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進全球Top3,BitZ法幣交易緣何崛起?

2019-09-19   蜂巢財經News


日前,德國發行全球首個負利率30年期國債,這個堪稱「里程悲」式的發行,居然獲得了四成認購率。

一筆沒有利息的國債為何仍能吸引資金?「神奇」的現象讓人瞠目結舌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專家關於宏觀經濟走勢的討論。

分析認為,這基本說明「經濟衰退、通貨緊縮將導致收益率下降,進而推動未來債券價值的上升」是投資者的共識,背後反映出,全球資本對經濟狀況的看空。

進入9月,美聯儲宣布降息,歐洲央行展開激進寬鬆政策,讓全球避險情緒進一步加劇。

這種情況下,基本可以斷定誰能為避險資金提供一個快速流入和釋放情緒的渠道,誰就能開啟一輪新的行情。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已經在價格波動中躍躍欲試,而從2018年起成為新興避險資產首選的數字貨幣,同樣迎來「秋收時節」。

進入9月,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法幣交易額呈整體上漲趨勢,其中火幣的法幣交易以日交易額破億美元一騎絕塵,而BitZ交易所則以法幣日均交易額突破3億人民幣的成績,踏入全球TOP3的榜單,同時還處於持續增長狀態。

墊腳石,還是基石?

幣幣、法幣、合約這三大交易模式,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主流交易所基礎業務的三駕馬車。相比幣幣交易和合約交易,法幣交易業務在用戶眼中似乎是邁入交易所的一塊「墊腳石」。

對於交易所來說,固然幣幣、合約交易能夠成為流量池,拓展站內深度,但法幣交易卻是基石一樣的存在。這點在去年幣市凜冬中尤為明顯,在存量市場活躍度驟減的情況下,法幣交易成為了增量資金的入場抄底窗口,期間Coinbase持續上漲的交易量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法幣業務在熊市中扮演的角色就像護城河,而在牛市中,法幣業務則是為交易所持續注入新鮮血液的通道。以剛剛登榜全球法幣交易TOP3的BitZ為例,其法幣交易量從最初的100萬元攀升至當前3億人民幣同時,5月份, BitZ的24小時交易量也一度突破19億美元大關,躋身全球前五。

法幣交易就像一扇門,無論是USDT脫鉤,還是遭遇行情衝擊,這扇門始終迎來送往,不斷為交易所提供流動性。這也是所有交易平台得以持續穩定運營的關鍵。BitZ法幣交易負責人李素表示,「法幣交易是追求新用戶、新交易場景、新業務類型探索的一個入口。」

正因為擁有穩定的運營底牌,BitZ在交易賽道中才有了更大的底氣。近期,BitZ宣布啟動500萬DKKT扶持優質項目的計劃,錨定丹麥克朗的穩定幣。

通過一定數量DKKT援助優質項目,稱得上是這個交易所的「絕對價值」,而基於DKKT展開的槓桿理財、法幣借貸、線下場景等打造的穩定幣生態,上線與平台幣BZ的「雙生計劃」,也顯示出BitZ問鼎幣圈的「野心」。

浪花,還是巨浪?

無論是避險資本的湧入,還是新增用戶的進場,一個不變的問題是——投資者為什麼選你?面對疑問,李素表示,「法幣交易的C2C市場,就跟滴滴打車一樣,滿足客戶訴求,服務好客戶才是引流的關鍵「。

筆者發現,今年以來BitZ已多次對其法幣業務進行優化。在1月15日的改版中,BitZ以全新的交互方式對廣告列表、訂單詳情、下單操作等方面進行了優化,極大提升了用戶操作的體驗;而在4月份的升級中,更是開啟了認證商家模式,通過平台二級認證、平台幣鎖倉以及設立清退規則,確保了整個法幣業務生態的健康發展。

面對全球數百家交易所的法幣通道,BitZ明白,就如同大江中無數條支流一般,市場競爭會一直存在。用戶體驗固然重要,關鍵是資金能否通過這一通道進入更良性的數字貨幣生態。「好比支流匯入大海,最終可能成為奔涌不息的巨浪,也可能湮滅成一朵浪花。」

顯然,用兩年時間躋身全球前五的BitZ更像是前者,伴隨合約交易上線一個月,24小時成交金額一度突破1億美金的成績,Bit-Z已經成長為業內為數不多集幣幣、法幣、合約、槓桿、理財五大產品於一身的交易所。

面對幣安、火幣等頭部交易所在去年初著急的布局生態,BitZ同樣在不緊不慢中走出自己的節奏。

在2018下半年突如其來的熊市中,BitZ逆市展開生態建設,延伸出媒體研究院、生態孵化部、投資部等多條業務線。不到一年時間,BitZ已在新加坡、日本、韓國、俄羅斯、丹麥等十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部,先後拿下了菲律賓、馬來西亞的經營牌照。

據BitZ首席商務官 Tiffany介紹,基於全球合伙人計劃,BitZ還成立了BZ大資本社群,持倉5萬BZ的用戶可以入群參與BZ生態並共享發展紅利。BZ資本還將共享集團1000萬美金產業母基金用於區塊鏈全產業投資。

而這一切的基礎,都與BitZ在法幣交易上活躍的流動性,充足的入金表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得益於不斷注入的新鮮血液,其堪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才得以在這個秋天開花結果,未來能否彎道超車幣安、火幣,結果猶未可知。

(本文為投稿文章,不代表蜂巢財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