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民營書店的日子並不好過,倒閉的消息不時傳來。也正因此,那些仍在堅守的民營書店,就顯得尤為珍貴。正是因為它們的枯燈堅守,才為我們的城市保留了一抹亮色,增添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在我所居住的小城,也有好幾家值得稱道的書店。旗袍小鎮有家止間書店,平時散步總要去轉一轉;萬象匯里有一家西西弗書店,也是經常要去的;東太湖邊的上書洲,則是每次到東大湖必定要駐足的。蘇州園區金雞湖邊的誠品書店,早已成為一個景點,就是不去購書,也是值得專門去一趟的。南京的先鋒書店,早有所聞,心嚮往之。這次在南京短暫培訓,決定抽時間去探訪,說朝拜太沉重,說打卡又太隨意,探訪就像去見一位老朋友,令人期待,挺好。
先鋒書店
從培訓地到五台山的先鋒書店總店,要轉兩趟地鐵,還得步行一刻多鐘。吃過晚飯,決定進城。初冬的南京,一點也不蕭索,城市流光溢彩,路上車水馬龍,出了地鐵口,沿著廣州路西行,過南京大學,不久便到了一個叫隨家倉的地方,先鋒書店就隱藏在這個繁華城市的角落裡。
它的門面毫不起眼,夜色里灰底白字的燈還掩藏在林蔭綠植之中。如果是白天,燈沒亮著,稍不留意,可能還會與它擦肩而過。這裡原先是一座地下停車場,書店就由停車場改建而成。店堂里還保留了上下坡、雙黃線等元素,質樸而自然。
進入店內,迎面是一座羅丹的思想者雕像。思考,該是讀書人的品性,而書店,就是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大地上的異鄉者」是它的標識,取自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的詩句,寓意人永遠在尋覓故鄉,好的書店應該是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就像是讀書人的故鄉。在讀者心中,先鋒書店就是這樣一座精神家園。徜徉於書店,一股濃烈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先鋒書店創立於1996年,原先是一家只有17平方米的小書店,專業經營人文社科圖書。後幾經搬遷,經營場所越來越大,書籍越來越多,成了一家國內知名的民營學術書店,探索出了一條以「學術、文化沙龍、咖啡、藝術畫廊、電影、音樂、創意、生活、時尚」為主題的品牌書店經營模式。如今的先鋒書店,總店的面積近4000平方米,經營書籍達7萬多種,還有十幾家連鎖書店分布在江浙等地。
書店的創始人錢曉華,是個有著特殊情懷的文化人,他經年為讀者打造的閱讀空間,充滿了宗教情結和人文關懷,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讀者的聚集,使書店成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網紅景點,書店也因此多次被評為全國最佳、全球最酷的書店。
南京作家葉兆言與錢曉華早就相識,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經常會到書店去喝茶,書店的氛圍讓他流連,店主的熱情更讓他情怯,所以臨走往往會帶本書走。如今購書,我大多在網上下單,價廉又便捷,但在某些特殊的地方,買本書有著特別的意義,我當天在書店選的,就是葉兆言的《南京人》,一本專寫南京人的散文集,是了解這個城市的文化窗口。在書的扉頁上,我特意蓋上了書店的紀念戳,既是紀念,更是致敬。
本文節選自《遇見一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