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海門英烈朱悔吾後續丨疑曾就讀錫類中學,後赴武漢求學

2019-08-13     濠濱網

清華大學邀請海門協助搜尋海門版「沈光耀」朱悔吾英烈一事,經南通發布報道後,在社會各界引發反響,已有更多的英烈線索及相關資料浮現。

今天(12日),記者對相關情況進行追訪。

疑曾就讀錫類中學

「通過線索收集整理和分析,調查人員決定首先從入學年份資料入手,綜合判斷,朱悔吾可能是當時海門錫類中學的畢業生,」海門市黨史辦副主任吳衛東介紹。

錫類中學創辦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校址坐落于海門解放西路。

新中國成立前,該校在海門教育系統中第一個建立中共地下黨支部,為波瀾壯闊的新中國革命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革命青年。

建國後,這所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寶貴人才,其中有江蘇省原省長季允石、國家稅務總局原局長金鑫等高級幹部;有中科院院士印象初、沈其韓等許多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中國散文學會會長林非等享譽世界的文學家;有戰鬥英雄龔冠宇、王錦飛和勞動模範茅煒煒等批各條戰線的英雄模範人物。

「錫類」出自《詩經》中「永錫爾類」一句,意為以善永賜予眾人。目前,錫類中學已經停辦,學校檔案歸至海門能仁中學。

遺憾的是,調查人員在海門能仁中學檔案室內針對1935年至1942年間的學生資料進行篩查時,發現有一部分年代的檔案資料當時未被妥善保管,因此搜尋到的資料並不完整。在針對已有資料進行翻閱查找、苦苦核實後,卻未能發現「朱悔吾」的名字和資料信息。

「調查人員主要尋訪上世紀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的錫類中學畢業生名錄,還有學生名錄,」吳衛東說,「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沒能找到相關線索。為此,我們希望海門、南通、江蘇甚至全國各地關心朱悔吾烈士信息和事跡的知情者們,能夠主動為我們提供線索。」

畢業於武昌高中

在配合查找朱悔吾烈士事跡的過程中,清華大學校史辦公室主動為海門市黨史辦提供了一張他們搜集到的、當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為學生進行註冊登記的「學生註冊片」,這張註冊片所登記的主人信息,正是朱悔吾!

這張註冊片清楚顯示:登記在冊的學生註冊號為「3081」,學生姓名為「朱悔吾」,而非後人判斷的「朱晦吾」;朱悔吾籍貫地為「江蘇海門」,畢業於湖北省立武昌高中;接受註冊登記時,朱悔吾時年21歲;所在院別為「文學院」,級別為「第一年級」,系別為「外文」。

同時註冊片還顯示,朱悔吾當時居住在武漢的漢口五族路西貢街一號,朱悔吾的父親名叫「朱江福」,是一名商界人士。

「這張『學生註冊片』清清楚楚記載來自江蘇海門的學生名叫『朱悔吾』,而非此後出現的音同字不同的『朱晦吾』;據此,我們認為校方明明白白登記的『朱悔吾』應為其真實採用的姓名,『朱晦吾』又出自何時何處,存有疑義。」吳衛東向記者解釋。

武漢市檔案館也全力協助查找

循著清華大學「學生註冊片」這一寶貴線索,今天上午,記者採訪了武漢市黨史辦副主任宋健。

「坦率地說,查找的難度很大。一是歷史久遠,許多資料信息有可能難以完整保存;二是我們武漢市黨史辦主要保存和徵集的是在武漢當地犧牲的革命烈士資料,朱悔吾在犧牲在『駝峰航線』上,這對我們來說,難度就更大了。」宋健坦率地介紹了他的看法。

宋健同時表示:「清華大學校史辦提供的『學生註冊片』,為我們協助查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路徑。下一步,我們可以通過武漢市教育系統,從留存的教育檔案中,找到當時朱悔吾就讀的省立武昌中學的相關信息,再從該校畢業生信息、校友等線索入手,爭取找到與朱悔吾有關的歷史資料。也可以嘗試同時從烈士父親朱江福的信息入手,一起探尋相關線索和資料。」

根據宋健的建議,隨後記者又與武漢市檔案館取得聯繫。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武漢市檔案館正在落實新址搬遷工作,大量檔案資料正在進行整理,有的已經打包封存。等十月份搬遷全部完成後,我們將全力幫助搜集查找。」

來源:南通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VsAjGwBvvf6VcSZ48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