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文講了值得說的幾個科技板塊指數,總的來說還不夠,還不能滿足指數化投資的需求,隨著科技ETF的發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布局科技板塊指數。
除了科技ETF外,另外還有跟蹤的是中華半導體指數的國泰CES半導體ETF,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大科技題材指數,集中在科技行業半導體領域,涵蓋半導體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
另外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是跟蹤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的ETF基金。
很明顯,從行業覆蓋來看,中華半導體指數中信息技術行業占比近88.06%,而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信息技術行業全覆蓋。
我們也對比了兩隻指數,中華半導體指數年化收益12.33%,中證全指半導體年化收益11.62%,總體相差不大。
還是要回歸到原始的問題。
這兩隻ETF都是今年5、6月份成立的,目前來看國泰半導體ETF的規模更大、場內流動性更高,但國聯安有ETF聯接基金,對沒有股票帳戶的朋友更友好。
孰優孰劣,很多指標對比下就非常明顯了。
二
全球市場指數數據,主要是根據PE/PB/盈利收益率為評估值。
90%為國內A股的相關指數,海外市場指數則包含德國DAX、美股標普500和納指100、港股恒生指數和H股指數。
原油、地產信託基金等其他資產,可根據歷史價格或波動進行配置。
第564期全球市場指數估值表
點擊查看大圖更清晰
- 盈利收益率=1/PE*100%
- ROE=凈利潤/凈資產*100%(PB/PE可粗暴計算)
- 分位點:當前市盈率或市凈率在歷史估值數據中的位置
- -表示暫無數據
指數估值表說明:
1. 綠色部分為相對低估指數,安全邊際高,上漲機率大,定投可選;
2. 白色部分為正常合理估值指數,已定投持有,不買賣;
3. 紅色部分為相對高估指數,安全邊際低,可根據市場熱度,分批止盈;
4. 指數估值表包含A股、港股、歐美、日本等股票市場主流指數,同時納入石油、REITs相關資產類型;
5. 指數交叉評估維度: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凈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6. 歷史分位點參考界限:30%、50%、80%;
7. 部分指數不適用以上指標。
三
- 主投指數基金,尋找穿越牛熊的主動基金;
- 尋求高安全邊際基金,低估分倉買入,高估逐漸退出;
- 動態平衡策略和資金網格化管理;
- 基金組合配置,對沖品種風險;
- 中長期投資,忽視短期波動;
- 中低風險策略下的投資品種;
- 最實用的家庭重疾、壽險、醫療和意外保險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