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盞細辛(燈盞花)
《中藥大辭典》
為菊種植物短葶飛蓬的全草。夏、秋季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生於山地疏林下、草叢或向陽坡地。分布於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地。別名地頂草、燈盞花,地朝陽、雙葵花、東菊、燈盞草、牙陷藥、罐兒草
《中國藥典》
辛、微苦,溫。活血通絡止痛,祛風散寒。用於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風濕痹痛,頭痛,牙痛。
9〜15g,煎服或研末蒸雞蛋服。外用適量。
置乾燥處
歸心、肝經
【性味】味辛;微苦;溫
【歸經】歸肺;胃;肚經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消積。主感冒;風濕痹痛;癱瘓;胃痛;牙痛;小兒疳積;骨髓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蒸蛋。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