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60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於80年代研發一款戰略轟炸機。研發工作啟動前,蘇聯對它的定位是大航程多用途洲際轟炸偵察機,由此可以看出它的不一般,可以說將各種優點集於一身。後來雖由於技術原因降低了性能指標,仍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轟炸機,足以與後來的B-2隱形轟炸機一較高下。
圖-160轟炸機有多先進呢?它的優勢在於超音速突防。作為轟炸機,它的任務應當是投擲炸彈,摧毀敵國的工廠、機場、首府等高價值目標,打擊敵國的戰爭潛力,所以主要性能特點應當是大航程、大載重、大升限。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速度肯定快不了,當然也沒必要過分追求速度,能跟上護航戰鬥機的低速巡航即可。
但是,圖-160劍走偏鋒,在滿足了以上條件外,居然把航速硬生生提升到了2.05馬赫,而號稱最先進轟炸機的B-2也只有0.95馬赫。這個速度快趕上當時的主流戰機了,要知道F-4戰機也不過2.23馬赫,殲-7才2.05馬赫,後來的F-35攻擊機1.6馬赫。換句話說,圖-160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一般三代機都不一定能攆得上。
圖-160轟炸機的出現讓美國如坐針氈。莫斯科距華盛頓不過1639公里,圖-160開足馬力,在利用地球曲率躲避雷達偵測情況下半小時即可飛臨美國本土,美國空軍都不一定能反應過來。即使反應過來,能攔得住有戰鬥機編隊護航的兩倍音速的圖-160嗎?更何況,美國的大城市都位於大洋沿岸,即便蘇軍什麼不做,在美國上空溜達一圈,都能讓美國人三天不敢睡覺。
萬幸的是,4年後蘇聯解體了,圖-160也停產了,25架圖-160中有19架被烏克蘭分走了。美國人欣喜若狂,向烏克蘭承諾,只要銷毀全部轟炸機和核武器,就可以想烏克蘭提供一定的經濟援助。烏克蘭正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又急於向歐美表現,除將8架移交給俄羅斯外,剩餘11架則全部銷毀,還有3000餘件核彈和彈道飛彈,僅得到數千萬美元的補償。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烏克蘭銷毀戰略武器是正確的,但錯在不該在俄歐之間搖擺不定,時而親俄時而親歐,既得罪了俄羅斯,又不為西方所接納。本來應該成為準已開發國家的烏克蘭,從世界第三大擁核國淪為三流國家,追悔莫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