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台灣地區2020年兩項選舉進入倒計時一個月之際,國民黨提名候選人韓國瑜在新北造勢現場6萬人的熱烈擁拱中迎來「三喜臨門」:備受藍營期待的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正式官宣擔任韓國瑜競選總部主委,另一位前主席馬英九和曾當過朱多年副市長的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也一併現身為韓站台。隨後,在朱邀請下,馬與吳伯雄、洪秀柱三位前主席一道擔任韓榮譽競總主委。此前,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和前副主席林豐正也分別出任韓全台後援會總團長和全台顧問總團長。至此,韓國瑜與其競選搭檔張善政和朱立倫組成了 「操盤鐵三角」,同時組建了一個黨魁級別的「五星後援團」,韓陣營競選組織架構終於完備,國民黨念茲在茲大半年的人和與團結問題,初現曙光。
朱立倫的加入對選情並不輕鬆的韓國瑜無疑是一針強心劑。2019年選戰多數時間裡,韓都處於四面受敵、疲於應付的被動境地。從「天時」來說,在中美貿易摩擦和戰略博弈的大棋局下,香港事態不斷發酵並被蔡當局藉以政治操作,台灣島內選民多元對立,政治偏好深受極端意識形態和虛假信息綁架,民進黨蔡英文在美、日等外部勢力押寶介入和助攻下占儘先機。從「地利」來講,韓國瑜以一在野黨南部老窮縣城政府團隊孤掌之力,「北伐」挑戰坐擁壟斷執政優勢和豐厚黨政資源的現任者,只能走「農村突襲城市」的小博大路線。
而最關鍵的「人和」問題,則又陷入了國民黨反覆發作的分裂頑疾,從韓國瑜、朱立倫、郭台銘、王金平等人群雄逐鹿,到郭、王「負氣出走」,再加上若即若離的黨內大老和不時抱薪救火的黨主席吳敦義,內耗和分裂成為國民黨這一年的矛盾和焦慮焦點,團結革新也成為藍營選民呼聲最高的期望值。儘管前兩個方面不在韓控制範圍內,但朱立倫的襄助卻能夠在人和問題上釋放積極信號:朱兼具家族背景、地方勢力和精英身份,是介於中生代與「老藍男」的天王級政治人物,也是黨內除吳敦義外親赴一線助韓的地位最高者,他出馬不但能帶動其他前輩大佬、地方山頭積極輔選,還可能向郭、王釋放回歸國民黨的壓力與號召。就在朱喊話選舉就是要「多交朋友,少樹敵人」的檔口,黨內立即出現了「萬事俱備,只欠郭王」的輿論風向。
同時,朱立倫作為國民黨內政治歷練完整、政治經驗豐富、政治資源廣博的政治精英,其政治加成不僅是象徵層面的,同樣也會帶來巨大的現實收益。從選民結構看,韓最被詬病的草莽性格不對所謂「知識藍」「經濟藍」乃至「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胃口,而他們恰容易被朱立倫這種政治性格溫和、務實、專業的技術官僚吸引。而這類選民集聚的北北基地區,特別是頭號票倉新北市更是朱立倫及其嫡系侯友誼多年深耕細作之地。朱卸任前多次被島內《遠見》雜誌等媒體評鑑為「五星縣市長」,侯淡化藍綠色彩,市政優先、政治次之的勤政姿態也受到市民欣賞。新北市歷年藍綠選票差異波動較大,說明有大量「看人不看黨」、更重視政績的游移選民。因此,對於靠「韓流」起勢、在南台灣掀起「庶民起義」的韓國瑜來說,朱立倫陣營在北部的影響力,有望彌補韓在選民階層、結構、世代乃至南北區域差異等方面的落差與失衡。
從選戰技術層面觀察,朱立倫吳敦義並列當前國民黨內歷練最為完整之人,其中又以朱行政經驗更為豐富,更兼其上屆選舉親自操作「換柱」的成敗得失經驗。在間不容髮、不容有失的選戰衝刺之月里,朱這位「政治精算師」的操盤調度、調和鼎鼐和老成謀國功力,對於慣於「非典型」政治作業、團隊經驗不足、優勢鮮明弱項突出的韓國瑜也自然大有裨益,既是軍師,也是防火牆。朱剛一上任就動員多位前主席為韓助選,又用直播等形式擴大選民接觸範圍,其政治起手式的精準度和爆發力可見一斑。此外,韓此前更多依賴自己團隊打選戰,缺乏與黨內組織機器的有效整合,鑒於朱自上而下的影響力,其有望成為國民黨中央、各地方黨部和地方民意代表候選人與韓陣營的黏合劑和節拍器,讓黨內形成分進合擊的「聯合競選」態勢,再擴大韓「母雞效應」反哺政黨票和民代票。
從朱立倫的角度來看,正如朱自己對國民黨其他成員「放下小我」的喊話一樣,其本人也經過了天人交戰的長考。朱此前多次呼籲團結,但始終沒有輕易放下「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國民黨前主席的身段輔佐韓國瑜。韓此前赴新北造勢時侯友宜未盡「地主之誼」;在韓陣營爭取朱擔任韓競選副手無果,連戰因年高婉拒擔任韓競總主委之後,韓陣營又數度暗示希望朱能出任卻未獲對方明確回應。如此種種,難免引起外界兩人心結之議。如今,在選情緊繃、國民黨面臨背水一戰的局面下,作為黨內重要一極的朱能夠披掛上陣,不但需要破除些許明日黃花、壯志未競的「小我」情緒,而且,無論選戰成敗如何,朱在選後有了以「天王回歸」姿態重回國民黨中央核心圈,去開疆拓土或重整河山的「成全大我」正當性。這與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期滿後,也需要用蔡英文當局行政首腦的職務進行過渡,為自己爭取2020選舉黨內初選門票,有異曲同工的邏輯。
只不過,選舉永遠是動態演進而不能是紙上談兵,朱立倫的加成效應不會自動轉化為韓國瑜的選票。在這場台灣史上最為波詭雲譎、也被認為是最難預測的一場選舉中,韓朱聯手的時機顯然經過拿捏,但終究略遲而失了先手。回想四年前,當朱處於而今韓的位置,民調同樣大幅落後蔡英文,朱同樣在12月才贏回黨內各路天王大佬實現黨內形式團結,更身兼黨主席和黨產資源的加持,但最終仍以敗北辭職收場。四年後時過境遷,朱變為韓的抬轎人,但國民黨似乎又陷入類似的迷思螺旋和預期陷阱。韓朱陣營還需要未來的一個月,來驗證其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去跳出循環。(責任編輯:王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4CE_m4BMH2_cNUgcf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