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的管理法則,不具備,永遠在底層!

2020-03-20   西北人才網

​​身在職場的你是否依舊兩眼一睜,開始競爭,整天忙忙碌碌,不知所終?猶如回到高三的時光,前輩苦口婆心告訴你別那麼累,要進行自我管理,但殊不知自我管理其實是個偽命題。


坐在同一間辦公室,同樣地花費8小時上班時間,為什麼有的人輕鬆升職,而你卻原地踏步?


職場如戰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楊超越般的好運氣和容貌。其實很多人為什麼沒有在職場和人生中展現一番作為,甚至有的人碌碌一生都只是在職場底層掙扎,往往是由於自己並沒有真的去付出成功所需的努力,沒有合理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有偉大成就的人,向來都善於自我管理。」

——時間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


在職場日常中,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點,來擺脫職場中既無效率又無效益的狀態。


1、對工作任務進行分類:


對於職場人來說,要做到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良好的管理,首先必須理清自己的工作目標與任務。

每個人所處的行業和職位不同,工作內容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工作大體可以分成這四個類別:最重要最緊急的事、不重要但緊急的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不重要不緊急的事。


這要求我們提高自己的規劃管理能力,規劃的好壞也能直接影響到達目標的效率。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工作開展前先梳理好待做事項,做到工作前梳理,工作後回顧整理,能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對時間的管理:


彼得·德魯克還曾說過,「不能管理時間的人,便什麼都不能管理」。


有的人,能把24小時過成48小時,有的人能把24小時過成12小時,我們如何分配時間,就是如何分配自己的人生。尤其是職場人,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時間,是職場制勝的關鍵。

時間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出名的有番茄工作法,計劃清單法,吞青蛙表格等,每種方法都各有利弊,下面是各方法的優缺點,各職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3、工作環境的整理:


對於職場人來說,每天面對最多的除了同事和領導,就是自己的辦公桌了。亂七八糟的桌面總是讓人心煩意亂,工作時注意力總是容易被桌子上某件物品帶走,又或者桌上堆了一堆文件,需要找的時候翻箱倒櫃都找不到。辦公桌的整潔與否,嚴重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效率。


日本雜物管理師山下英子在《工作斷舍離》中介紹的方法,實踐到生活中,就是清除掉不需要、不適合的事物與人際關係,不僅可以讓工作環境變得清爽整潔,使你的工作精神壓力驟減,還能讓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4、利用碎片化時間: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很多人生活中的碎片時間都被嘈雜紛亂的信息占據,碎片化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如果我們能合理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最終量變會引起質變,就像荀子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如果你能在別人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時候多關注行業動態,如果你能在別人看視頻的時候多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利用上下班的通勤,中午午休時,完成工作任務後的閒暇時這些零碎時間來處理一些工作中的雜務或者為工作任務做準備,從而為更重要的工作留出充足的時間,最終讓自己擁有更多充裕的時間,在職場上也能更加輕鬆從容。


5、情緒管理:


職場如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面對著不同的壓力和煩惱,難免會有情緒起伏,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更嚴重的可能會斷送自己的職業前程。正視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妥善的處理和釋放壓力,是每個職場人必修的功課。


情緒就好比樹葉,永遠理不斷剪還亂,只有提高自控力,才能化解不良情緒,客觀冷靜地處理問題。


情緒也是一種能量,處理得好的話是正能量,處理不好的就變成了負能量,我們可以轉換消極的情緒為積極上進的情緒,使其成為我們的正能量,幫助我們到達職場的至高點。


那有沒有什麼好的職場管理工具,能助你擺脫這種無效率狀態呢?


今天就和大家詳細探討下五大常用的的職場管理工具。


工具一: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的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的時間管理理論,該理論把事務按照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


  • 重要而且緊急
  • 重要但不緊急
  • 不重要但是緊急
  • 不重要而且不緊急


事務所處的象限不同,處理原則也就不同:


  • 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緊急):立即去做。第一象限的事務越少越好。


  •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有計劃去做。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到第二象限中,做好計劃,先緊後松。


  •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是緊急):儘量交給別人去做;如果無法交出,根據耗時情況選擇不同策略,耗時短的馬上處理掉;耗時長的可歸類集中處理。


  • 第四象限(不重要而且不緊急):儘量別去做,浪費生命。


  • 應用法則:看看你的待辦清單,是不是雜亂無序!應用四象限法則,你可以把你的事項放大四象限中,按照不同事項的處理方法,確定優先次序,合理安排。


工具二:80/20法則


80/20法則認為:少量的原因、投入和付出將獲得大量的結果、產出和回報。


  • 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顧客
  • 80%的總產量來自20%的產品
  • 80%的績效評價來自你20%的工作


80/20法則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思維,揭示了在原因與結果、投入和產出、付出和回報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失衡。運用它就意味著我們要做如下:

  • 把更多精力放在重要工作上,而不是平均用力
  • 用最小的努力掌控我們的生活
  • 有所選擇而非事無巨細
  • 精益求精而非貪多求全
  • 應用法則:區分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把更多精力放在重要工作上;從紛繁複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把資源用在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上。


工具三;5W2H分析法


5W2H分析法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決策和工作分析方法,它是一個以價值為導向的標準化思維流程。


在人們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都要按順序經過七個方面提出問題並從中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方法和路徑來實現預定目標:


  • 選擇目標 (what)
  • 選擇原因 (why)
  • 什麼場合 (where)
  • 什麼時間 (when)
  • 什麼人或組織 (who)
  • 如何提高效率 (how to do)
  • 性價比如何 (how much)


職場人的管理法則,不具備,永遠在底層!

應用法則: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從5W2H來思考,它指導我們圍繞如何提高效率(how to do)這一永恆主題,對目標相關的時間、地點、人、資源對要素進行合理整合,根據價值的大小確定最佳目標和最優路徑。


工具四:SMART原則


一個好的目標應該像濃霧中的燈塔一樣,它能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引導我們的行動。


如何制定一個好的目標呢?


SMART原則就可以幫助我們。


SMART原則提供了制定目標的5個原則,分別為:


  • Specific (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模糊)
  • Measurable (可衡量性,要有實現目標的標準)
  • Attainable (目標可實現性,切合實際)
  • Relevant (相關性,整體性,對實現其他目標要有所幫助)
  • Time-besed (明確的截止期限)

應用法則:制定目標時,要使目標符合SMART法則,我們可以把這5個法則轉換成5個問題:

  • 目標具體是什麼,具體特徵是什麼?
  • 怎麼樣才算實現了目標,有沒有明確的標準?
  • 目標可行性高嗎,您能不能做到?
  • 實現這個目標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它在人生或工作中屬於哪一環節?
  • 打算在什麼時間實現這個目標?


工具五:WBS法則


WBS即WorkBreakdownStructure,提供了目標分解的具體過程:目標任務工作活動

WBS分解的原則:


  • 將主體目標逐步細化分解,轉化為一項項具體行為
  • 每個任務原則上要求分解到不能再細分為止


五大職場管理工具,就介紹到這了。要真正發揮作用,還是要付諸到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