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遺尿兒童就診率不足10% 家長值得深思

2020-03-02   健客醫藥

孩子經常尿床怎麼辦?


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家長的回答是「幫助孩子改正掉這個錯誤」。


如何幫助孩子改掉尿床的毛病呢?


有的家長在睡前禁止孩子喝水,有的家長會半夜起床叫醒孩子上廁所,更多的家長則在孩子日復一日的尿床中漸漸失去了耐心。每當早晨看到孩子又在床上「畫了地圖」,立刻火冒三丈,甚至對孩子一頓責罵。


不少家長的心焦可以理解,你都這麼大了?為什麼還總是尿床?為什麼這麼不懂事?


然而,尿床真的是孩子的錯嗎?孩子真的只是因為「不懂事」、「不想起床上廁所」這些原因才會尿床的嗎?


根據《2017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遺尿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超過10%的我國5歲兒童依然會每月尿床,10歲以上兒童每月尿床的比率達到了3%。



事實上,孩子在五歲之後的尿床現象不應稱為「尿床」,而是「遺尿症」。按照國際兒童尿控協會定義的標準,年齡大於5歲,沒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的兒童,在睡眠中出現不自主的漏尿現象,且至少每周2次,持續≥3個月的都屬於遺尿疾病。


遺尿症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兒童遺尿症最常見的為原發性遺尿症。


兒童原發性遺尿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以下3點:


1.夜間「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缺陷。正常人夜間ADH分泌增加使得夜間尿量相對白天明顯減少,而遺尿患兒夜間ADH分泌減少,使得夜間產生尿液過多。


2.睡眠覺醒功能障礙。正常孩子膀胱滿尿時會通過反射傳至大腦促使起床排尿,但遺尿兒童即使膀胱滿尿也很難從睡眠中被喚醒等。


3.膀胱功能障礙。如膀胱容量小,膀胱過度活動等。


雖然,部分遺尿症兒童能夠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愈,但依然有2%到3%的患兒尿床現象會一直持續到成年。


最令人擔憂的是,很多遺尿症兒童家長並不認為遺尿症是一種疾病。據調查,我國10歲以下兒童遺尿症就醫比率不足10%,10歲以上就醫比率不足20%。


專家表示,遺尿症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導致孩子嚴重的身心障礙。在8-18歲青少年中,遺尿對孩子的影響僅次於父母吵架和離婚,成為第三最常見創傷性事件。遺尿症兒童儘早就醫和診治,能夠得到妥善治療。


目前,遺尿症的治療策略包括生活管理、心理行為治療、遺尿警報器和藥物治療等。


其中,去氨加壓素和遺尿報警器是目前多個國際兒童夜遺尿指南中的一線治療方法,可有效治癒大部分的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


專家建議,在不同治療方法選擇時,需結合患兒的年齡、症狀的嚴重程度、患兒及家長的意願以及排尿日記等信息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