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處暑:出暑之後是秋涼

2019-08-23     葫蘆媽Luna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到了處暑,暑氣消散,炎熱的夏天漸行漸遠,氣溫開始下降。

今年太陰濕土主宰的第四氣,降雨會比較多,連北方也不例外。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處暑時節,隨著一場場的秋雨,秋意也越來越濃。



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

處暑之後,老鷹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開始大量的捕捉鳥類,為身體積蓄能量,並且會先陳列好像祭祀一樣才會開始食用。



二候天地始肅

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三候禾乃登

禾,是各類農作物的總稱,包括了稻穀、粟、黍、稷、麥、梁等作物,登有成熟的意思,到了處暑節氣,秋收開始,慢慢的開始積蓄糧食了。





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

夏天時萬物生長,陽氣勃發,到了處暑時,陰陽二氣更替的時令,陽氣轉而收斂,作息上也會因為季節的轉變而需要相應調整。



睡「子午覺」就很重要。即「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是晚11點到凌晨1點,午時是中午11點到下午13點。睡好這兩個時段,可以讓人保持精神,為過冬保存能量。即使沒時間小睡,能閉目養神也是好的,大量的劇烈運動和刺激的娛樂項目,比如過度健身、打遊戲等,不但不能讓身體和精神得到休息,反而要消耗氣血和精力,在秋冬季節是不提倡的。


到了秋天,是否要「貼秋膘」呢?

如果是幾十年前物質匱乏的時代,「貼秋膘」可能有必要,因為要為冬天囤積食物和能量。可是在現今社會,更大的問題是「過剩」,從而引起的脾胃負擔。



加上今年這個時段濕氣的嚴重,靠大量高營養高蛋白的溫熱食物來貼秋膘,不但不補身,反而會造成各種脾胃問題。可以說我們這個時代,更多的是需要斷舍離,進補因人而異,食物在精不在多。

秋天可以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

秋天肺經當值,屬白色。白色的食物養陰潤肺,如蓮藕、百合、山藥、銀耳、雪梨、冰糖,都是養肺的好食材。可以適當多吃,煮粥煲湯,潤肺養顏。又到了喝美齡粥的最佳時令。粳米、山藥、百合,再加豆漿和適量冰糖,簡直太好喝了,補脾潤肺氣色好。



但濕氣重、脾胃虛寒的人,銀耳、雪梨不宜多吃,避免更多濕滯。凡事要辯證對待,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這需要我們更多更細緻的觀察生活和萬物運作的規律,順應天時地利。


覺得有用請隨手幫忙轉發!

如果你有什麼關於孩子的問題,

也歡迎後台留言,我會盡力回復,

說不定還會專門寫成文章與你分享和交流哦~

這裡主要分享我的一手育兒實踐和經驗

記錄葫蘆的成長和歲月的變遷

還有媽媽的修行和提升

更新不多,但保證乾貨

每篇都經過認真的考證和實踐檢驗

因為這樣才可以當作紀念啊!

茫茫人海找個靠譜的媽媽圈不容易

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珍惜

還等什麼 關注加置頂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7n1vGwBJleJMoPMxf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