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戰時策略: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發最少的工資,一起死扛

2020-04-03     強哥創咖秀


萬萬沒想到一場疫情會影響這麼大,更沒想到這場疫情會影響這麼久,時間已經過去了超過3個月,市場還沒有完全復甦,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什麼時候到個頭?誰也不知道…

市場沒有完全恢復,但是工作還是要繼續,生意也要繼續,商場、街道,開始逐步復工。

「不復工不行啊!」「總不能等死,坐以待斃吧,復工或許還有機會」「沒辦法啊,商場逼著我們復工,否則店鋪就讓租了,我們也沒辦法啊」

以上這些,幾乎成了餐飲老闆們的共同心聲,餐飲人迎來了有史以來最沉重的打擊!

有實力的餐飲企業也紛紛按耐不住,積極應對,有的沉著冷靜,有的「哭爹喊娘」,有的借勢營銷,一時之間餐飲圈好比娛樂圈,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先是西貝的賈國龍,哭窮,說是資金不足以支撐三個月,後來又得到了貸款資金周轉;


然後是老鄉雞員工集體簽名降薪救企,老闆束從軒一怒撕掉員工請願書「賣掉房子也要挺過去」,再後來一場「土味兒直播」,老鄉雞成功順勢營銷,吸足了眼球!

而木屋燒烤的隋正軍則是依靠外賣市場的成功突圍順利調整過渡,停擺2個月後順利扭轉敗局。

巴奴火鍋通過外賣市場也迅速打開思路,並且復工之後,迅速調整應對。

火鍋界的風向標——海底撈則顯得尤為低調,資本雄厚,按兵不動,該停業就停業,該調整就調整,只等市場回暖。

而以上這些還都是餐飲行業的佼佼者,絕不代表整個餐飲業,真實的餐飲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行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還沒有復工,或是不知道怎麼復工的大大小小的飯館,還有不少店直接就是轉讓轉租,甚至整條餐飲街超過6成都在轉讓轉租的情況。或許這才是餐飲業的真實情況。



相對餐飲老闆們在網上的各種「疫情攻略」,幾乎很少人關心餐飲員工的生存狀態,他們過的到底如何?餐飲老闆沒生意,飯館沒開張,他們如何打工掙錢,什麼時候覆工?

「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發最少的工資,一起扛過去」,這或許成了疫情期間中小餐飲老闆們的共同「戰時策略」,這或許是無奈之舉,但是也暴露了每個老闆的資金承受力,和用人策略。

「現在我們餐廳,1200平方,前廳就我一個員工,洗碗阿姨也一個人,後廚人員也很精簡,全員8個人,現在也只是復工的4個人,前廳還有七八個夥伴,都還沒有復工,老闆要求我們早上九點半上班,到晚上10點下班,說是下午可以稍作休息,但是一個崗位就一個人,根本休息不了,這兩天人事又通知:疫情期間沒有加班費,沒有公休,工資不能滿額發放,只發80%,但是我們也要租房子,也要養家餬口,上這麼長時間班,工作量這麼大,還要降薪,老闆壓力大我們體諒,但是我們也壓力大啊」



這是前廳的一個小夥伴說出來的心聲,這種壓力不僅僅在老闆身上,也在員工身上,都很無奈,但是面對疫情也真的無能為力,彼此的要求已經不高,好好活著,活下去就行!

外賣能解救餐飲嘛?對於多數餐飲業態來說外賣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直播能解救餐飲嘛?直播帶貨能解決一部分曝光問題,並刺激短時的銷售,但是長遠來看直播帶貨對餐飲的打擊更大,這種影響更甚於某寶對實體經濟的摧殘。

他們不是在解救餐飲業,而是在非常時期的趁火打劫,火上澆油!

唯一能解救自己的,只有兩樣,曾經足夠努力的自己,以及疫情早點過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b4kQnEBiuFnsJQVeK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