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宗旨:
服務中小微企業、個體戶,用區塊鏈(blockchain)信息技術解決他們獲取價值信息難的問題,讓他們學習掌握 IP知識,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
光合作用產氫
[德國]魯爾-波鴻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綠藻如何製造一種產氫酶的複雜成分。這種被稱為氫化酶的酶可能與生物技術生產氫有關。
迄今為止,人們對生物體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這種氫化酶的方式知之甚少。使用新穎的合成生物學方法,研究小組在安妮·索耶博士,博士生Yu唄,安雅Hemschemeier博士和教授的助理教授托馬斯·哈佩博士Photobiotechnology Bochum-based研究小組的發現,一個特定的蛋白質所需的機械在綠色藻葉綠體是功能性氫化酶的生產。研究人員在《植物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複雜的結構
研究小組使用的是單細胞萊茵衣藻。這些生物體在細胞的不同區域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機制來組裝酶,例如在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和細胞液中,即細胞質中。
需要這種組裝的酶之一是HYDA1酶,它包含一個複雜的輔因子,這是酶內實際產生氫的區域。輔因子由四個鐵原子和四個硫原子組成;酶中常見的一種結構。然而,不同尋常的是,另一個由兩個鐵原子組成的團簇結合在一起進行氫催化。
必要的特殊蛋白質機械
Happe, Sawyer和他們的同事打算找出在活細胞中產生輔助因子的必要元素。他們在綠藻細胞的不同區域,即葉綠體和細胞質中引入了氫化酶前體。葉綠體中的蛋白質機制是唯一一個能夠組裝功能正常的氫化酶的機制。細胞質內的機制不能產生複雜的輔因子。
綠藻中的細菌酶
在隨後的測試中,研究人員將細菌氫化酶的藍圖植入綠藻基因組。reinhardtii萊茵衣藻用它來產生一種功能酶,有效地產生氫。
「基於這些發現,我們可以開發生物技術方法,以便在綠藻中實現高效的氫生產,」Happe說。「我們現在知道,在葉綠體中組裝酶的機制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替代的。」
多國商討能源利用:10年內或將普及1000萬氫燃料電池車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25日,「氫能源部長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多國能源部長與會。會議提出未來10年,在全球普及1000萬輛利用氫行駛的燃料電池車(FCV)等車輛,並建設1萬處補充燃料的「加氫站」。
資料圖: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車輛。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介紹,目前FCV普及量為數萬輛,而「加氫站」僅為幾百處。雖然會議目標不具約束力,但為降低成本及推進技術研發,將敦促民營企業及金融機構開展投資。
本次會議是繼2018年之後的第二屆,澳大利亞、英國等約10國的部長出席,包括事務官員在內則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機構參會。
擔任主席的日本經濟產業相菅原一秀在會上呼籲,「為阻止全球繼續變暖,全世界應共同挑戰(利用氫能源)」。
報道稱,氫能源不會排放二氧化碳,可用於FCV等。若使用太陽能發電來製造並儲存氫,這對依賴化石燃料進口的日本而言,將成為寶貴的能源來源,因此日本政府積極扶持技術研發及相關基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