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這首詩,一開頭便引人矚目,被贊為律詩工於發端的範例

2019-10-13     慶余

在傳統詩論中,律詩的結構一般講究起、承、轉、合的章法布局。這其中又以起最為重要,常言道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宋代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說:「對句好難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清代王士禎也曾說過:「律詩貴工於發端」。可見歷代詩論家對於律詩開頭的重視。

說到律詩的工於發端,就不得不說律詩創作的集大成者杜甫。杜甫就十分注重開頭的技巧和形式的多樣性。譬如,在一開頭就緊扣題旨的《登岳陽樓》中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在一開頭就氣勢不凡的《詠懷古蹟》中的「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等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梓州李使君》,便是一首開頭就起得極有氣勢,引人矚目的五言律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開頭兩句「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氣象闊大,被後世詩評家贊為律詩工於發端的範例。另外,身為送別詩,王維這首詩沒有感傷氣氛,而是以積極開朗、高遠明快著稱。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首聯「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它的意思是說,梓州處於千山萬壑之中,到處都是參天大樹,到處都能聽到杜鵑的啼鳴聲。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單從這兩句詩來看,它便如椽大筆,勾勒出了梓州一帶層巒疊嶂的群山、險峻深邃的岩壑、高聳雲天的林木,以及一片杜鵑啼鳴的壯麗山林景象。氣勢壯闊,無疑令人為之一振,難怪備受讚譽。

頷聯「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王維則是從細節出著筆,即描繪了梓州所在的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點。意思是說,山中下過一夜雨,百道泉瀑就如同從樹梢上傾瀉下來似的。山間的泉瀑自然沒有百道這麼多,這裡主要是突出一個「重」字,它是遠處景物互相重疊的錯覺,是王維以畫家的眼光觀察景物所致。

頸聯「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開始,王維從寫景轉到了風情上。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那裡的婦女要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那裡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概括來說,就是徵收賦稅,處理訟案。而這正是王維朋友就任梓州刺史後所要做的事。由此可見,寥寥十字,王維便把當地民情和使君政事貼切的概括而出。

尾聯「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則是王維對朋友的勉勵,即希望你在那裡要發揚漢代蜀郡太守文翁的精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創造出屬於你的自己的政績。單從用典來看,王維這裡可以說是切人、切事、切地,傳達出了他真誠的勉勵之意,可謂用典妙筆。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沒有送別詩中的離愁別恨,也沒有絲毫客套的話,純粹是對於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政績的深切關心,無疑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佳作。而從律詩工於發端來看,王維這首詩的的確確稱得上範例。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oGuxW0BMH2_cNUgqJ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