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打分7.0,真的實至名歸嗎?

2019-10-17     河馬電影movie

一直以來,李安在好萊塢被視為「華人之光」。

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收入囊中,拿過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不管是《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飲食男女》,李安已成為電影屆的標杆。

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開始,他開始向技術大神轉型。






4K、3D、120幀,專業技術名詞頻繁提及。

最近,李安又帶來了一部技術型電影——

《雙子殺手》




毫無疑問,李安第一部技術型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成功了。

不僅在技術方面被人稱讚,故事劇情也絲毫不落下風。

但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可惜了——

故事老套、作品平庸、節奏奇怪。




電影講述了一個老牌特工金盆洗手的故事。

可就在他準備迎接新生活的時候卻遭到他自己年輕的克隆體追殺。

老王牌VS新王牌,一個略顯老套的雙雄格局。




本片在類型上被劃歸為動作片。

但是,本片的動作設計相當乏味、無聊、毫無新意。

李安以前也是拍過動作片的導演。

《臥虎藏龍》的動作場面雖然不多,但也算經典。




玉嬌龍輕盈飄逸,俞秀蓮拙重沉穩,李慕白凝聚蒼勁。

玉嬌龍和李慕白在竹林里打鬥,兩人依託竹子的韌勁和彈性,來回搖曳。


李安新片打分7.0,真的實至名歸嗎?



時而躺在竹葉上,時而站在竹子頂端。

真是又美又仙,極具東方武俠色彩。




雖說《臥虎藏龍》被人詬病「電影過於文人化」,但動作設計總有可圈可點之處。

而到了《雙子殺手》中呢?

動作設計無新意,營造緊張氛圍全靠配樂。




本片最大的動作看點就是威爾·史密斯和年輕版的自己在街頭追逐的鏡頭了。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亨利是國家情報部門最好的特工。




在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時,

他找准位置,隔著動車窗戶,扣動扳機,一槍斃命。

即使動車高速運行,但亨利依然能精準爆頭。

他的業務能力毋庸置疑,誰也不願意就這樣放棄一位「天才殺手」。




於是,某實驗室悄悄克隆了一個年輕版的「亨利」。

這個複製人叫「小克」,從出生那刻他就「為殺人而生」。




為了培養他,他爸(生物學家)付出了巨大的資金、精力。

他專門成立了一個「虛擬戰場」,鍛鍊小克的動作能力、執行任務能力。




當亨利宣布退休後,父親命令小克對他展開追殺。

在布達佩斯的街道,兩人展開了一場生死追擊戰。




亨利騎著摩托車,在正常行駛道路上,瘋狂躲擊追殺。

逆車流而行,直角轉頭,人為製造交通事故······



可是任憑亨利做了那麼多的努力,他依然沒有辦法甩掉小克。

那麼,小克在哪呢?

他就在僅能夠容下一輛摩托車的城牆上騎行。


他不需要躲避車流和人流,只需要盯住一個目標即可。

即使城牆高低起伏,間或有缺口,但完全不影響他的獵殺行動。




小克像「幽靈」一樣,緊咬著亨利不鬆口。

最終,亨利還是失敗了,落入了小克的手裡。

但他沒有立即殺了他,而是開著摩托車一直在恐嚇他。


一會兒快速衝到他面前緊急剎車,一會兒把他撞向對面的汽車,一會兒從他身體上方騰空而起·······


看到這裡,河馬哥不禁發出疑問:

亨利不是TOP1特工嗎?怎麼這麼沒技術含量呢?

被小克追殺,只會狼狽的逃跑。

騎著摩托車,也完全沒有技術含量,只會踩油門。


整部電影看下來,亨利一直在被虐,虐的體無完膚,虐的毫無招架之力。

oh,no,簡直太失望了。


李安新片打分7.0,真的實至名歸嗎?




看到這裡,河馬哥不由得想起了阿湯哥主演的《碟中諜》。

同樣是摩托車街頭追逐戲,看看《碟中諜6》是怎麼拍攝的。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阿湯哥騎著重型機車。

逆車流而行,但時速明顯快很多。




前面車流涌動,後邊黑幫窮追不捨,右側是警察的圍追堵截。

阿湯哥遇到的危險比亨利要危險的多。




但他向後扭臉查看情況時,從容,自在,不驚慌,不害怕。

胸有成竹,穩穩地掌控全局。

在這場追擊戰中,阿湯哥顯然是主導者。

技術一流,從容不迫,即使面對危機,依然能冷靜處理問題。


李安新片打分7.0,真的實至名歸嗎?



這才是Top該有的職業素養。

《黑客帝國2》中也有一場精彩的摩托車追逐大戰。

片中,美女姐姐帶著證人疾馳在高速路上。

剛開始,順車流而行,車速比汽車還快。

她見縫超車,左右擺動,高速公路就像她的表演場。




在準備超反派的大卡車時,差點把她擠出車道。

她緊急剎車,避免慘劇。




然後,毫不猶豫,迅速調轉車頭,逆道而行。




瞅準時機,踩著白色虛線而行。




在岔路口她再次遇到追擊者,瞬間轉入右轉車道,擺脫追擊。




對河馬哥來說,既然是殺手,就要拿出殺手的職業素養來。

可以被人虐,但不能接受被虐的太慫。

固然,《雙子殺手》中小克,年輕,身手敏捷,生來就是「殺人機器」。

但亨利作為頂尖特工,從布達佩斯到美國本土,一路上被迫反擊。

要不是最後小克救了他一命,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不管是好萊塢還是香港,都產出不少優秀的動作電影。

李安作為一個走「文藝掛」的導演,不要求他動作設計能有多麼刺激,多麼華麗,但最起碼需要給亨利該有的TOP特工尊重!




本片顯然是一部不合格的動作片。

那麼,作為一個科幻片而言及格嗎?

未必。

因為劇情老套,無新意。

李安新片打分7.0,真的實至名歸嗎?


複製人的電影我們已經看過太多。

最後的指向都是:對人性的批判,對克隆技術社會倫理的討論。




《雙子殺手》也不例外。

小克的誕生,是生物學家一意孤行的主意。

他想要用克隆技術來實現TOP永生,也想讓小克幫他掃清障礙。


但亨利了解真相後,說服了小克,讓他開始有了人類的感情。

而一手打造小克的生物學家,最後死於自己的貪婪。




類似《雙子殺手》這樣的克隆電影早些年已經誕生,已不是新鮮話題。

很多導演甚至已經放棄了這個題材。

而李安則又把「克隆」重新拿出來作為科幻元素,可是並沒有做出新意,未免讓人失望。




本片唯一值得誇讚的可能就是李安打破了電影的技術邊界。

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就嘗試了120幀。

在今年的這部新片里,他把這些新技術能融合的更好。

利用真人CG技術,還原出了一個23歲的威爾·史密斯。




注意,不是修圖減齡,不是替代臉部,是經由動態捕捉,再完全由電腦製作的動畫角色。



細紋、毛孔、肌理,纖毫畢現。


頂級的技術,成就了經得起凝視的每一寸真實。


就為一個人,威爾·史密斯。



大膽,甚至出格的飛車特技。



緊張關頭,自娛自樂式的插科打諢。


- 你是誰?我不想射殺你

- 好吧,那我能射殺你嗎?



還有他那標誌性的哭。


矛盾、掙扎,無力卻又不願妥協。



運用數位技術觀眾可以體會到兩個角色矛盾點與共存體的微妙。



如果你要問3D+120幀和普通的24幀有什麼區別?

讓影片鏡頭來展示吧!

影片開頭,是一列疾馳的高速列車。

亨利在兩公里外的地方準備射殺。

透過鏡頭他能看清列車的運行角度和車上的乘客。




而普通的24幀呢,就是一晃而過的列車——

模糊,且晃動。

同樣的,亨利和小克在布達佩斯的街頭追逐戲運用120幀能夠清晰的看到遠處的行人和建築物。



很顯然,一般的電影做不到如此清晰,動作戲也會缺少一點氛圍。

從技術革新角度看,李安的嘗試是成功的。

但如果只要技術,丟失了電影最該有的劇情,那真是得不償失。



10年前,卡梅隆的《阿凡達》首創裸眼3D電影,成為里程碑式的電影。

全球收穫高票房,技術被人稱道,劇情也不落下風。



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首創4K、3D、120幀,也收到滿滿讚譽。

但這都是建立在劇情、故事、節奏優秀的基礎上。

如果為了一味追求技術而忽視電影本身,那麼,做的再好也無濟於事。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本片在美國上映後爛番茄指數29%,MTC33分,創李安MTC生涯最差紀錄。

對李安來說,當他的電影只剩下吹技術和超強陣容的時候,已經意味著失敗。


不過,對於追求視覺感受的觀眾來說,《雙子殺手》能讓人浸入式體驗酣暢淋漓的打戲。

如果你的觀影追求是這樣的話,該片應該會是你的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KM52G0BMH2_cNUg7Q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