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北京房山十月秋色,游紅井路、逛南窖古村、採摘大灘鄉紅肖梨

2019-10-18   情緒丹細胞

秋風賣力的舞弄著仙法,依舊無法染紅整個房山,姍姍來遲的京郊紅葉並沒有影響一顆要去秋遊的心。收拾行裝在靜謐的房山開啟我的美妙旅程,來看看最新玩轉北京房山十月秋色的小眾路線吧。總有那一抹紅悄悄的隱於山林之間等待我的到來。

每年10月到11月間房山的秋是多層次的,那五花山色,層林盡染的樹葉由深到淺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今年不知為何紅的那樣含蓄,那樣緩慢。在紅井路上走走停停,用鏡頭貪婪地留住每一處紅葉,這般珍惜方懷念那層林盡染時的美好。

紅井路這條北京知名的鄉村公路,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全長18.94公里蜿蜒曲折的盤於崇山峻岭之中,每到周末很多機車愛好者都來這裡跑山。若是等到兩旁葉紅時,仿佛行駛在一幅多彩的畫卷中,美的讓人呼吸都變輕了許多,生怕打破眼前這夢境般的場景。

來過多次紅井路,卻是第一次注意到這兒的山體巨石,非常的特別。遠瞧像鐵,近看像煤,而這烏黑如鋼似鐵的卻是石頭。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發現大自然中那些未知的神奇,和眼前這般不經意的美好。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蒲窪鄉的森林鄉居度假酒店,因其1200米的海拔奪得北京海拔最高的度假酒店之美稱。分布在群山密林間的21棟木屋度假酒店一改夏日的氣質,在繽紛的秋色中分外醉人。拉開窗簾眼前那高低交錯的森林與雲霧痴纏在一起,如汪洋大海般望不到盡頭。推開門步入陽台,如森林中的小精靈般呼吸著山林里獨有空氣。

本以為深秋是紅葉的季節,誰知竟還有這片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格桑花不畏寒涼在此陪伴。如夏日般艷麗美好,繽紛靚麗的在秋風中搖曳生姿,組合了成一個豐富多彩的花世界,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森林鄉居里地道新鮮的房山農家菜,當季特有的食材,每一口都是當地飲食文化的濃縮,每一盤菜都是淳樸的待客之道。

本以為這個秋註定是沒有紅葉的,誰知據酒店千米之內有片山坳竟己紅透。每一片樹葉都在秋風中呈現出迷人的顏色,這才是夢境中深秋的樣子。金紅色的那些也不失嫵媚,在秋日裡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露給這世間萬物。

大自然在創造「秋」的時候,不忘再來點其他色彩,在紅葉張揚的季節,每種植物也都活躍著為這秋貢獻出最炫酷的色彩。

清晨的霧氣還沒散去,朦朦朧朧地恰到好處,微微出汗後一身輕鬆,伸個遲來的懶腰,每個毛孔都在放肆地呼吸著屬於大山的好空氣。

大灘村的梨花小鎮有著如同遺世的山村,讓我對這裡充滿了探奇的意味。每年四月無瑕的梨花開滿整個村莊,純白如雪,美不勝收。而十月的梨花小鎮披上了深秋的外衣,置身於雲霧之中,飄渺似仙境。

豐收的秋季,樹上掛滿了果實,樹上掛滿了山楂與紅肖梨。此處的紅肖梨有「京北名果」之稱,果肉多汁,酸甜爽口。這座古樸的村落里目前只有30幾口人在此居住,基本沒有年輕人,紅肖梨和糧食成為這裡主要的經濟來源。早些時候這兒連信號都沒有,現在架設了電信和移動信號網,聯通還沒有入駐,快遞也沒通到這裡,京城的人若要想吃上這一口,還得親身前往。

來這必定在要在村裡走上一圈,聽犬吠聞雞鳴,感受村落獨有的清幽。吃一頓阿姨做的農家菜,嘗嘗梨花小院的地道山野菜肴;品一品樹上長的蘑茹到底是何滋味;摘上點紅肖梨,買點山野貨回去,才不枉來這裡一趟。

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南窖鄉時中國的歷史文化民村,明朝時期便已經形成,300多年的康熙戲樓、600多年的古商街,村西的千年古槐,在歲月的長河中歷經風雨,南窖村依然如一塊寶玉一樣鑲嵌在北京房山。

600多年歷史的南窖村,在清朝光緒年間曾繁華一時,大量人口的定居讓南窖村從農耕進入商業,一個熙熙攘攘的集鎮在北京西山形成。錢莊、藥鋪、鐵匠鋪、豆腐坊等等,那些在古裝電視劇中才能看到的場景還切切實實地存在於此地,南窖古商街上琳琅滿目的店鋪亂了我們的眼。

匆匆而過的時光沒忘記在這裡留下來過的痕跡,古樸斑駁卻都是真真切切的歷史。村子裡的老人們不願離開這片土地,雖然沒有外面的世界便利,但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屬於這裡的故事。

沉靜的古村因為2019年北京西山民俗文化節而熱鬧起來,這是一場豐富的民俗盛會。戲台上的說書人口若懸河,精彩的表演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小攤上精巧的手工藝品惟妙惟肖,還有窗花、剪紙一下子帶回到童年的歡樂時光。

山清水秀的南窖村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金代的「都統之印」和代表了皇權的虎頭牌與黑紅棍,都是代表之作。必須要提的,村西的拔貢院的老主人趙聯魁是大清朝的貢生,位居七品,曾因幫南窖村免於一場劫難,拔貢院在本地人的心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城市的快速化發展,並未帶走記憶和純真的內心。到房山來感受大自然深秋的魅力,到房山來追尋不曾被遺忘的古老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