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戀時他說:「因為太喜歡她了,所以想馬上娶回家。」而僅僅3年,沒有愛了,對方說的是:「因為厭倦了,所以想馬上離婚。」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感情消逝的時候,就是恨不得下一秒就要結束關係,轉身離開。
韓國曾經最甜CP「牛奶夫婦」具惠善和安宰賢,婚姻結局也無非是這樣。當年磕過韓國真人秀《新婚日記》糖的粉絲,這兩天的心情大都是:「當時覺得是糖,現在卻覺得是屎。」難受極了。
具惠善是當年韓版《花樣男子》里杉菜的扮演者,結婚時事業已經小有所成,而且還是公認的才女,辦過畫展出過小說,甚至當過導演;老公安宰賢卻是以寵妻狂魔的身份行走演藝界,稱老婆為「具大人」,戀愛時想馬上結婚,結婚後又完全變成老婆的小跟班。
2017年《新婚日記》播出時,大家都說這明明是屠狗日記。兩個人在遠離都市的鄉間小木屋中度過了一個冬季,一對夫妻和幾隻貓狗作伴,烤烤火做做料理,小部分時間吵架冷戰大部分時間甜膩,春天看花冬天看雪,真的羨慕死人。
韓國最知名的製作人羅PD在推出這檔節目時曾說,這對夫妻的相處方式非常有趣、也很溫暖,所以希望讓別人看到他們的生活,「讓人對婚姻生活重新燃起期待。」
大家都以為這兩人會這麼一直甜下去,可惜當初有多高的期待,現在就有多麼大的失落。
- 2 -
就在前兩天,具惠善忽然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離婚,隨後不斷在網上貼出安宰賢在離婚協商中各種令她心寒的對話和態度:
拒接電話、不認真溝通;
離婚協商時一味考慮自己的工作而拒絕考慮親人的感受;
無視自己提出的離婚要求;
和公司代表一起罵自己;
雖然安宰賢至今都沒有出面解釋離婚的理由,但以前的小跟班早就不是那個揚言要「以具惠善老公身份活下去」的人了,反而是具惠善,在婚姻中成為那個愛得越深付出越多卻也受傷最重的人。
她在採訪中說,「他好像只是非常短暫的,愛了我一下。」這些愛包括在今年6月,她加入安宰賢所在的經紀公司,賭上自己的工作,希望能以安宰賢的事業為先。但不出3個月,就要面臨失婚、失業。真正是「先說愛的先不愛,後動心的不死心」。
到底是讓人意難平的,當初《新婚日記》時的愛應該是真愛,現在面對離婚時的冷漠回應,看起來就更讓人心寒。
明星離婚也不過如此:具惠善在給安宰賢的消息中說,因為要解約會失去工作,希望他把房子的部分款項給到自己。具大人曾經也是一個內心豐富、獨立有趣的女人啊,但淪到開口要錢時,內心那份自尊該多受傷。連旁人看著都覺得心酸。
也只有這種時候,才看得出來像王菲、馬伊琍這樣乾淨利落處理離婚關係的人,有多難能可貴。
- 3 -
體面地結束一段關係,是我們很多人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明星和普通人都一樣。
因為離婚大打出手的,明星中有王寶強馬蓉那段長長的離婚大戲,豈止是狗血兩個字可以形容。
我阿姨當年跟姨夫鬧離婚,兩個火爆性子的人在家打到頭破血流,看到瘦弱的外婆站在門外哭,也沒有乾乾脆脆把婚離了,而是互相找不舒服。離婚證都還沒拿就躲到小三家裡的姨夫,最後還是被阿姨弄丟了工作,兩個人都元氣大傷,直到過去了10多年還是像仇人一樣要在兒子面前數落對方。
也有朋友拖了5年才最終離開。作為被出軌的一方,她用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告訴自己要跟傷痛和解、跟過去和解、跟氣憤的自己和解。那為什麼要走這條艱辛的和解之路?理由太多了,也許可以看做是整理自己的過程,只不過這個過程真的需要很久。
我們也有很多用戶在離婚話題下留言:雖然很多次想過要離婚,但更不敢想的是離婚後自己帶著孩子會過成什麼樣。經濟條件是一方面,更擔心的是一個人沒辦法過,失去支撐。
結束關係必然帶來痛苦,但很多人沒有辦法好好結束,也許是害怕看見自己。
新婚時具惠善在節目中對安宰賢表白說:「姐姐我34歲了,做什麼事都不會動心了,讓我最後一次心動的,是你。」可如今她想要的卻變成了:「像說服我結婚那樣,說服我離婚吧。」
從一開始安宰賢說自己要作為具惠善的老公而活著,到最後具惠善因為不想影響老公事業而簽進公司,兩個人因為婚姻而越來越緊密,只不過有個人先抽離了,被改變更多的那個人,卻得獨自面對那個已經面目全非的自己。
網友們對兩人如此結束的方式也很難接受:「早知道只是短暫的眷戀,開始的時候又有什麼必要要那麼深情?」
但那個深情的當下,我們不也覺得看著很甜蜜嗎?之所以這麼難以面對一段關係的結束,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正視過關係,也沒有好好學過怎麼告別關係。
李松蔚以前說過一個比喻:有一個美劇叫《絕命毒師》,裡面的老白殺了好幾個人。他每殺掉一個人,就會染上這個人的某種習慣。所以他在告別一個人的同時,等於就背負起這個人的一部分。他要帶著這些人的一部分向前走。——某種意義上我們全是這樣。
因為每一段關係,我們都把自己投入了其中,我們得在關係中改變自己,互相磨合,這段關係中的一些東西,變成了「你」自己的一部分。要結束關係,就必須要和那個逐漸改變的自己切割,但那又不可能切換回原來關係開始前的自己。所以就有不甘、有氣憤、有責怪,甚至是仇恨。
而且,關係結束時要面對的痛苦,也是真實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Edward Smith 請40個近半年內剛分手的人做過一個實驗,他讓這些人躺進核磁共振機里,要求他們一邊看前任的照片,一邊要在腦子裡不斷回想前任:是怎麼提的分手、是誰說不要你了、為什麼不再喜歡了等等。
通過核磁共振機上掃描的腦活動影像結果,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當人們想起前任、分手和上一段感情時候,大腦中被激活的部位,和人們身體切身感受到疼痛時大腦中活躍的部位,是重合的。
所以分手,或者結束,是真的會痛。
和情侶分手相比,婚姻又更複雜一些。
朋友 J 結婚時和老公感情也非常好,愛情長跑7年結婚,在女方公司拉著橫幅求婚,買1.5克拉鑽戒討女友歡心,婚後還給父母買房買車,都以為感情好的不得了。但生完孩子感情就在生活面前轟然倒塌。老公和親媽矛盾越來越大,因為坐月子空調開幾度就能吵到直接掀桌子對罵。
日子過不下去當然可以離婚,可情感上總也不能真的一刀兩斷。孩子是兩個人的孩子,10年感情並不是真的那麼容易就反目,但又是真的不能一起生活下去。都到民政局了,又被勸回來兩三次……
J 最痛苦的部分,是不能好好地作為曾經深愛過的人而分開。協議離婚沒有談攏,他們只好在法庭上以互相的指責、咒罵和推卸責任,來最終結束這段婚姻。
法庭上那些因為爭奪權利而冷酷、殘忍的話語,變成 J 內心永遠的傷痛。
「如果一段關係的結束可以換來一個新的更好的我,那麼也算是值得吧。」J 經歷過了她形容為「很不堪」的這段離婚過程後,療傷了很久,所幸是走了出來。
有時候結束反而是一個審視和自我成長的好機會。
我見過最甜蜜的分手來自Lisa 和 David,兩個人都是很紅的Youtube博主,在分手後6個月錄製了一個視頻,講述兩個人的分手理由和種種經過。視頻有5000多萬點擊,還上過熱搜第一。
短短几分鐘的視頻里,兩個人一起哭一起笑,但真摯、坦誠,因為對於結束一段關係,他們是這麼說的:「要為自己而成長、努力、學習和愛。」
有時候我們還需要一些告別的儀式,來正視、梳理自己經歷過的這段關係。
電影《非誠勿擾2》中的離婚儀式,也許是個好的方式,像婚禮一樣請來自己的親朋好友,高高興興宣布兩個人的關係結束,讓一段婚姻停止在這一刻,各自帶著嶄新的自己開始新的人生。
電影可以無中生有,但生活里我們究竟該怎麼面對關係的結束?
這裡借用李松蔚老師的幾個問題,也許試著一一回答,能更好地理解你正置身其中的關係:
1,我當初為什麼需要跟這個人建立這段關係?2,我從這段關係里收穫過什麼?(而不是「對方給過我什麼」)3,每一點收穫,我可以如何帶到未來的生活中去?4,在我的人生長河中,和他的這段經歷會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5,為什麼我現在不再需要這段關係了?6,在這段關係里還有哪些未曾處理的遺憾,是可以在告別之前處理的?7,結束這段關係之後,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一樣?8,我還會遇到哪些未能解決的需求?我打算怎麼解決?
體面地結束關係,不僅僅是結束,而是帶著過往的自己一起往前。
作者:菜泡飯
- END -
你身上發生過哪些與「結束關係」有關的事?
分手/離婚時你做了什麼有紀念意義的事情嗎?
我在留言區等著聽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