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往事:船廠記事

2019-10-02     最憶是巢州

作者:闞寶林


80年代初,19歲的我,已是巢湖船廠的三級冷作工。此工種在缺乏重加工設備的時代,是既需要力氣又需要技術的。




這是船廠的主力工種,幹著最苦的活。其標誌性裝備,除了手錘、割炬,就是「笆斗帽」了。它是一種柳編安全帽,像農家盛穀物的笆斗,只是小一些。這種安全帽雖然土氣,戴頭上錘子砸都不怕,比現在的塑料帽子結實、透氣。工作間隙,往地上一放,還可以當作小凳子,只是稍許有點掆屁股。

夏季,車間會加發一頂草帽抵禦烈日。草帽上,一般印著「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等口號,雖然也屬勞保用品,輕巧防暑,但是安全性差了許多,大家只是偶爾在艙外作業時戴戴。




我很少戴草帽,卻因它招致了一次嚴重「碰壁」。

一個下午,陽光直射、酷熱難耐,露天船台已曬得熱浪蒸騰。我戴著草帽、墨鏡,穿著翻毛皮鞋和汗濕的厚實勞動布工作服,在船台上安裝滾筒板。

滾筒板是連接船側板與底板的部分,難安裝、也費時,要跑上跑下,一會撬 「拉子」、修焊縫,一會爬下跳板、錘擊拉靠不嚴的部位,裡面的焊工配合著收緊「拉子」並點焊,以儘量減少間隙。此道工序,必須趁點焊部位未冷卻、從外面看鋼板仍然發紅時抓緊敲擊,這樣焊點間隙或可瞬間變小、冷固。所以動作要麻利、手腳要快。

兩、三點鐘時,正當我拎重錘,奔向船舯部一個滾筒板焊點時,「嘭」地一聲巨響,一個巨大的撞擊和強大的反彈力,剎那間將我摜倒在水泥地上,眼前金星亂舞了幾十秒,腦殼劇疼。原來我在跑動時,前額猛地撞在腳手架的橫樑上。此橫樑是一截厚實的50×70角鋼,牢牢地焊在船的左舷側板上,撞的又是根部位置,所以沒有一點讓勁。碰撞是如此劇烈,我癱坐在地幾分鐘頭腦空白、不辨南北。撞的原因,是自己急跑時只顧避開地面障礙,沒抬頭看前方,加之草帽那較寬的邊緣擋住了視線。

感覺結果可能不妙。不久前曾讀過一篇文章,說撞頭嚴重會導致腦震盪,大有後患,讓我在昏痛中又驚恐不安。旁邊工友說,如果撞成腦震盪會失去記憶。於是努力回憶昨晚剛學的兩個英語單詞。

還好,沒忘掉。



奇怪的是,遭受這樣猛烈的碰撞,我的前額沒破,摸只有一個小包。但不一會,鼻子裡卻淌出了許多血,灑落在草帽旁,味道有點咸。我仰頭止血,見藍天上白雲在飄。

工友說:「出血好,血從腦子淌出來就不會有腦震盪。」

他的話我深信不疑,也讓我欣慰---頭腦沒撞壞。記憶還在。

難忘這塊曾滋養我的土地,和那些年輕鮮活的面孔。我的回饋,也曾有有汗水和熱血。




2019年秋於馬鞍山


最憶是巢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B_2jG0BMH2_cNUgTc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