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就先後出現了2種看法:一方認為採取積極抗疫措施才能遏制新冠病毒蔓延,最終消滅新冠病毒;另一方則認為,可以採取「群體免疫」的措施,只有絕大多數人獲得抗體,新冠疫情就會自然消失。
就在近日,瑞典「群體免疫」主要操刀手、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特格內爾宣稱,如若可以重來,瑞典應該積極抗疫,採取更多措施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這一說法無異於宣告群體免疫措施的失敗。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轉變,與瑞典的新冠疫情形勢脫不開關係。截至目前,瑞典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萬,相較於歐洲疫情嚴重的國家,情況似乎並不嚴重,但瑞典累計死亡病例達到4542,每百萬人口死亡率在5月創造了歐洲最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
而且最近一段時間,瑞典的抗體檢測發現,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遠低於瑞典公共衛生署的「群體免疫」模型,換句話說瑞典實施的群體免疫措施缺乏前提條件,繼續實施下去,瑞典的新冠疫情可能會失去控制。
在這之前,瑞典前國家首席流行病專家林德曾公開發聲,直言瑞典採取群體免疫措施,就是國內公共衛生機構不願耗費精力,放棄應用過去抗擊西班牙流感和豬流感等瘟疫的經驗,想要用一種偷懶的方式應對疫情。
目前,瑞典的處境也開始變得微妙,鄰國挪威和丹麥對彼此開放邊界,卻拒絕向瑞典開放邊界。情況最為嚴重的可能是瑞典南部,在該地區丹麥人可以自由出入瑞典,而丹麥卻只接受有工作證明的瑞典邊境工作人員。
就在近日,波羅的海國家攜手加入了一個「旅行泡泡」,加入的國家可以實現自由流動,瑞典被排除在外。芬蘭內政部長奧哈薩洛做出回應,瑞典的感染率較高,想要加入「旅行泡泡」存在現實上的困難。
其實,在群體免疫的問題上,世衛組織有過明確表態,譚賽德曾公開表示各國採取嚴厲抗疫措施,可能會付出代價使得經濟發展遭受衝擊,所以應該平衡好抗疫工作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同時在新冠疫情保持高度的警惕,以便在發現病例回升時迅速採取控制措施。
很顯然,在新冠疫情的問題上,瑞典採取了消極的方式,以為推出一個群體免疫就可以萬事大吉,使得經濟持續發展。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錯誤至極,甚至遭遇了周邊國家的孤立,無法順利推動經濟發展。
某種程度上,巴西可以算是瑞典的前車之鑑,在過去數月里,巴西總統一直抨擊封鎖隔離措施變相實施群體免疫,結果使得巴西的疫情形勢不斷惡化,目前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2萬,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長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tY-jXIBfGB4SiUwnX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