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齊作輯、李岳勝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
題圖為百善學校老照片
我是1932年7月26日在樂亭縣新開口鄉張安村出生的。我的小學就是在何新莊百善學校讀完的。百善學校是卓越的民族資本家武百祥和好友趙善(禪)堂在1928年共同投資10萬現大洋主持創辦的一所私立小學。少年時期的武百祥曾立下誓言:「將來有一天我武百祥要是發跡,一定蓋一所全樂亭縣頂好頂好的學堂,我還要請頂好頂好的先生,讓咱們的孩子受頂好頂好的教育,個個有出息……」21歲的武百祥第二次闖關東去哈爾濱,從手提肩挑、沿街叫賣的小本生意干起,終至創辦了全國聞名、哈市一流的新型企業??同記商場、同記工廠、大羅新商場。武百祥發跡後沒有忘記當年他的誓言:他夜晚點燃油燈,親自繪製校園規劃圖紙,設計大禮堂造型,學校建成後又親筆題寫了校訓:「勤、朴、誠、勇」。
百善學校當年是樂亭縣設備最全、占地面積最大、辦學條件最好的學校之一。學校占地19500平方米,有可容納千人的禮堂,圖書館藏書萬冊,操場足有現在足球場那麼大,還有浴室、教工學生宿舍、醫務室和餐廳等。學校除一般的單槓、雙槓、用水泥搭起的桌球檯子、籃球外,還有排球、木馬、滑梯、鞦韆等先進的體育設施,能夠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武百祥在何新莊有一個300畝地的果園(武家墳塋地),人稱「武園」,是供學生學習家兔蜜蜂養殖、耕作、果樹栽培和嫁接等管理技術,也為繁育良種、科學實驗之用。由於武園太大,它的四周只能用種上刺槐的方法圍起來。
那時百善學校師資隊伍也是最好的。學校用重金聘請原北京師範大學附中校長盧秉征擔任校長。我見到盧秉征校長時,他是個60歲左右的老頭,人很瘦,穿個長衫,不苟言笑。他文化水平高,資歷也高,對教育、教學管理很有一套,深受師生的愛戴。百善學校對老師的學歷要求也很高,最起碼是灤縣師範畢業的,絕大多數教師是大學畢業的。有咱樂亭縣的,也有學校花重金從北京、天津等地聘請來的。百善學校校規校紀嚴明,學生見到老師必須站住,向老師鞠躬問好。如果不交作業、上課調皮說話或考試不及格,老師就會讓你把手伸出來,用一尺半長、5厘米寬、2厘米厚的戒尺使勁抽打。不伸的話,就打得更重、次數更多,誰敢不伸呀!不好好念書,就留級,再不行就勒令退學。
入學讀一年級就得面試,幾個老師問這問那,考數數,擺小積木等,過關後才能進校讀書;別的學校的學生想轉入這所學校的話,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外校的學生能考入百善學校的下一年級就算不錯了。
由於百善學校學生的服裝、課本一律免費,附近的學生走讀,稍遠一點兒的學生住校。富家子弟一年交兩塊現大洋,貧困人家的孩子免費就讀;百善的教學成績在當時居全縣之首,小學畢業後就可直接到樂亭益發合銀行或校董的工廠去上班,所以家長們都願意把孩子送到百善學校去念書。全縣和昌黎、灤縣、灤南等地的學生都願意來考,百善學校在校生曾達到過700多人。
我是1940年通過面試到百善學校上一年級的。百善學校一二年級開算數、國文、音樂課,三四年級開算數、國語、常識(自然科學)、體育、勞作(美術、做手工)、書法、政治、農業等課程,到五六年級的時候又增加了地理、歷史等課程。那時的政治課主要講抗日、解放區政策等內容。上音樂課還有大風琴伴奏。全縣只有百善學校從三年級開設農業課,其他學校不開這門課。一個禮拜上一次農業課。上課時主要學習怎樣種地、嫁接果樹等內容。等到了耕種季節,我們要到武園去耕種,到收割時我們要到武園去收割。
百善學校那時球類、田徑在全縣也是出了名的。每年召開全縣運動會,學校總能拿兩三個銀墩(長30厘米、寬20厘米左右,用銀子做的,用玻璃罩子罩著)回來。
我在百善學校讀四年級上半年的時候,由於日偽軍總去八路軍占領的鄉下掃蕩,鄉下沒法上學,我便於秋天轉到了縣城縣立高小去讀書。陽曆年過後,我又回到了百善學校讀書,一直讀到六年級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