希臘為什麼會產生民主政治?他是海洋文明的代表

2019-12-20     北斗維斟

在人類歷史上,按照經濟形態來劃分,出現了農耕文明、海洋文明和遊牧文明三大文明。農耕文明一般出現在大江大河流域,遊牧文明出現在亞歐大陸內部的草原上,而海洋文明出現於地中海沿岸地區。海洋文明的代表有腓尼基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等。世界所有的文明在萌芽階段,都出現過原始的民主制度,但是海洋文明在進入國家階段後還能夠保持、發展這種民主,而其他文明則進入了君主專制時代。本文就以希臘文明為例,分析海洋文明能夠出現民主制度的因素。

一,以工商業為核心的社會

農耕文明的核心是農業,遊牧文明的核心是牧業,海洋文明的核心則是工商業。農耕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也是人類其他文明產生的基礎。而遊牧文明和海洋文明都是派生文明。農耕文明出現後,人類就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有的主要從事種植業,有的主要從事畜牧業,有的主要從事商業。海洋文明就是主要從事商業的文明。因此,海洋文明不會單獨發源,只會在農耕文明周邊出現。

世界主要文明分布

但是這並非所有在農耕文明周邊的地區都能夠出現這種以商業為核心的文明。首先,這個地區必須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距離農耕區域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了容易被農耕地區的帝國兼并,太遠了,難以產生文明交流。另外這個區域是不能太適合農業的發展,也不能太適合遊牧業興起。例如日本列島適合農耕,因此派生出依然是農耕文明,而蒙古高原則派生出了遊牧文明。那麼仔細觀察幾大農耕周邊,只有地中海的東北部一帶適合海洋文明出現。

以希臘為例子。希臘位於愛琴海周邊地區,包括希臘半島,希臘群島和小亞沿岸三部分地區。這裡靠近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但是又有地中海、土耳其海峽隔開,因此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而希臘的地形則是山地為主,平地很少,在氣候上則是地中海氣候,夏季乾熱,不太適合穀物的種植,但是卻適合種植橄欖、葡萄等經濟作物。古代生活在古希臘的希臘人,就利用本地出產的葡萄酒、橄欖油、魚產品等和周邊的民族進行貿易。他們充當農耕文明和歐洲大陸內部游牧民族的中間商,做起了轉運貿易。在這種長期的交往中,埃及和兩河的先進文明成就也傳入了希臘,推動了希臘進入了文明時代。

儘管希臘吸收大量的埃及、兩河文明因素,但是也無法改變希臘以工商業為核心的經濟狀態。在希臘民族從氏族社會向文明社會過渡的時候,社會就分化為了平民、貴族量大階級,而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平民中又出現了工商業階層。貴族依靠利用土地來剝削平民,許多失去土地的平民則從事工商業。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工商業階層的經濟實力提升,他們要求打破貴族的權力壟斷,下放權力,實行民主政治。這就是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經濟、社會基礎。

工商業階層和貴族、農民相比,他們更具有流動性,長期活動於地中海之上。因此他們熱愛自由,反對壓迫。同時,在商品貿易中追求平等交換,是其平等思想的來源。他們想擴大國內的市場,發展國內的工商業,那就必須要打破貴族的權力壟斷,減少對平民的剝削,使得大部分公民都擁有更多的財富,提高購買力。在雅典,以工商業階層組成的「海岸派」是民主政治的堅定支持者,梭倫、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都是這個階層的代表。

梭倫:雅典民主的奠基者

當然,古希臘的並非所有的城邦都是民主的,如斯巴達就是典型的貴族專制國家。斯巴達占據了伯羅奔尼撒半島最平坦的拉西第夢平原,十分適合農業發展。加上斯巴達進入了城邦時代後出台了「重農抑商」的政策,使得斯巴達的工商業十分落後。可見,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是滋生專制的溫床;而以工商業為基礎的社會,則是產生民主政治的土壤。

二,小國寡民的城邦狀態

人類最早的國家形態都是城邦形態的,也就是小國寡民的。古埃及統一之前有42個城邦(諾姆),兩河最早的文明是蘇美爾城邦,腓尼基也是城邦形態,中國在夏朝也存在「萬邦」。但是農耕文明地區的城邦會很快走向消失,被王國取代。農耕文明需要建設大型的水利工程、集中軍事力量對付游牧民族入侵,因此農耕文明必然走向集權。前3100年,早王朝統一了古埃及;前2371年,阿卡德王國統一了兩河。古代西亞北非文明的城邦時代就結束了。

古埃及沿河分布的城邦


而古希臘在歷史上基本都是以城邦的形態出現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希臘山地多,平地少。希臘民族被這種天然的地理形勢隔開,使得他們陸地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各邦的發展相對獨立。古希臘不依靠農業,沒有大河泛濫的危險,因此沒有必要集中權力去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古希臘和外界相對隔開,也避免了頻繁的外族入侵現象。因此,古希臘的難以結束其城邦林立的狀態,也沒有這個必要。及時在希波戰爭期間,各邦也僅僅是形成了一個聯盟。

城邦的長期存在,使得希臘各邦基本都是小國寡民的狀態。希臘最大的城邦是斯巴達,面積只有8000平方公里;而雅典只有2000平方公里,人口巔峰時期不過40萬。整個希臘有200多個城邦,絕大部分僅僅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只有幾萬,甚至幾千。在這樣的小國寡民狀態下,平民和貴族可以說是相依為命的。貴族如果過分壓榨平民,平民就會反抗、逃亡,或者在戰爭的時候撤退,那麼貴族也將面臨滅亡的危險。因此,貴族往往會選擇和平民妥協,下放部分的權力,給予一定的自由,使得平民更容易參與國家政治。

和東方農耕文明地區相對比,古希臘的貴族勢力就顯得弱小了。那種占據阡陌縱橫的土地貴族在希臘是不會出現的,正如此,希臘貴族的權威並非難以挑戰。另外,小國寡民的狀態也使得貴族存在的社會基礎——血緣氏族遭到衝擊。平民和貴族、本幫人和外邦人雜居的現象十分嚴重,血緣氏族被不斷淡化。雅典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時,就直接廢除了4個血緣氏族,推行了地區化管理。相反,農耕地區的宗法氏族是長期存在的,如中國的宗法血緣家族就從夏商周一直延續到了隋唐,而宗法觀念至今依然根深蒂固。

依山而建的城市

在濃厚的宗法觀念下,人的行為主要在於維護家族的利益,而他人的利益則不免被犧牲。中國儒家倡導的「親親尊尊」,「忠孝仁慈」,就是對宗法禮儀的維護,這種宗法家族為細胞的社會,是中國幾千年專制的基礎。但當這個宗法氏族被衝散了之後,人就不能依靠自己的家族和血緣來取得地位,人的相對平等也就出現了。政治上的特權被取締,貴族也只能和平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這種相對平等的體現。

三,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

我們常常說:西方人具有反抗精神。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但是西方人往往是有了一點壓迫就反抗,東方國家則是活不下去了則反抗。可見,兩種民族的社會心裡是不同的。農耕文明下的民族主要從事種植業,逐漸形成了安土重遷,保守自足的心裡,只要能夠活下去,那就能忍則忍。東方的國家也產生讓人消極抵抗的宗教思想,如中國的儒家、道家,印度的佛教等。海洋文明的民族,則出沒於風波險惡的大海上,航行本身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他們熱愛自由,追求冒險和刺激,逐漸形成了和大自然作鬥爭的人文主義思想。

農耕

所謂的人文主義,就是強調的人的價值,人的力量,人的美。希臘是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地。從米諾斯王國的壁畫來看,最早的希臘人就崇拜力量、追求浪漫、熱愛體育活動。古希臘人在古風時代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共同體育事業的發源地;古希臘人喜歡美術,他們要表現人的自然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都是讚美人的性格,並非歌頌神明。在他們眼中,神和人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有了更多的特異能力罷了,神也會喜怒哀樂,也有人一樣的缺陷。

雅典學院的哲學家

在人文主義的影響下,希臘人更加強調個人的利益,個人的價值。一旦個人的利益受到了損害,那就必須要進行了反抗。古希臘的神話中有許多人和神鬥爭的故事,如《奧德賽》《被鋪的普羅米修斯》等,這些故事就是表示:即使是神壓迫了人,人也要反抗;即使命運註定的,那也應該去反抗。在古希臘也有許多政治鬥爭,如克里斯提尼為了保護民主政治,出台了「陶片放逐法」,只要一個人的權威威脅到了民主,那就可能被流放出國。但是流放著的財產得到了政府的保障,這也說明希臘人重視個人的利益,私有財產。相對比,中國古代則忽視個人的價值和利益,強調集體主義。

人文主義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自然法思想。如果每個人都追求極端的個人主義,就會導致社會的道德敗壞。因此希臘人認為,個人的自由也必須有約束,這個約束就是大自然產生的規則,人們稱為「自然法」。自然法必須要符合大自然的運行法則,希臘人熱衷於研究大自然的規則,也就出現了哲學和科學。人們對這種規則的稱呼各不相同,赫拉克利特稱之為「邏各斯」,引申為理性主義。希臘人主張在自然法思想的指導下,制定法律,人人都必須要服從於法律,包括國王。這就是希臘「法治」思想的來源。相反,東方的法律基本是王權統治的工具,是「人治」的手段。中國產生過法家,但是他們認為法只是王所操持的權柄。

赫拉克利特:這個有秩序的宇宙對萬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創造的


結語

希臘的民主,是希臘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環境的產物,因此,這是無法進行模仿的。但是希臘的民主制度也有自身的缺陷,那就是只適用於「小國寡民」的城邦,無法適用於更大的國家。這也是在希臘化時代,羅馬帝國時代,民主逐漸被拋棄,東方的專制被引入西方文明的原因。近代的西方國家,也就是主要在希臘文明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適合大國的民主制度。最終,出現了代議制的民主制度,它克服了希臘直接民主的缺陷,也結合精英政治的優勢,是西方文明對世界的又一大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MKVI28BMH2_cNUgn6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