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紅茶為何能名甲嶺南

2019-09-10     稻荷藝文

大學同學曉風的老家在鶴山,世代種茶為業,知道我愛喝茶,每年都會給我寄來一小罐紅茶。我喜歡在陽光慵懶的閒暇午後,坐在陽台上泡上一杯紅茶。亮晶晶的玻璃杯端在手中,茶香氤氳,凝神諦視,瑰麗赤色的茶湯,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紅亮的茶湯流經舌根,從喉間緩緩淌下,在體腔的每一處作溫潤的盤桓,能感覺到五臟六腑的每一個角落,連同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都舒展開來,散發出綿長悠遠純正的醇香,心頭那些瑣碎繁雜之念也隨之消散……

曉風多次邀約催促,說要帶我好好遊走一番鶴山,每因冗務纏身,未能抽身前往。眼下,恰逢有幾天年假,正好逃離喧嚷的大都市,終於如願踏上了這片清幽秀麗的山水之城。

鶴山地處珠江三角西北,西江下游,毗鄰港澳,近靠江門、廣州。境內山多田少,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加上地處西江岸邊,常年雲煙繚繞, 雨量充足, 溫潤多濕, 土質肥厚, 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 優質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鶴山茶的獨特風味。

鶴山植茶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曉風為我娓娓道來,說宋代有一男一女,為避戰亂,不遠萬里,從福建來到古勞都(鶴山境內的古代地名)的麗水石岩頭山洞居住。他們帶來茶種,在青山綠水間植下最初的幾株,鶴山茶由此發端。死後,當地人在山頭塑造一對石相以作紀念,後人稱石公、石婆,是古勞茶的祖先。石岩頭現存有九株古老茶樹,品質特優,由石公石婆所植,稱為「宋茶」。

鶴山茶在明清時期曾一度達到鼎盛,出現了「無山不產茶,茶市達六十餘處」的茶業盛景,湧現了一批諸如同珍、朱廣蘭、美珍、梁蘭生等著名茶莊。山民均以種茶為業,且出口物產向以茶葉為大宗,鶴山茶業一時名甲嶺南。鶴山舊縣城(鶴城)是境內茶農擺賣、茶商收購加工的茶葉集散地,茶行鱗次櫛比,以至縣城的主要街道得名為茶行街,沿用至今。

鶴山紅茶外形條索肥壯緊結,色澤烏潤顯毫,湯色紅濃明亮,甜香馥郁悠長,滋味鮮爽醇厚,葉底紅軟均勻明亮。乾隆年間《鶴山縣誌》載:「古勞茶味匹武夷而帶芳,邑中物產唯此可以甲諸郡。」

曉風為讓我真切感受鶴山的茶山綠水。特地帶我走了一趟馬耳山古茶場。馬耳山位於鶴山市鶴城鎮西北部約六公里,在崑崙山西南,有雙峰聳峙如馬耳,故而得名。遠遠望去,馬耳山高聳挺拔,雄偉壯觀,蒼翠蔥蘢。遠在二百多年前,廣東惠州楊氏六戶二十來人遷居鶴城馬耳山半山居住,披荊斬棘,將山坡荒地開墾成一塊塊茶地。日積月累,人口繁衍,遂漸形成馬耳山古村落,馬耳山紅茶場也得以不斷擴大。住在半山腰,出入多有不便,為了方便上下山,他們舉族之力修建了馬耳山古茶道。馬耳山古茶道設計極具人性化,位於崑崙山的北面,所謂「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早上從山腳登山的話,一路都處於蔭涼地帶,使得挑山的人免受烈日灼烤,減少體液的消耗,得以保存體力。古道上,逢溝處必鋪有石板,可謂一步石階一滴汗,每一級台階都傾注了馬耳山古茶村祖先們的智慧與心血。道旁,時時能看到在清理雜草雜樹,平整土地,培護茶樹的淳樸茶農。

登上馬耳山巔峰,醉人的綠意撲面而來:遠處層巒疊翠, 樹木崢嶸,綠的山, 綠的茶, 綠的水, 就連鳥音也是富有詩意的「綠,綠,綠……」

「崑崙壯麗,馬耳蒼蒼,坡上青茶,萌芽翠綠,姑娘雙手,勤勞致富。」這是馬耳山茶村的真實生活寫照。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馬耳山茶園作為「鶴山紅茶」的重要產區,更是馳名遐邇。

下山後,我們在馬耳山旅遊度假區閒逛,度假區內有個人工綠湖,雅稱「鶴山西湖」。湖面波光粼粼,水平如鏡,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倒映其中。泛舟湖上,清風吹拂,沁人心脾。逛累了,臨水坐下,要了一壺自泡紅茶。

給我們泡茶的是位面容清癯、精神矍鑠的老人,閒聊接上話。老人說自己是馬耳山的老茶農,如今身體幹不了繁重的體力活,於是下山開了這間小小茶室。老人說起鶴山紅茶,如數家珍。原來鶴山紅茶屬於發酵茶類,茶種引自雲南大葉種,為山茶科山茶屬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其製作是以茶樹的一芽二三葉為原料,需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嚴格的工序才能製成。從茶樹上採下的新鮮細嫩的茶葉,擺放在通風透氣的竹蓆上,散發水分的過程稱為萎凋,當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葉變得萎松時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機內揉捻,使茶汁揉出,茶葉成條。揉好的茶葉放在木製的盤內,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茶葉逐漸變紅,並散發出一股獨特香味,這時再把茶葉放到烘乾機里烘乾至可以捏成粉末時,鶴山紅茶方才製成。

鶴山紅茶外形肥壯重實,芽多呈金黃色;沖泡後,香氣鮮純天然,湯色紅橙金黃,艷而不俗,清澈明亮;品啜之,甘甜爽口,齒頰留香;再觀葉底,芽頭嫩肥完整。可連續沖泡十道以上,香氣依舊芳馥,甜醇之感縈繞充溢口腔,令人回味無窮。

鶴山紅茶沖泡比較講究,水溫要求不宜過高,水燒開後放置五六分鐘,大概降至八十五度左右使用。茶具宜選白瓷或者玻璃器皿,這樣比較顯湯色,紫砂由於材質因素,保溫效果太好,不太適合沖泡紅茶用。

老人拿起水壺,把新鮮又適溫的熱水,以稍高的姿態灌入圓形茶壺中。壺中的茶葉便因對流而上下翻滾舞動。茶葉因充分的舞動,逐漸舒展開來,一股紅茶特有的芳香散發出來。泡好的茶湯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紅艷的亮色和雋永的茶香讓人不覺一陣陶醉。緩緩斟飲,細細品啜,徐徐體味,超然自得。此時,人生的得失似乎已經無關緊要,剩下的只有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杯能讓時間暫停,那就是紅茶。英國有首民謠是這樣唱的: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

因為一杯紅茶,英國人發展出優雅的「下午茶」文化,並把它傳播到全球。而在中國,紅茶從浮梁到祁門,從川紅到滇紅,從武夷山到鶴山,片片茶葉仍在祖輩生長的枝頭上閃亮。這些走過絲綢之路的茶葉,這些漂洋過海走遍全球的茶葉,回落到國人的杯中,依舊是一碗清湯紅亮、香氣清醇的中國紅茶。

回去路上,許是喝了茶的原故,幾句詩句不覺脫口而出:「鶴山紅茶出粵中,不亞雲南高原紅,飲罷紅湯清醇味,心曠神怡百竅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qXoJm0BJleJMoPMEWOb.html



















年關蒸饃饃

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