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直播」的時代,直播賣房成了今年雙十一的新亮點,各大電商平台、線上中介攜手房企拉開了聲勢浩大的線上售房季。但房地產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買的時候不容易,出現問題維權起來,更不容易。
揚州綠地儀征城際空間站的業主,就在今年雙十一當天憤怒維權,質疑開發商虛假宣傳,集體要求退房;再往前推幾天,鄭州市綠地花語城的張業主投訴宣傳的學校未到位、裝修未達標;而綠地控股三季報發布的第三天,網易新聞房產頻道刊發了一篇《綠地,請付款》的文章,以鮮紅的大字向綠地集團西南事業部公開催討7.5萬元的廣告款,在向房企追債的歷史上首開先河。
不僅屢被曝出業主或合作夥伴的維權事件,最近幾年綠地集團開發項目停工欠款、公司裁員、桃色事件等負面新聞也層出不窮。大家不禁要問,綠地還是那個綠地嗎?
「綠巨人」的風光
成立於1992年的綠地,踏著「改革開放」的大潮發展起來,和保利、萬科、融創、恆大等全國性知名房企並列,稱雄於房地產行業的「全球經營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根據綠地官網顯示,綠地目前已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等綜合產業並舉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打造穩健增長、基業長青的「綠地系」企業群。「綠地系」也曾有過高光時刻:年銷售額過千億、連續9年躋身《財富》世界企業500強等等。
賣房優則「球」。2014年,綠地集團入主中超的申花足球隊,打造了新的「上海綠地足球俱樂部」。除了打造足球標杆,綠地還喜歡打造「城市地標」超高層建築群,如武漢綠地中心,曾經規劃為「中國第一高樓」。
做大做強後的綠地集團,不可能缺席資本市場。2015年8月18日,綠地成功借殼「金豐投資」,實現在A股整體上市(600606.SH),並控股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根據歷史數據,綠地借殼更名成功開盤當天,市值一度高達3166億元,超越了雙子星萬科和萬達,成為彼時A股房地產市值最高的企業。
而截至2020年的雙十一收盤時,綠地控股最新股價為6.42元,市值為781.2億,比2015年8.18當天最高價24.55元(前復權)大幅縮水73.85%,市值劇烈縮水75.33%。
財務數據:三道紅線盡踩
綠地在資本市場的走低,實質是其苦心經營的地產主業的輝煌正逐漸成為歷史。
2014年,綠地集團銷售額為2410億元,超過萬科的2200億元,排在房企銷售額首位;2018年銷售額3875億元,同比增長26%,卻只排名第六;2019年,目標5000億的「野望」不僅未能實現,銷售額僅與2018年持平;再到不平凡的今年,經濟波動對地產行業影響甚大,2020年1-9月,綠地以2177億元位列老七,不僅與碧桂園、恆大5000億+的第一梯隊漸行漸遠,還被後方小弟快速趕超,表現不盡如人意。
2020年1-9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額T0P10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
主業排名下滑、目標難以達成,這些確實屬實。但綠地的經營業績也不算差。
綠地控股近五年中期歸母凈利潤比較
數據來源:Wind
綠地控股2020年中報顯示,上半年營收2099.76億元,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歸母凈利潤雖低於2019年中期,但依然好於2018年中期。每股收益0.66元,遠高於行業0.06元的平均水平;市值雖然縮水,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超過了95%的A股上市公司。
不過,綠地財務報表依然暴露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公司中報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這三個問題就是房地產監管「三道紅線」,意味著在有息負債上,綠地必須進行嚴格控制。在「去槓桿」的絕對壓力下,融資變難的綠地,日子更不好過了。
綠地控股2020中期財務比率分析
數據來源:Wind
「中指風險測評系統」數據顯示,2019年房地產行業整體總有息債務增速平均超15%,未滿足新規要求。總有息債務增速難降、短期償債能力較低的主要原因,一般就是短期負債增速過高,而貨幣資金增速不及短期負債增速。
而綠地控股2020年中期負債總額高達10366.48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8.5%,三季報也未能下降。在外部融資受限的情況下,對自身「造血」增加現金流的要求非常高,而短期負債又需要額外控制,四季度銷售回款壓力就非常大。
在行業內,恆大以「高折扣」的宣傳去化回款,而萬達靠「出售資產」起死回生,綠地又該如何避免危機呢?
武漢綠地:收房就開始維權
有人評價,2012年以前的綠地樓盤,口碑非常好。如今,某第三方消費者投訴平台今年就接到了30多起綠地開發樓盤的投訴,內容涉及精裝修質量、購買糾紛、建築糾紛、物業糾紛等等問題。作為頭部房企,這不是能用「樹大招風」來搪塞的。
在湖北武漢,綠地也遇到了不小的困境。除了眾所周知的武漢綠地中心艱難封頂外,百度搜索「武漢綠地維權」,詞條相關結果高達4,030,000個。今年交房的綠地光谷中心城一期、綠地海珀等綠地樓盤業主,收房就開始維權。
據武漢綠地光谷中心城業主反映,開發商交房後,業主們發現戶內精裝修出現大量問題。部分房屋牆面不平、吊頂不齊、陽台漏水,瓷磚和地面還出現大量空鼓現象,室內甲醛嚴重超標,中央空調不能運轉還有異味。而戶外消防設施、地下車庫也存在問題。
同樣,武漢綠地梓灣也存在類似問題。兩小區業主均多次到武漢綠地華中總部進行維權。
目前,武漢綠地直接開發的樓盤有近20家,其中待售的有武漢綠地中心、武漢綠地光谷星河繪、武漢綠地經開桃源等,包含了商用、住宅和別墅等不同項目。
有分析人士表示,出現上述維權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這幾年包括綠地在內的部分房企為了快速擴張,無視經營風險,一心製造「繁榮」景象,追求高額收益。除了建造超高「地標」凸顯實力外,大量圈地透支進行土地儲備和土地開發。在「高周轉」要求下,只得拚命違規銷售、虛假宣傳、偷工減料,再大肆融資進行下一個循環。
綠地解困之路,任重道遠。
撰稿丨羅小丫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