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在意自己的年齡?年齡和鯖魚到底有什麼關係?

2019-11-12     東瀛閒聊

在日本,大家有沒有發現,漫畫書里也好,電視的新聞節目或者綜藝節目裡也好,但凡有人物或者嘉賓出現,都要在這人的名字後邊加個小括號,寫上年齡。這個問題也許也困擾過不少人吧?我以前也是想不通這個問題,年齡在很多國家應該屬於個人隱私,對於男性來說可能還好點,女性被問起年齡這個敏感問題,一般就覺得很忌諱。但日本人似乎完全不講究這個。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很多身邊的日本朋友,他們大多很茫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我的一個日本客戶在一次聊天時跟我探討了這個問題。

日本人一直以來都不太在意被問年齡這方面的問題,造成這樣一個現象的原因是日本一直以來是一個等級非常森嚴的國家,即便是明治維新之後取消了不同階級在身份上的不平等,日本人也依然會傾向於在法理和人倫上平等的所有人當中分出一個秩序。這個秩序的基礎,也是一個非常普適的標準,就是年齡。所謂的論資排輩。日語到今天依然保留著非常完備乃至於複雜的敬語系統,這一套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對和你處於不同階層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敬語。這一點外國人通常不太好理解,你和你同級的人,特別是關係親近的人之間說敬語,是很見外的一件事。外國人可能難以體會到那種感覺。但那種感覺日本人都會有。所以,對什麼年齡,什麼身份的人用什麼樣的語言,成了日本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成文的規矩。由此,日本人對年齡這件事無形也就變得很在意。

用數鯖魚的方式矇混過關

大多日本人都能誠實對待自己的年齡,也有小部分因為種種原因而隱瞞造假。日本有一句慣用語叫作「サバ読み」(sabayomi),就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年齡、體重、三圍等個人身體相關的數字矇混虛報。有時候面對不太熟的人,或是想要融入某個群體時無法很坦然地說出這些數字時,這些人就會矇混虛報。但是為什麼謊報數字要說「數鯖魚」?

其實這個典故起源於江戶時代,由於鯖魚的身體里有許多消化酵素,所以在捕獲上岸死掉之後,比起別的魚更容易受傷、不易保鮮。所以非常注重新鮮度的魚市場裡,在鯖魚還新鮮的狀態下就要趕緊數清數字並出貨給廠商,這麼急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數錯數字。因此後來衍生了把「隨便數一數、數錯」稱為「數鯖魚」的說法。

另外還有一句衍生語叫作「逆サバ」(gyakusaba),就是把自己報得更年輕、身體高、體重輕說成反語,把自己報老、報矮、報肥。

用數字來判斷一個人

在日本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趣聞,「28歲以上的人都會謊報年齡」。這是因為在2008年的時候有一句話「アラフォー」(arafo),是英文around the age offourty的簡稱,意思是指年近四十歲。後來也衍生出「アラサー」(arasa)年近三十歲等說法,隨著時間流傳不斷演變成現在的說法,只要超過25歲就會被歸到年近三十的類別,讓很多女生大喊不公平啊!

因為日本有著「什麼樣的年齡就該有什麼樣的表現」的固有意識。單看日本的流行雜誌,就按照年齡分得超仔細,如果超過20歲還在看SEVENTEEN雜誌,可能就會被人家揶揄取笑。如果去參加婚介活動,會感到更殘酷。因為舉辦方會事先列出「只限幾歲以下的女性」,或是「未滿25歲的女性可以選到條件比較好的另一半」等規定,總之是越年輕越吃香的意思。

當然不是什麼事情都是年齡越輕越好。在工作中雖然你很年輕但是能力很好啊,然而還是會很難被上司信任。相反的,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而然上司會認為你工作經驗足夠豐富,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知識而被賞識重用。

謊報數字的藝人

一般的普通民眾都這麼嚴格看待年齡,對藝人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日本演藝圈非常看重明星們的年齡,娛樂圈競爭激烈,一些明星為了成名,往往會選擇謊報年齡,這種行為,對於日本這個講究誠信的社會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女明星,如果年齡報小後被發現的話,後果可能會嚴重到要向公眾謝罪。有一位叫夏川純的女藝人,就因為謊報了比自己實際年紀小五歲的數字被發現後,上了新聞頭條,還被扒出了陳年畢業紀念冊等老底。

女生愛謊報年齡,男生愛謊報的那就是身高了!尤其是木村拓哉的身高常常會被拿來討論,他號稱176公分,但細心的觀眾常常會發現他卻比一起合演的男明星還要矮半個頭。

在日本也並不是身高要報的越高越好,有些人也因為長的太高接不到工作而煩惱。像國民老婆新垣結衣就說她只有169CM,但實際上應該有超過170CM。阿部寬也說自己才188CM,其實應該有190CM。

只能說在日本,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數字,因人而異還是有著各種各樣的顧慮的,但這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妙趣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6aKa24BMH2_cNUgDC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