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終於有人說了真話(建議珍藏)

2019-08-12     老鄧價值

為什麼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

是中國股市十年未漲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是過去上證指數在過去的走勢圖。

從圖形上看,是什麼形狀?——尖頂圓底。翻譯成日用語,那就是——牛短熊長。

還有哪些股票的走勢是尖頂圓底呢?

我隨便截幾個圖給大家看看。

這三隻股票是不是很像上證綜指的走勢?

以上三隻股票分別是三一重工、江西銅業、金嶺礦業。都是周期股的範疇。

周期股為什麼是尖頂圓底的走勢呢?當周期股出於周期低估的時候,按照PB估值;當周期的風來了,開始賺的盤滿缽滿的時候,按照PE估值。

因為是周期股,周期一旦逆轉,利潤經常是幾十倍、幾倍的增長。但是暴利階段一般不能持續很長久,很快利潤就下去了。所以公司在景氣周期來的時候,戴維斯雙擊;景氣周期過去的時候,戴維斯雙殺。所以公司股價表現為尖頂。

但是當公司出於持續虧損階段時,按照PB估值時,公司的凈資產波動性就小多了。所以股價跌破凈資產時,會達到一個穩態,然後不跌了。因為凈資產波動幅度很小。所以公司的股價是圓底。

上證綜指之所以走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成分股中周期股太多了。

今天收盤,上證36萬億市值,其中前30大企業總市值約17萬億,占比約一半。這30家企業中,10家銀行;6家(保險+證券);3家能源股。真能能算上消費股的只有7家。這7家中,除了茅台,大部分市值也就是不到3000億,上汽、海天味業、伊利股份、恆瑞醫藥。加起來也就是 一個中石油。

所以上證指數就是個周期股占主要權重的指數,它的走勢更主要是周期股來決定的。而我們國家的周期股,絕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那一輪就是見頂了,經過了12年還是沒有超過當年高點。大家可以翻翻資源類的股票,基本上都過不去當年高點。

當年的估值有多瘋狂?比如碧桂園。地產公司也就是給個8倍PE左右估值,高的時候能到10倍,低的時候6倍。2007年碧桂園上市的時候,估值時80倍到100倍估值。

25%的增長,10年能增長10倍。也就是說,碧桂園哪怕是在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間,年復合收益25%,利潤增長10倍。才能把2007年的估值消化完。事實上,碧桂園也確實是到2017年才超過2007年的股價高點。

類似的是中國平安。2007年當年80倍PE。也是用了10年的高速增長,2017年10月才超過2007年的股價高點。

但是一個公司10年利潤10倍增長,是非常罕見的。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所以2007年的超級牛市 6124點,就是大部分周期股的歷史大頂,比如中石油。

為什麼上證持續10年在3000點呢?

當年到3000點,確實到的早了點,估值比較高。後面這麼多年的利潤增長都是在消化估值了。

而且成分股中的很多公司,都是基建周期股,再趕上中國基建的下行周期,業績還增長乏力。

這10年,對於優秀的消費股,那是滄海桑田,10年10倍者大有人在。但是對於周期股,還不如10年前的公司也大有人在。

美股走起來就是消費大牛股的樣子。長期穩健上行,偶有下跌。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看看美股的走勢以及美股的成分股。

可以做個比方,美股指數就像茅台,A股指數就像中石油。茅台走勢什麼樣,茅台走勢什麼樣,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投資本質

目前投資者對股市及股票的理解與認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技術分析,它是把各種技術指標、成交量變化、K線形態及其組合等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並試圖從中預測未來的走向;第二、基本分析,它是將宏觀經濟運行,上市公司運營情況、財務狀況、發展前景等作為重點的研究對象,並以此來確認股票的價值所在,企圖在企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獲得豐厚的回報。這兩種分析方法真正可靠嗎?或者說哪種方法更為有效?

江恩在《江恩華爾街45年》一書中曾列舉了諸如傑西·利文摩爾(Jesse Livermore)、西奧多·普萊斯(Theodore Price)、克勞夫博士等一大批曾經在市場中叱吒風雲的大炒家,但最終都走向破產。他們是不了解市場的波動規律嗎?不是。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身經百戰,對市場特性、價格規律、炒作技巧等都諳熟於胸。

美國投資者沃倫·巴菲特多年來一直遵循基本分析之道,以100美元起家,在2008年以620億美元的身家再次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許多年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一直深受各國投資者的追捧。據報道,巴菲特本人也在2008年由美國爆發的金融風暴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損失了上百億美元;2005年國內的A股市場形成了創市14年以來的最大的牛市行情,上證指數自2005年6月6日由998.23點開始上漲,至2007年10月16日最高觸及6124.04點,總歷時約28個月,累計漲幅5.13倍,在此期間多數股票漲幅巨大,部分推崇巴菲特理念、認定價值投資的參與者自然也獲利不菲,一時間各路標榜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的「股神」紛紛湧現。但世界上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隨後的股指大跌改變了這一切,這些「堅定」的投資者絕大多數還在恪守著自己的信條,一年過後大盤由6100多點跌到了1600多點,這些人的處境可想而知,其間媒體也透露了一些一直持股、資產上10億的「最牛散戶」的資金平均縮水了近80%的消息,這些人徹頭徹尾地上演了一出「捉放曹」。雖然有些人依然處於獲利狀態,但為什麼不去做得更好?這不是小級別的震盪,為什麼不予以迴避?

兩種類型的投資者幾乎都在犯錯,那麼投資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投資的本質既不是技術分析,也不是基本分析,是趨勢!只有正確地把握住趨勢才能戰勝市場。有著嫻熟技巧的大炒家們的失誤是因為自信、貪婪,靠投資理念在市場中發達起來的這些「股神」們的失誤是因為固執己見,他們都無視趨勢的存在。在每輪大級別的上漲趨勢面前,幾乎所有的股票無論好壞都會大漲;在每輪大級別的下跌趨勢面前,幾乎所有的股票無論好壞都會大跌,這就是趨勢。外部環境時時刻刻都在改變著,烏雞可以變鳳凰,王子可以成囚犯,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技術分析只不過是我們發現趨勢、跟隨趨勢的一種手段,基本分析也只不過是在某種情況下為我們的買入行為提供了更高的安全邊際及盈利預期,只有緊緊地跟隨趨勢才不易犯錯,切不可自信貪婪、固執己見。


一個故事看懂股市莊家的套路

在一個很貧困的小山村,有一天突然來了兩個陌生人。他們聽說這個村子附近的森林裡有很多老虎,於是慕名而來,想要收購老虎,用於開發新藥賣到國外,價格是每隻老虎1000元,而且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絕不拖欠。

第一天,村民個個都感到好笑,更沒人理會來人的大話,而寧願躺著睡大覺。不過,到了第二天,有幾位膽子較大、抱著試試看心態的年輕村民,費了好大勁抓回來一隻老虎。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這幾位抓到老虎的村民還真的當場拿到了1000元錢。

此事一經傳開,全村的青年人立即三五成群形成「抓虎小分隊」,以期改變過去的貧窮狀態,過上富足的幸福生活。沒過幾天,隨著老虎越抓越少,老闆把每隻老虎的收購價先後提高到了1500元和2000元。在這個人口不多的小山村,破天荒地遇此好事,大家是群情激奮,甚至出現了全村老少集體出動抓老虎的情況。

時間到了第六天,老闆突然說有急事需要回城處理一下,過兩天就趕回來,為表誠意,他特地留下自己的助手繼續收購老虎。老闆離開後,助手立即召集幾位村民開會,他「好心」地告訴大家說:「老闆臨走時,曾經悄悄告訴我,等他回來後,每隻老虎的收購價將提高到5000元!」這位掌握著絕對「利好消息」的助手還說,如果有人願意按照每隻2500元的價格購買自己手中的老虎,他將樂意促成好事,讓大家發筆小財。

有幸參加會議的幾位村民得此「利好消息」後,心裡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大家仔細一盤算,覺得這筆買賣實在是太值了。用2500元買進一隻老虎,轉眼工夫就可以賣到5000元,這樣的好事天底下到哪兒找去啊?於是,參與會議的村民你兩隻,他五隻地暗中對老虎進行了回購。而隨著「利好消息」逐漸明朗化,村民們已經把助手手中收購的幾百隻老虎全部買走了。

第七天,眼看手裡的老虎全部脫手,助手突然也來了個人間蒸發。與老闆一前一後成功實現了金蟬脫殼,獨獨留下全村老少捶胸頓足,痛哭不止!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對這個故事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錯!兩個陌生人先是高調出場,再到最後悄然隱身不見,整個就是一幅機構利用利好消息無情絞殺散戶的完整場景。下面,我們來對整個過程進行場景還原:

第一步:兩位陌生人突然出現,並高調宣稱要高價收購老虎。此舉正如機構決定運作一隻股票,首先要故意顯示其強大的資金實力,以賺足市場眼球,為後面吸引更多散戶入場作好準備。

第二步:老虎收購價格一再提高,促使全村村民集體上山抓虎。而這一招,無疑是機構為了吸引更多跟風盤湧入接籌,擇機猛烈拉升股價。此舉將促使那些之前一直觀望,態度搖擺不定的散戶,不得不痛下決心,全倉追高入場。

第三步:老闆突然回城,助手有意放出驚天「利好消息」。如此一來,向來喜歡打聽所謂內幕消息的散戶們,一見身邊人都在紛紛買進,此刻已基本失去戒心,趕緊下單入場,生怕買晚了將錯失「超級黑馬」。買到手之後,還會暗中慶幸自己跟對了主力,甚至開始做起了大發橫財的黃粱美夢!

第四步:助手利用花言巧語成功賣光手裡的老虎,「金蟬脫殼」計劃完美謝幕。由於制度原因,中國的上市公司分紅微薄,股民無奈之下,只得到處打探利好內幕消息,冒著高風險博取可憐差價。而老闆(機構)正是通過一連串有預謀的動作,在前後不過七天時間內成功將此前收集的大量老虎(籌碼)盡數倒給村民(散戶), 自己則立即玩起了「人間蒸發」,快人一步溜之大吉。至此,機構一次短線「絞殺」散戶的歹毒計劃,最終以己方大獲全勝而完美告終。


主力洗盤方式——拉高震倉

主力在完成吸籌任務後,通常並不會立即啟動股價,主力還要選擇合適的拉升時機,同時還要通過盤面來感受跟風盤和拋壓盤的大小,也就是上章吸籌章節所說的拉升前的試盤動作,主力通過試盤來決定下一步的操作。

因為在前期的下跌過程中籌碼被套,而經過主力在低位進行吸籌之後,股價有所上漲,被套的籌碼,在主力吸籌過程當中,已經解套了一部分,而由於吸籌過程中漲幅不大,選擇在些價位割肉離場的籌碼並不多,達不到主力理想中的洗盤程度,這個時候,主力就會先進行一波打壓下跌,然後再拉升,而且拉升的幅度也是較大,量能也是有所放量,而拉高之後,股價立馬又會進行一波下跌,再拉高再下跌,經過幾波的漲跌之後,股價開始連續的下挫,這個時候,經過面前的拉升,被套的籌碼再次解放了一部分,這個時候股價的下跌就會給持股的投資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到底是賣還是不賣?割肉賣了還虧不少,不賣又擔心股價會再次下跌,把好不容易反彈解套的部分再次下跌套進去,而在這樣的一個矛盾煎熬中,將會再次引發一次割肉盤,主力從而可以再次進行籌碼吸取,達到洗盤和吸籌的目的!

主力洗盤方式——強勢打壓

經過前面的吸籌,拉高震倉之後,主力大力打壓股價清理在低位跟進的散戶,股票市場中不乏有一部分能看懂主力吸籌的投資者和在低位跟進的普通投資者,而主力只允許少部分人跟風,而且跟風資金不能過大,以避免主力在拉升途中,跟風資金出貨,增加主力的拉抬成本。如果跟風資金過大被主力發覺,主力會使用各種手段將其驅逐出局。

主力洗盤方式——橫盤震盪

通過長時間的橫盤振蕩,來折磨普通投資者的持股耐心和信心,事實上,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在橫盤振蕩的區域,乖乖地向主力交出了手中的低價籌碼。

在我們炒股實戰中,遇到主力洗盤是必然的,主力洗盤末期,成交量呈現遞減狀態,表明持股者心態穩定,浮籌大多已清除,主力大幅拉升即將開始。投資者如能看懂是主力的洗盤末期,且股價有啟動跡象,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在分時走勢中選擇低價區域介入並展開相應操作,這往往是最佳的介入區域。


交易的哲學原理

任何交易方法、技巧都是建立在哲學思想之上,即對世界、對宇宙的看法,有什麼樣的哲學思想就有什麼樣的交易方法,交易方法不外乎就是哲學的思想的外在表現形式。

市場的本質是什麼?

市場本質之一就是非線性或隨機性,這是絕對的屬性,是全局的、恆久的、所有層面的,而線性或者規律性是局部的、暫時的、有限的層面的;

市場本質之二就是時間,沒有時間的推移,就沒有價格的波動,沒有價格的波動也就無所謂市場。時間是價格運動的載體;

人性的本質是什麼?

人性本質之一:人性本身固有的弱點就是貪婪、恐懼、追求控制欲、追求完美、患得患失、目光短淺、懶惰、衝動、無節制等等弱點,交易者是個天生的失敗者。

人性本質之二:人性的固有弱點,可以經過訓練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程度上弱化、隱藏這些弱點,讓他們變得不重要,不至於影響交易,成功的交易者都是訓練有素、養成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的人。但他們依然無法從根本上克服人性的弱點。如果徹底克服了,他們就不是人了。

人性本質之三:一個壞習慣往往是一個舒服的習慣,自然就形成了;而一個好習慣往往是一個不太舒服的習慣,需要刻意的鍛鍊才能養成;好的東西容易被破壞,好的習慣隨時間、背景、境遇的改變,也呈現出耗散結構;比如小學生做早操一板一眼,很認真,到了中學生,就開始有點變形、偷懶了,再到了大學生更是敷衍了事。

由於市場和人性的本質,推導出市場與交易員力量對比的懸殊性:

懸殊之一:市場的資本是無限的,而交易者的資金及其有限,就好比和一個永遠無法戰勝的巨大打架,退出的方式只有兩種,放棄或者被消滅。交易者只能在局部、暫時、某個層面上能夠取得一定的優勢;

懸殊之二:市場的時間是無限的,而交易者的時間、精力和運氣都是有限的,交易是一種運動,運動就有顛峰期,過了顛峰期,自然就走下坡路,無人例外。如果在過了顛峰之後,不限制交易頭寸規模或者乾脆功成身退,那麼只有被市場消滅。

懸殊之三:交易者無法一次性成功,但可以一次性失敗。由於人性的貪婪和盲目自我膨脹,當取得一次巨大勝利之後,並不認為這是市場恩賜,而歸結於自己的天才,於是無論賺了多少錢非但不會罷手,還是變本加厲。而一次滿倉加上對市場偏見,就會帶來滅頂之災。贏無法快,輸可以是瞬間。

懸殊之四:市場的本質是隨機性,也就意味著,市場在大部分時候都是適合虧錢的,而只有少數時間是適合賺錢的。但交易人員希望大部分時間交易,而小部分時間休息。

越是著急,最後越是虧損的越多,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關注筆者公眾號:老鄧侃股(ki36881),更多財經資訊、經驗技巧和操作策略以及獲取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VjwhmwBvvf6VcSZpT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