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的民宿入住率80%,生態酒店天天有宴席。」臨朐縣山旺鎮凰山村黨支部書記席敦忠,假期挺忙乎,「很多青年人因為疫情推遲婚禮,這幾天集中來看酒店,現在喜宴都預訂到10月份了。」
雨紅谷生態酒店內景。
5月4日上午10點多,婚宴現場已有不少來客。
凰山村地處龍條山下,距離縣城15公里左右,是個典型的山區村。4年前,村民們還靠種植花生、玉米,外出打工為生。如今,這裡的村民,吃上了休閒旅遊飯。
凰山村的旅遊基地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雨紅谷。5月4日,記者一走進景區,仿佛置身花的海洋,匍匐的芝櫻花迎風怒放,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粉色和紫色,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明麗動人。涼亭里的柱子上纏滿鮮花,三五遊人圍坐一桌,品茶聊天,好不愜意。席敦忠介紹,五一這幾天,每天客流都在五六百人,七八成都會留下來吃飯。
龍條山上,芝櫻花開得正旺。
「從抖音短視頻上刷到這裡,感覺特別漂亮,就帶著家人來看看。」來自淄博市沂源縣的劉美艷說,在這裡看星空、聽鳥鳴、摘櫻桃,一家人特別放鬆。為了讓這次出行更完美,她還提前預訂了景區內櫻桃小院的木屋,每天600元。「這個錢,有點多,也挺值。」
櫻桃小院共有7套木屋,能同時容納14個家庭入住。
雨紅谷景區集生態、休閒、食宿、度假於一體,經營權屬於山東龍條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2019年7月開門迎客,開業當月就實現盈利10萬元。
「發展旅遊需要流轉土地,一開始也有村民不理解。」席敦忠坦言,要打消村民顧慮,還得靠利益機制。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反覆磋商形成共識,「村民占大頭,分紅還有保底」。在山旺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席敦忠兼任山東龍條山農業休閒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建立了「企業+村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由村黨支部牽頭, 引導村民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將村裡的興農土地股份合作社、置業合作社等3個合作社和光伏發電、中央資金項目等5個扶貧項目統籌發展。
現年40歲的村民曾祥平,是龍條山項目的受益者之一。2016年,他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將3畝地流轉給村裡的興農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地租加分紅5000元以上,在村裡的鋼結構廠打工一年工資3萬多元。「我以前只種地,現在有流轉土地、項目分紅、打工掙錢三份收入。」曾祥平說。
看到村裡產業興旺、村民收入倍增,當地政府下了更大一盤棋。
2019年,山旺鎮依託凰山村「康養+旅遊+生態」發展模式,將席家河、龍泉溝、黃山店、柳行溝等村納入統籌,規劃發展總占地面積10000畝左右,集育苗基地、中醫藥科技產業研究、醫療康養、高端水生產、休閒度假旅遊為一體的多功能田園-康養綜合體,培育高附加值、長產業鏈的農旅發展新業態。目前,該項目景觀帶、休閒養生區和生態農業觀光區均已開工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區已完成土地流轉。
農村大眾報記者 魏新美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