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前花15分鐘,教孩子做這兩件事,他會越來越聰明!

2020-04-17     兜兜的媽咪育兒趣事

今天辦公室同事小王狠狠誇了她家寶寶,「你們簡直不知道我家小孩有多聰明,她才1歲多,就已經會背詩了。」

「特別是昨天教她《詠鵝》時,我總共就讀了3次,人家就會了!「

話音剛落,辦公室里的寶媽們統統都圍了上去,紛紛向小王取起了「經」。

」小王你怎麼教的啊,看不出你育兒還挺有一套的嘛!「

」嗨,我還不是跟兜兜媽學的,她一個二胎寶媽,育兒知識多著呢!「

瞬間,大家的目光又集中到了我身上,我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也是在書上看到的,確實是挺有效的。」

「那快教教我們啊!」

「就是的,別賣關子了!」

其實想讓孩子變聰明並不難,很多正常寶寶出生後,智商差距並不大。之所以後面會造成學習上的差距,大部分還是因為環境因素。

比如一個孩子從小只會看電視,而另一個孩子沒事總是玩積木,或者看繪本,那麼時間長了,兩者勢必會形成差距。

因此如果想讓孩子越變越聰明的話,那麼在環境的營造上就很重要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寶媽要說了:「我每天都很忙, 又要照顧家庭,又要帶孩子,哪還有時間給孩子創作環境呢?」

別急,如果沒有那麼多時間給孩子創造良好環境話,不如試試做下面這個方法。

每天只需要在孩子睡覺前,花上15分鐘的時間,陪他們做好兩件事,我相信你遲早會看到效果的喔。


第一,睡前手指遊戲

我們在帶孩子體檢的時候,醫生都會提到兩個關鍵發育:大動作發育和精細動作發育。大動作發育一般指的是走,跳,跑,這類的運動。

而精細動作發育就是指手指上面動作,比如拿筷子,握筆等等。

這兩種動作發育出現的時間越早,那麼說明孩子大腦發育越好,所以我在寶寶半歲的時候就開始對她進行訓練,特別是精細動作。

其中手指遊戲是我和孩子最喜歡做的,在她6個月的時候,我就會拉著她的小手比「1,2,3「,她雖然不懂什麼意思,但是這樣的感觸對他來說很是新奇,而且每次都會被逗笑。

這樣天天堅持下去,等到她1歲不到的時候,1~10的造型基本都會比了,後面我就開始帶他玩」影子「遊戲。

臨睡前我只在臥室開一盞小夜燈,然後用雙手比出各種各樣的造型,開始是簡單的小兔子,小鴿子,小孔雀,再到後面比較複雜的小狼狗等等。

開始孩子覺得很新奇,慢慢地他也開始跟著我學,在遊戲過程中,我們還會進行互動,比如我扮演孔雀,她扮演小兔子,然後再進行對話和情景想像。

長時間堅持下,我發現他不論是在語言組織能力上,還是在想像力上,都要比同齡人優秀。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上,1歲半的時候,就能把事情的經過交代的清清楚楚,儼然一個小大人。


第二,睡前閱讀

睡前閱讀的重要性,是全球寶媽都需要學習的,而且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教育家都紛紛表示,幼齡兒童一定要養成睡前閱讀的習慣。

而且美國兒科學會也表示過,常年進行睡前閱讀的孩子,將來在學習上面會更勝一籌。

但是孩子年齡不同,選擇的讀物自然也不一樣。


0~1歲

這個年齡的寶寶比較偏小,對文字不是很懂,所以我建議可以使用卡片和布書。在選擇卡片和布書的時候,應儘量挑選顏色鮮艷的,不但容易吸引孩子,而且也能刺激他們的大腦運轉。

同時卡片和布書傳達的信息比較單一,這樣有利於幼齡寶寶的理解,並且也能幫助孩子能提高專注力。


1~2歲

這個年紀的寶寶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了,所以在選擇圖書時,家長要選擇簡單易懂的繪本,書不要厚,一本也就十幾頁的樣子。而且裡面的內容應以繪圖為主,句子一定要少,這樣孩子更有閱讀的興趣。


2~3歲

這個年齡段的選書標準和1~2歲差不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書籍類型需要進行變化。要從以前的故事型轉變成規則型。

因為3歲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所以從2歲開始,家長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他們對規則的理解,比如「排隊」,「講禮貌」,「午睡」等等。


文章的最後,我還要提醒下各位家長,很多家長在選擇書籍的時候,都有點」急於求成「。覺得那種字少圖多的繪本沒有意義,上來就給孩子直接選擇帶拼音的書籍,想著反正都是花錢,不如「一步到位」。

其實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因為寶寶的成長是階梯式的,所以教育自然也是階梯式的,你讓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去看拼音書籍,無意是在「扼殺」他對閱讀的興趣。

要知道幼齡的孩子最開始都是喜歡看圖畫,他們喜歡根據圖畫的內容,想像故事情節,然後才是認字,因此只有選對書了,才是對孩子閱讀興趣最大的保護,不要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功利化」!


我是兜兜的媽咪,一個二胎寶媽,每天五分鐘,讓你學到新鮮有趣的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EC-inEBfwtFQPkd4F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