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造富神話,你怎麼看?
作者: 王中美, 來源: 華商韜略
一、又一場喧囂的造富神話
2017年34歲的趣店創始人羅敏帶著他的趣店在紐交所上市。
財經圈和朋友圈因此沸騰,一邊嘆服九死一生的造富奇蹟,一邊聲討趣店的商業倫理;與之相關的投資者、同行們則表現出有喜有憂的眾生百態,讓人見識到商業和金錢的魔力與魅力。
趣店如此受關注是因為他出乎了太多人的預料。
其一是快。從產品上線到公司上市只用了3年半,約1300天。而2016年中國企業國內上市,僅僅是從提出申請到完成IPO的過程平均就要2.2年。
其二是大。敲鐘當天市值一度突破100億美元,不僅超過此前上市的信而富、宜人貸等其他金融科技概念股,也超過P2P鼻祖企業LendingClub。
其三是奇。在行業整頓現金貸的風口下,它居然能上市。媒體快速翻出趣店不光彩的老底,羅敏的回應更被笑稱是一句話損失了上百億人民幣市值。
但批評歸批評,質疑歸質疑,羅敏和投資人都賺大了,而且賺大發了。
賺了還不夠,還要出來刺激人。
自稱第一個投資趣店的天使——藍馳創投在敲鐘當天即獲得上千倍回報。
同樣獲得暴利的還有梅花天使創投,其創始合伙人吳世春感慨:「為LP股東帶來了150億的驚人回報,歷史上全球所有投資公司在單個項目上回報超過10億美元的不超過40起,其中至少1/3發生在中國。這是一次史詩級的回報紀錄!」
另一位投資人——崑崙萬維董事長周亞輝,則直接套現3.45億人民幣,並繼續持有趣店16.86%的股權。以當前市值計算持股價值仍超過100億人民幣,投資回報也高達幾十倍。
甚至,周亞輝忍不住用一篇記述自己投資趣店經歷的萬字長文來宣洩激動的心情,還自稱「喜悅過了頭」。
一片歡天喜地中,有一人則「心如刀絞」——3次錯過了趣店的黑馬基金管理合伙人胡翔。
羅敏曾三次找到胡翔,尋求建議的最後都會問他一句:「你要不要投一下?」
遺憾的是,胡翔最終還是錯過了。
大洋彼岸敲鐘那一刻,本應是其中一分子的胡翔,只能默默地在自己的朋友圈發感慨:「錯過是投資人經常要面對的。一邊送上祝福一邊心如刀絞」。
這一天,還有一批人倍受鼓舞。
一眾和趣店模式相近的現金貸公司在趣店敲鐘後,眼睛一刻都沒離開盤面。伴隨著趣店股價曲線的上揚,他們心跳加速,並當即決定加快上市進程。
某現金貸的CEO稱:「我們決定不再融資了,直接籌備上市。」
或許不久之後,又一個「趣店」的故事就會再次上演。
作為純粹的看客,無論起高樓,還是樓塌了,似乎都不關你我的事。但對希望上演點類似傳奇還有夢想,憋著一股勁想著「萬一實現了呢」之人來說,這裡面有些東西值得總結。
二、唯快不破
老一輩企業家總是教育我們說,真正的創業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要多快,而是要做得穩,做得好,做得長久。時不時還要加一句:生意一開張,就要想到錢怎麼來,不能好大喜功,寅吃卯糧。
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尤其這幾年,資本擁抱以網際網路為根基的創業,讓世界大變了。
現在是一個唯快不破、不怕好大、也不怕寅吃卯糧的時代;是一旦看準了,你就要拚命往前跑,甭管姿勢是否優美,動作是不是難看,先跑起來再說。
趣店創下的神話便是個「快」出來的典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彰顯著羅敏不按常理出牌、不要命的「野性」和只要成敗、無論是非的心狠手辣。
從最早的校園貸——分期樂離職後,羅敏只用很短的時間就將趣店的前身——趣分期上線。並用上了最傳統的發宣傳單方式做地推。
高頻率、廣覆蓋、接近瘋狂的宣傳單讓對手亂了陣腳,隨後大舉跟進,短兵相接。據說,雙方爭搶最激烈的時候,「發出的傳單連垃圾桶都裝不下」。
瘋狂過後,收到成效——趣分期的百度指數,第一次超過了分期樂。這意味著趣分期在用戶流量上占據了優勢。
初戰告捷,羅敏將擴張模式同時在300個城市複製並發起了價格戰。縱然一路上都有人質疑其業務的良心、正當性,但他不管那麼多,搞大再說。
同行利率年化30%,趣店則「永久五折」,甚至全場免息;蘋果手機每賣一台虧損1000塊錢。對方一周後也開始降價。
在一年的相互纏鬥中,2015年趣店產生了「大幾千萬美金」的虧損。但兩家公司的用戶都出現了飛漲,在已經有數十家對手的行業內成為無可爭議的前兩名。
網際網路圈有一條公認的「定律」:能活到最後的只有老大老二。外賣的美團和餓了麼、分類信息的58同城和趕集網、共享單車的摩拜和ofo,無一不是行業內的老大老二。
從這個意義上說,羅敏是對的。他要是老老實實,膽子稍微小一點,今天去敲鐘的就是別人。這也是很多灰色地帶的網際網路創業者面臨的現實:做不大肯定死,做大了還有可能不死。
所以,索性不管了,直接往大了做,越快越好,越大越好。
沒錢怎麼辦?有投資人啊。而且,投資人也一樣,生怕你不大不快。投資人也是沒辦法,他們寧願看著你去燒錢。
燒錢在傳統商業邏輯中是不健康、不合理的。但網際網路卻讓它變得合理,尤其是中國的大多數網際網路項目,比如趣店等等,大都不是什麼技術創新,就是點子、銀子加膽子的遊戲。這樣的環境下,網際網路創業就拼速度,三下五除二,你死我活的戰爭。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中國大多數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這個道理的明白人。
也有人不明白,不明白的基本上都輸了,其中的典型是2010年做網約車平台的周航。
易到用車誕生的最初幾年,周航走得順風順水。他遵循傳統邏輯,讓每一單都有實際收入,在海量需求下,做出一個完美的商業閉環。
幾乎就在趣店大量燒錢的同時,網約車行業隨著滴滴、快的、Uber的出現也打響了燒錢大戰,為爭奪用戶,這些對手可以每單虧損高達30元。
紅杉資本還主動找過周航,希望他參戰,周航拒絕了。因為他憑著前15年的商業經驗堅信——只有每單盈虧平衡才是合理的。
這個經驗害慘了他。
最終,周航不得不眼看著巨量用戶被高額補貼搶走。而對手們則憑著用戶、支付入口、流量等大數據的價值,讓投資者一輪又一輪心甘情願地掏錢。
作為旁觀者的易到,不僅沒能坐收漁翁之利,反被甩出了主戰場。
事後周航無奈苦笑:「難道你怪這個社會太瘋狂嗎?怪它沒有意義嗎?」
三、融資的學問
資料顯示趣店兩年完成6輪融資,投資人吳世春說,「趣店無疑是近年發展最快、融資頻次最高的創業公司了」。
能這麼快速拿到錢,除了項目本身外,羅敏自身的特質起了重要作用。
但凡見過羅敏的投資人對他都有著很相近的印象——飢餓感、「身上有一股狠勁」、「帶著幾桿槍,一直在尋找方向。」
用詞不同,但背後的意思一樣——羅敏對成功極度渴望。
受馬雲、李彥宏等大佬的講座影響而放棄考研的羅敏,走上創業路後一直不順,干過十幾個項目都以失敗告終。他自己形容「簡直是九十九死一生。」
儘管屢戰屢敗,羅敏卻從不放棄,而且一次比一次狠。失敗沒有給它成功,但給了他如何成功的經驗:方向對了,抓大放小,速度第一,其他靠變。
用他自己比較優雅一點的話說是——「先執行,快速擴張,再快速糾錯」。
相對於想法千千萬卻腿腳不動彈的遲疑者或空想者而言,羅敏無疑是投資人更欣賞的那匹「狼」。至於是非對錯,管他呢。
先問成敗,再論是非,似乎已是這個圈子的主旋律。
你要是不服氣,那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言萬語走過來,羅敏自己總結出融資的兩點大體會。
其一,融資要果斷,把餅快速做大,不要怕股權被稀釋,創始人股份多少不關鍵,而在於公司有多大,「公司不值錢,拿百分之一千都沒用。」
第二,「資本也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一定要在最好的時候去拿錢。」
這不只是羅敏的心得,更是易到用車周航最痛的領悟。
當初周航不想參加專車大戰,除了想儘早盈利,對股權被稀釋的擔憂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等到周航意識到自己判斷失誤,再想跟進的時候,已經沒有投資機構敢接了,儘管他有很好的人脈和人緣,但「人情是人情,生意是生意。」
周航坦言,最困難的時候「是個百貨公司來都可以。」
最後,易到等來的是大廈將傾的樂視。
樂視為什麼找他,後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四、你會忽悠嗎?
「忽悠」這個詞是投資圈裡一個善意的比喻,其實是指說服力。
作為創業者,這種能力貫穿了從0到N的全過程。馬雲、劉強東、俞敏鴻、周鴻褘、雷軍……他們的成功路上無一不伴隨著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賈躍亭、羅永浩,更是靠兜售夢想獲得無數粉絲。
錯過趣店的投資人胡翔對此有個生動的比喻:
「忽悠誰呢?要能忽悠投資人掏錢,相信投了你能有百倍回報;要能忽悠團隊,相信跟了老大你能有酒喝有肉吃有妹子泡,能走上人生巔峰;要能忽悠用戶,去試用去付費體驗,不好就送參與感。」
這些特質同樣在羅敏身上體現著。
剛創辦趣分期的時候,羅敏辦公條件有點窘,自己的60平米民房內被幾個辦公位和一堆堆宣傳單占滿,來人談合作都只能坐在紙堆上,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說服對方並展開合作。
上線僅4個月後,趣店第一次大規模擴張需要100名地推員,羅敏回到母校江西師範大學公開演講,憑著強大的感染力和煽動力,他很快把人招滿了。
在員工們眼裡,「羅敏穿著一身紅的運動裝,特別土」,這也沒妨礙員工對他的追隨。身邊有十幾人是早年陪他一起跌跌撞撞走出來的,他們對羅敏始終不離不棄。
羅敏對團隊常說的是「別看我們現在做的事很low,我們將來要做一家銀行或做銀行做不了的事情」。
一個兼職大學生說,有的話聽不太懂,卻被羅敏身上炙熱的東西感染。「這是一種特殊的魔力」。
這些信任和憧憬最終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在激勵機制的配合下,成百上千人的隊伍像洪水一樣席捲全國,用一份接一份的宣傳單征服著用戶。
這樣的隊伍讓羅敏自己也感到自豪,他曾對媒體說「我覺得我的團隊不是一隻狼,而是一群狼。看到一群狼的時候,別人都會害怕」。
胡翔也毫不掩飾對這種能力的欣賞。
「他是我見過的最能吹牛逼的創始人,因為他給出的目標永遠超越我最樂觀的預期。人家一年的目標,他要一個月內干成,半年內業務要做到全國,一年要做成獨角獸,要在短期內占領白領市場……他不僅是跟投資人這麼說,也是和團隊這麼做的,最牛逼的是,他吹過的牛逼居然都實現了,我也真是服了。」
五、要光榮,還是要勝利
如果趣店的歷史只從2016年算起,那麼羅敏和他的趣店該是一個多麼完美的勵志故事。
遺憾的是,它不是。
2016年以前的趣分期屬於校園貸,具體就是向尚無經濟來源,甚至缺乏獨立判斷和責任的學生提供高利貸。這個業務存在大量的市場需求,但卻始終不被社會讚賞,還有媒體報道有學生因高負債跳樓自殺,並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套用馬克思的話說,當這種貸款來到校園,「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銀監會也規定:非持牌金融機構不得向學生髮放信用貸款。而據媒體報道,趣分期並沒有取得牌照。
這樣滴著血的錢要不要掙?羅敏的答案是要。
雖然,趣分期並不是行業內唯一沒有牌照的校園貸,也不是第一個進入該領域的公司,卻是做得最猛,收割市場最狠的人之一。
社會輿論和監管高壓之後,已經做大的羅敏開始轉型,也就是媒體現在所謂的洗白白。
之後,趣分期「做過車貸、房貸、高管貸,幾十個項目」,但都成效不大,直到最終把目標鎖定為向「非信用人群提供小額現金貸服務。」
這讓羅敏踩中了現金貸風口,並獲得螞蟻金服的投資和鼎力支持,在支付寶上為其導流。
此後,趣店的用戶數和利潤成倍增長,2016年全年,公司實現凈利潤為5.76億元,2017年前半年,公司凈利潤9.7億元。
趣店能快速上市並獲得如此高估值,這些數字功不可沒。
趣店上市之際羅敏發了一封內部信,收尾中他寫道:「趣店同學們,人生苦短,希望我們老去的時候可以微笑的對著自己的孩子們說:今生我們為這個社會做了一點點小事情,為這個社會帶來了一點點小的美好的變化!」
兩個「一點點」,透露出羅敏的心虛。
至今,網絡上關於羅敏和趣店的紛紜評說仍未終止,這或許不是羅敏當初想不到的,卻也是今天他無法阻止的。在眾多媒體眼中,目前的羅敏顯然還沒能給這個社會帶來美好變化。
企業家們,你的公司是否正在面臨這些挑戰:
1.產品同質化嚴重,模式泛濫,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2.企業經營手段過於傳統,重資產,低利潤,如何運用資本槓桿來以小博大,輕公司,高利潤。
3.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如何進行創新,產業整合與併購上市?
4.企業家沒有資本思維,過於依賴信貸或民間借貸導致資金斷裂,如何得到資本青睞?
四大硬傷:
1.企業定位模糊,戰略缺失,沒有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的追求與承諾。
2.出資有歷史問題,金融,稅務,環保,勞動用工存在明顯的法律風險的項目。
3.沒有設計合理退出機制的項目,缺乏資本路演能力,不能把企業推向下一輪融資
4.缺少融資計劃書及基本路演常識和專業輔導(強大的信用背書。
為了幫助各行業中小企業家解決困境,突破瓶頸,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栗(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峰會價值】: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部分到場對接投資機構】:賽伯樂投資 、哈佛紅杉、 中英資本 、銅牛集團 、國融證券 、中財經基金管理 、中資華商 、中國投資協會 、國際香港亞賽特國際控股...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