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民族一個家!盈江有個「寶藏寨子」...

2019-07-16   德宏團結報

在盈江縣舊城鎮有這樣一個寨子,它的名字叫「五和家園」。這個搬遷點在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民族融合的因素,以民族分類,建設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分為傈僳區、景頗區、漢族區、阿昌區、傣族區。走進「五和家園」,如同走進了一個德宏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大觀園。

若想一次性體驗德宏絢麗的民族風情,你就來「五和家園」。

「五和家園」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大寨易地扶貧搬遷點)規劃設計共260戶,涉及5種民族,其中傈僳族23戶,景頗族110戶,漢族65戶,阿昌族44戶,傣族18戶。納入此次搬遷點建設的共242戶(不含傣族18戶),主要涉及東丙村上丙界、下丙界、邦坳、新麻撒和賀勐村新村、團結6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0戶,納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94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132戶,納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113戶。

體現民族特色 建設搬遷安置房

儘管搬遷到「五和家園」的群眾,來自兩個行政村的8個村民小組,但是在建設住房時,舊城鎮黨委、政府充分考慮民族融合的因素,以民族分類,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建設了傈僳區、景頗區、漢族區、阿昌區、傣族區五個區。搬遷群眾根據戶籍所屬民族抽籤選擇居住區域房號。因此,242戶群眾搬遷後不再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集中居住,而是分散在各個區域,這樣有利於民族與民族之間、村民小組和村民小組之間更好更快地融合交流。

打破民族界限 同發展共致富

「五和家園」雖劃分民族區域,但卻沒有嚴格的區域分界線,戶戶開牆透綠,沒有高高的圍牆,也沒有人心的隔閡。五種民族文化在這裡得到更好的交流和融合,傣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阿昌族的阿露窩羅節、傈僳族的闊時節,這些民族節日,已不再是單純的某個民族的節日。節日這天,這裡的群眾都會聚在一起,共同慶祝,共享喜悅。景頗族群眾學跳傈僳族的三弦舞,阿昌族同胞學唱景頗族的祝酒歌,已經成為「五和家園」常見的景象。搬遷後,產業得到更好發展,轉移就業人數逐年增加,鄉親鄰里你追我趕,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徹底摒棄了「等、靠、要」的思想,家家戶戶發展勢頭強勁。

不分民族種族 實行統一管理

五種民族聚居,8個村民小組集中居住,管理是關鍵。為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的目標,「五和家園」搬遷點實行統一管理。把8個村民小組所有黨員聚集起來,成立「五和家園」黨支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村莊治理中帶好頭,起好步,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真正把「五和家園」建設成五種少數民族的團結和諧進步示範新村。如今的「五和家園」,黨旗、國旗高高飄揚,「三園」建設成效顯著,民族團結互助,鄉親鄰里相親相愛,呈現出一幅和諧共融的美好景象。

來源:盈江縣民族團結創建辦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掌上德宏」app!

責編:劉亞旭 陳子鷗

審核:楊 旻 張仁韜

推 薦 閱 讀

【細數德宏的那些「第一」】傣族作家禾素:用文字抒寫德宏美

定了!德宏下半年就看他們「秀肌肉!(附日程)

德宏發布最新人事任免,涉及19名幹部

他創作了德宏最有名的一首歌,離世前還惦念著回到瑞麗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