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眉山雕塑⑩ | 當代雕塑大師葉毓山與眉山之緣

2019-10-17     眉山東坡文化

上期,我們介紹了當代雕塑大師葉毓山與眉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關心眉山的城市建設,創作了不少傑出的雕塑,提升了眉山的城市品位。

難得的是,葉毓山在去世之前還心念眉山,為眉山創作了蘇洵像,十分珍貴。

葉毓山先生。

6組雕塑講述紗縠行的光陰故事

眉山老街紗縠行舊時是絲織品和紡織工具交易市場,在北宋以前就存在,市況繁榮,蘇東坡一家也曾居住在此,流傳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紗縠行里的一側牆壁上有著6組雕塑講述三蘇故事,豐富紗縠行的文化內涵。

紗縠行雕塑布置圖。

這6組雕塑分布在區紗縠行南段,這些雕塑姿態各異、惟妙惟肖,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念。據了解,為了豐富紗縠行的文化內涵,按照「百步一故事」、「一街一傳奇」的設計理念,東坡宋城景區管委會邀請了著名雕塑家葉毓山圍繞三蘇父子一家的故事創作了6組雕塑。這6組雕塑包括「西園雅集」、「雕版印刷」、「巢谷千里訪東坡」、「蘇洵教子」、「東坡放牛」、「程夫人貿紗」,分別講述了三蘇父子一家在眉山發生過的動人故事。有學者評價,這6組雕塑從古紗縠行的故事和傳奇中去深度挖掘,立足東坡絲市、東坡書市(宋時眉山為三大刻版中心之一)謀篇布局,以其唯一性和獨特性脫穎而出,成為了紗縠行里最耀眼的景觀。

市民認真觀看與三蘇父子一家有關的雕像。

「有記載,程夫人的帛莊位於當時的城牆邊上,專營普通官吏和中上等人家喜歡的錦緞、綾、羅、絹、綢和細布。花色也多,有時尚的百花孔雀、穿花鳳、如意牡丹、落花流水等。這些絹帛都是從成都府進的上品貨,是那些民間的專業織戶們在滿足官府歲貢需求後織造的。」說到「程夫人貿紗」這尊雕塑,眉山文化名人劉川眉說,蘇東坡留存至今的詩詞文賦,涉及紗縠行的文字有多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蘇軾文集》卷七十三《記先夫人不發宿藏》一文中的記述:「先夫人僦居於眉之紗縠行……」程夫人牢記公公的話,一不售假,二不貪利,所有布帛商品均按最低時價出售。也算是年景好,適逢官府開民間絹帛買賣之禁,因質優價廉,帛莊開張後,生意一直紅火。兩年下來,除去稅賦房租等開銷,不僅收回了成本,還有可觀的盈餘。她想,等再攢些錢,就在城裡購幾畝地,修幾間房子,讓全家人都搬進城裡住,為丈夫蘇洵和蘇軾、蘇轍兩兄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圍繞三蘇父子一家的雕像,豐富了紗縠行的文化內涵。

而說到「西園雅集」,眉山著名文化名人劉小川介紹,宋代,當時的大文豪蘇軾、黃庭堅、秦觀、晁無咎等等,猶曾集會西園,時人畫為《西園雅集圖》,米芾、楊士奇又都作了《西園雅集圖記》,傳為文壇之不朽盛事。蘇軾是宋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元祐年間,京中文人學士圍繞在蘇軾周圍,擁戴他為文壇盟主。史稱「西園雅集」,眾人認為可與晉代王羲之「蘭亭集會」相比。

往事越千年,因為6組雕塑,與紗縠行有關的故事愈發生動起來,永遠地留在了眉山人心中,每當走在紗縠行里,情不自禁從街頭到巷尾,暢想那些與三蘇一家有關的故事。

蘇洵像。

葉毓山遺作蘇洵像終成絕響

葉毓山為紗縠行創作的6組雕塑,生動地為人們呈現了紗縠行的往昔時光和三蘇父子一家的故事,人們走在這條被光陰浸潤了的古街上,看著一尊尊生動的雕塑,仿佛間能看到古時眉州的「絲市」繁華,雕版印刷術的發達,滿街遍布的都是莘莘學子,亦能感受到程夫人貿紗的艱辛,三蘇父子一起讀書的愜意……可以說,葉毓山創作的6組雕塑,成了紗縠行不可或缺的點綴,在點綴紗縠行的同時,也點綴了時光。

難得的是,葉毓山與眉山的情緣一直延續著,他一直關心著眉山的城市建設,並樂意親自為眉山創作雕塑。天梯是近年來仁壽城建的一大亮點,是舊城改造的里程碑,現在已成為城區市民健身、休閒、觀光的好去處。一年365天,天梯上人流不斷。仁壽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有鄉友回仁或貴賓來仁,都要登天梯、游天街———天梯已是仁壽的客廳,更由於天梯自下而上,雄偉高大,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仁壽人世世代代奮鬥不止、步步向上的精神象徵。

仁壽天梯。

據悉,在仁壽天梯打造之前,葉毓山就曾建議,建「n」形框架,種植藤蔓植物,攀延而上,增加仁壽人文展示,為天梯點睛,並分別在天梯中下部6個短平台兩側豎12個碑刻,將仁壽從古至今如虞允文、石魯等名人與仁壽介紹雕刻於上。葉毓山的建議得到了仁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打造了仁壽天梯,既展示了仁壽歷史,充實人文內涵,又讓老百姓有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近日,丹棱人劉敬宗特地帶著自己的母親到位於眉山城區的蘇洵公園遊玩,當他看到公園裡的一尊雕像時竟然激動得像個小孩子。「這尊雕塑的人物太睿智了,太和藹了,太讓人著迷了。」劉敬宗觀察著這尊雕塑,發現雕塑的人物是蘇洵,再仔細一看這尊雕塑竟然出自著名雕塑大師葉毓山。

市民參觀蘇洵像,並拍照留念。

2017年1月7日9時50分,當代雕塑大師葉毓山去世,留下了無數遺憾。那麼這尊蘇洵雕像又是什麼時候完成的呢?

對此,劉川眉介紹,葉毓山鍾愛三蘇父子,他為蘇軾、蘇轍都做過雕塑,遺憾的是沒有為蘇洵做過雕塑。於是在為蘇轍公園創作蘇轍鑄銅塑像後,又接受了眉山的邀約,為蘇洵公園創作蘇洵像。「葉毓山創作的蘇洵像很睿智,也很和藹,他希望人們能近距離與蘇洵親近。」劉川眉遺憾地說,葉毓山只創作了蘇洵雕像小樣就去世了,後來由葉毓山工作室根據葉毓山創作的蘇洵雕像小樣完成了雕塑。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東坡文化網 張玉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6Oa2G0BMH2_cNUgEc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