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痛
醫學上稱為足跟痛,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病。造成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圍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生活中跟骨骨刺引起的腳後跟疼最為常見。
「骨刺」
其實「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醫學名稱叫「骨贅」,是骨的一種代償表現。骨贅可存在於身體的各個關節處,這與衰老、長期保持某個固定姿勢、長期磨損等有關。當存在以上問題時,在人體承重部位如腰椎、膝關節、腳後跟就會出現炎症,刺激骨的代償性生長,也就有了骨贅。
很多人認為骨贅有害無利,一旦發現就應立即去除。實際上骨刺對人體是有一定好處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長期腰痛,幾年後腰痛好轉了,結果拍片發現腰椎長了骨贅,增加了腰椎的穩定性。因此不要太介意骨贅的存在,它的出現只能說明組織需要它。有問題的是需要它的組織,比如腳後跟。其實,炎症才是大多數腳後跟疼的主要原因。
「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讓醫生排除骨折、腫瘤、跟腱斷裂等疾病的可能。可以試試如下方法:
穿
換雙合適的鞋或鞋墊吧,不要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合不合腳,穿上才知道。腳後跟疼痛,建議穿運動鞋或厚底坡跟鞋,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有些硬的皮鞋之類會造成腳後跟疼痛,這時候換一雙稍微軟一點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軟的那種布鞋,建議穿休閒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軟一點有彈性的鞋墊。如果一定要穿平底鞋,那就買雙專用足跟墊,墊高腳後跟,讓周圍肌肉和韌帶放鬆,疼痛也能緩解。走路時儘量選擇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軟的草坪。
吃
腎有毛病也可能導致腳後跟疼痛,補腎對治療腳後跟疼痛也有幫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蓮子粥、阿膠等補腎的食物。多喝牛奶豆漿等補鈣。
泡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在熱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腳的同時按摩腳底,疏通經脈,而且在平時注意對腳部保溫,穿質量好一點的襪子,尤其是晚上睡覺要將腳包好,或者用暖腳袋。
敷
劇烈運動或運動損傷後及時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釋放。減少炎症的發生,保護身體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而恢復期(受傷後 48 小時)適當的熱敷,又能有效地緩解疲勞,促進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建議冷、熱敷每次 15~20 分鐘,一天 2~3 次。最好隔層毛巾,避免凍傷或燙傷皮膚。
動
可以適當對跟腱及腳底筋膜的拉伸訓練,具體方法包括:
毛巾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進行腳踝的牽拉訓練。
踩台階牽拉訓練
前腳掌踩在台階邊緣,患側腳後跟緩緩向下落,直至感到腳底和跟腱牽拉感。
按摩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患腳放到對側的膝關節上方。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按摩,然後用手握住腳趾掌側,往背側牽拉。
注意:每次訓練,次數不在於多,而在於動作標準,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建議每天練習 3 組,每組做 10 下。訓練貴在堅持。
防
體重過重是誘髮腳後跟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達到預防作用。
如果通過以上處理,你的腳跟疼沒有緩解甚至有加重,不要猶豫,趕緊找醫生吧。
請點擊文章右上方的紅色「關注」按鈕關注我!
八百方健康說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旨在成為您身邊的健康管家。
如果您需要幫助,請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