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明代,尤其是開國之初,想要活下來難度可是頗高的。後面又遇到了削藩之事等。那麼為什麼明代沐氏家族能夠在明代的政治衝擊中依然屹立不倒呢?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沐氏家族本身對於明王朝的忠誠
雲南沐氏家族對於明王朝的忠誠從最早的沐英便開始了。我們看一下沐英的生平,沐英生下來就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父母疼愛,直到後來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在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教育下,沐英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將領,為朱元璋的大業立下了大功。
因為有知遇之恩和養育之恩,沐英一生對於朱元璋家都是忠心耿耿的。後來沐英的去世也是因為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先後去世而使得沐英過度悲傷。如此一個忠誠之人,朱家當然要用他了。沐英也因此被評價為:
「黔寧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馬宣勞,純勤不二,旗常炳耀,洵無愧矣。獨黔寧威震遐荒,剖符弈世,勛名與明相始終。」
沐英此後的沐家後人也保留了這份對於朱家王朝的忠誠。多次配合明軍討伐叛亂的土司,為了西南的安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到了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之時,大明已經變成了南明,基本上是屬於危樓將傾了。然而沐天波依然保留著這一份對於明王朝的忠誠。隨著永曆帝不斷征戰,最終死在了緬甸。沐天波也被評價為:
「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國步多艱,卒能跋舍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之義,其庶幾焉,斯亦無愧其祖宗矣!」
沐天波的所作所為對得起自己的祖宗!對得起先輩了!
因此雲南沐府在明朝期間並沒有變成一個尾大不掉的地方割據勢力,而是保持了那一份忠誠,並且聽取中央調令,因此明王朝也投桃報李,允許了沐府的存在與延續。
二、沐氏家族治理雲南有方
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越是靠近邊境的地方越是難以治理。現代國家有著發達的交通、便捷的通訊還好說,但是在古代,道路閉塞,交通不便的地方治理難度就頗大了。
我們可以看見,明朝的首都先是在南京後又在北京,遷到北京後,雖然有利於北方的治理,但是對於南方就鞭長莫及了。尤其是當時的雲南省民風剽悍,土司林立,叛亂多發,是不是還要面對境外國家的襲擊,因此便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去鎮守雲南。沐氏家族就是這個強有力的選擇。
從沐英開始,沐氏家族就保持對於雲南的治理,一手拿刀,一手拿筆。在軍事上,沐氏家族不斷打擊地方土司勢力,平定地方叛亂,打擊境外勢力的進攻,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對於雲南地方的和平安寧起到了重大作用。
另外,沐氏家族還注重對於雲南的治理,如大力發展屯田,傳播來自中原地區的優秀的農業生產技術,興修水利等。值得一提的是,沐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的作用,在雲南興辦了府學多處,極大促進了雲南教育的發展。直到現在雲南多地還有孔廟、魁閣等遺址,可見當年雲南文教的盛景。
正是因為沐府對於治理雲南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得到了雲南人民的熱愛和尊敬,因此才得以在雲南本地紮根日久。
三、總結
正所謂「投桃報李」,大明王朝給了沐氏家族足夠的信任,沐氏家族也給了明王朝一個相對安定的雲南。正是因為沐氏家族的忠誠與才能,才使得他們得以穩穩坐下這將近三百年的雲南王的位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GluKHMBiuFnsJQVsV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