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饅頭換金子的故事:三分鐘改變思維,你也可以在股市賺大錢

2019-08-07   十億投資人

一場洪水襲擊了一個村落,黑夜裡兩個人慌不擇路,噌、噌地爬上了相鄰的兩棵大樹上避水。天亮時樹上的兩人定睛一看,一邊是村裡的富翁,身上背了一袋黃金,一邊是村裡的窮人,肩上扛了一袋饅頭。

第一天,窮人餓了就啃饅頭,富翁背著黃金只有看著乾咽口水;

第二天,富翁餓得忍無可忍,主動提出用黃金跟窮人換饅頭。窮人窮慣了,機會難得,見錢眼開,就獅子大開口,要用剩下的饅頭換回富翁的所有黃金,富翁雖然極不情願,但還是答應了。

於是第三天是窮人背著一袋黃金,看著富翁啃食饅頭咽口水;

第四天,餓得頭暈眼花的窮人實在忍受不住,又主動提出用黃金向富人買饅頭,富人說得用一半黃金,才能換取兩個饅頭,窮人雖心有不甘,但眼下保命要緊,只好咬牙答應了。

到了第七天洪水退去,兩人都保住了命,從樹上下來後,富人的黃金還是回到了富人的腰裡,毫釐未損,窮人的饅頭卻被吃得一乾二淨,一無所獲。

窮人沒有意識到,在生命面臨洪水威脅的最關鍵時刻,能填飽肚子的饅頭,就是極為寶貴的稀缺資源,它的價值遠遠大過一袋黃金的價值。當「有所失就有所得」的機遇降臨時(或者說叫機會成本與選擇成本),窮人又因為自己的貪得無厭,缺少遠見和危機意識而沒有很好的把握它,做了一件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蠢事,把最大的交易風險留給了自己。

這就如我們一些地方一味地盲目追求經濟的發展,而不顧環境、資源、人類自身健康的破壞一樣,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而富人則該捨得時敢於舍,面臨機遇時又能冷靜地把握,所以,始終能處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獲得了最大的邊際效應。窮人和富人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思路的不同。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人生。

一個故事改變思維,你也可以成功在股市賺錢,反觀正題,莊家和散戶應該是什麼關係?

莊家和散戶就是魚水的關係,沒有散戶這譚深水的養護,魚兒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不可能長的又肥又大;如果沒有魚兒的出現,水也只能是水,而且是死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莊家做盤太獨,不給散戶留有餘地,最後的結果就是無人跟盤,不能全身而退;散戶追漲殺跌,就擾亂主力做盤思路,有可能導致莊家棄莊。

莊家操控一隻個股很辛苦,難點之一就是對付那些頻繁買賣、追漲殺跌的散戶,而主力最喜歡的就是那些鎖倉,默默等待的資金,因為這部分資金不會干擾他們的做盤。比如像今天的情況,很多莊家的資金已經捉襟見肘,而很多散戶乾的確是昨天追,今天賣的事情,由於散戶的群體效應,主力的護盤壓力就比較大,而那些能忍受風險和損失,能和主力同舟共濟的個股,主力護盤壓力就會明顯減輕。

當然,如果所有的散戶都鎖倉待漲,那直接的後果就是主力吃不夠貨,無法控盤,也就不可能出現拉升,所幸由於人性的貪婪和畏懼,敢於持股、敢於鎖倉的散戶不多,所以主力無論在吸籌還是出貨階段,都不缺乏有效的對象,這也是股市興衰更替的核心所在。一個理智、成熟的散戶,應該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嫻熟的分析手段、全面的知識功底,能夠不盲從,一旦選中目標,就不輕易離棄,在關鍵之時可以助主力一臂之力,在風光無限的時刻不盲目自大,能夠及時離場,這樣的散戶就是主力最佳的合作夥伴。可能有人說,你說的這些太難,普通散戶根本做不到。是的,如果所有散戶都能做到,那這個市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如果做不到上面的要求,散戶在股市中終究難逃被人魚肉、被人血洗的結局。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一隻股票的上漲,莊家是核心,莊家實力的大小和散戶的跟風程度決定了股票的上漲高度,二者缺一不可。沒有主力辛苦的吸籌、控盤和拉升,個股根本無法走出像樣的走勢,沒有散戶的跟莊、鎖倉,主力也沒有如此巨大的實力操盤,二者應該是相互依靠的關係。當然,到了目標為達到的時候,莊家和前期介入的散戶都會明智地選擇撤退,後知後覺的散戶資金充當最後的接棒人,就成為必然,這個時候埋怨莊家兇狠,不如反思自己。


股市就像是恆久的賭局,他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股票永遠在動,只要有人以較上個交易價更高的價錢買股票,股價就會升一點。相反,有人願較上個交易耕地的價格賣股票,股價就會跌一些。上上下下就如同波浪,看不到始,也看不到終。

到賭場去賭錢,你知道何時賭局開始,因為莊家會告訴你該下注了。你也會知道賭局何時結束,全部的牌一翻開,這個賭局就結束了。你很清楚輸會輸多少,你也知道贏會贏多少。

在股市下注,你直接面對何時進場、何時等待、何時出場的決定。沒有人告訴你進場的時間,也沒有人告訴你離場的時候,所有的決定都要自己做,每個決定都是那麼的艱難,每個決定都沒有定規。你不知這一住下去贏會贏多少?輸會輸多少?賭注的數額也必須由你決定。所有這些決定都是令人生畏的!不是麼?你決定進場了,幸運的你有了利潤,股價升了。你馬上面對一個問題:夠麼?你怎麼知道股價的波動不會一波高過一波?不幸的股價跌破你的買價,你也面對一個問題:虧多少?更要命的是你不知道他是不是暫時下跌,很快就會反彈?如果最終有可能等到勝利,為什麼現在要承認失敗?在股市這個"恆久"的賭局中,你每時每刻都面對著這些決定!

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上的這些選擇,並不是僅僅腦子一轉,而必須採取一定的行動才能控制你所投資近的命運。不採取行動,你的賭注永遠在檯面上。而「行動」倆字對於懶惰者來說是多麼令人厭憎的字眼!問問你自己喜歡做決定麼?喜歡獨自為自己的決定負全部責任麼?對99%的人來說,答案是否定的。股市這一恆久的賭局卻要求你每時每刻都要做理性的決定,並且為決定的結果負全部的責任!這就淘汰了大部分股民,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長期承擔這樣的心裡壓力!

這一恆久變動的股市還有一致命的特點:它能使你虧掉較預期多得多的錢!因為你什麼都不做,也可能使虧損不斷增加。在賭檯,每場遊戲你最多失去你下的注。你在下注之前就很清楚你準備失去這個數目。除非你在下一場賭局重新下注,你的虧損不會超出這個數目。在股市,他把你的下注拿走一些,又給會一些,又是多些,有時少些。你說該怎麼辦?

實踐證明,能承受交易系統虧損期的交易者通常是市場中的贏家,因為他們知道正常的虧損是系統化交易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人的系統能做到100%的勝率。接受小的虧損,正是這些小的虧損增大了系統的適用性,大的盈利才能被系統捕捉到。交易者往往在靜態的圖表上能夠客觀地對待已經發生的系統信號,知道依據交易信號進出是最合理的選擇,但一旦交易信號發生在盤中,就很難再現盤後的那種客觀,這時的主觀看法成了影響系統績效的最大潛在風險。因此,「歷史的眼光」在系統應用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個系統化交易者,不應該再擔心「買入後會是否會漲」,「會漲多少」這類預測性的問題,而應該是以對策為主,最關心的是「做對了怎麼辦」,「做錯了怎麼辦」這類策略性的問題。

簡單來說,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1)穩定性。表現為收益的穩定性,有可能有大起,但決不會有大落,一切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交易都不能存在,哪怕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2)枯燥性。盈利沒有樂趣可言,系統的執行過程一定是枯燥的,交易系統經過驗證可行以後,每天只是枯燥地去執行,具體交易不需要摻雜任何的個人情感。

(3)簡單性。交易計劃的制定和執行全部加以程式化,人需要做的只是去付諸實施並加以監控。

簡單的往往最有效。一個交易者建立一個合適的高明的交易系統,相當於一個好的賽車手找到了一部適合他的賽車。

高明的交易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涵義:

(1)正確的操作理念。交易系統必須符合價格的運動特徵,能夠區分有利的參與位置和方向,包括合理的進出場策略,資金管理策略以及風險控制策略。交易系統使得交易者在操作中始終具有機率上的優勢。

(2)反映交易者的人性特徵。交易系統反應了交易者的眼光,交易本身是科學的藝術,也是具有藝術性的科學。交易系統必然具有其製作者的文化、性格、經驗等個性特點。常說「文如其人」,那麼在交易上就是「系統如其人」。

(3)能夠滿足實戰的需要。交易系統要具有明確、量化、唯一的交易信號。並且已經通過歷史數據測試,即檢驗該系統在過去的盈利分布情況達到預期。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戰能夠驗證該系統符合之前的預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能夠持續一致性的執行。在執行系統信號時應不折不扣,不心存猶豫。充分信任交易系統,信任來自於成績。我們應認識到交易系統的虧損期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我是機構投資者,要想做一支股票,我認為我先要找到一支大小合適,前景無需多麼優秀,但幾年之內絕對不會倒閉的那一種。然後我去拜會該公司領導,告訴他我想投資他那支股票,請他們配合。如何配合呢?就是在我吸酬時,在公報時儘量將業績放平,或者適當隱藏利潤,這一點公司很容易做到,只要對報表進行適當調整就行了,例如,將某些損益一個季度提完,使其報表看上去虧損;或者將後面數年的費用半年攤完,這都使得當期報表非常難看。

在這之前,我肯定是要進一些籌碼的,這些籌碼主要用來砸盤的。怎麼收集這些砸盤的籌碼?

我不會每天慢慢去收集,因為這樣會使股票天天上漲,反而難以收到足夠的籌碼,還容易被散戶搶酬,並使技術指標形成向上趨勢,更使自己收集成本提高。我會在某一天用大漲的辦法來收集,當連跌數天後,散戶都悲觀失望,猛然一個大漲,套牢的看到了希望,不會拋出;而短線獲利的,可能就交槍了,其實,在這個價位我只是要砸盤的籌碼,不需要收集很多,因此用猛然大漲的辦法就很容易達到目的。

第二天來個低開。為什麼要低開而不高開,因為我昨天收集的籌碼並不準備獲利,而且要讓昨天追風進去的短線籌碼幫我砸盤,如果高開,很容易讓短線籌碼獲利,他們就會在下跌途中有更多的資金來跟我搶酬,所以一定要低開,消耗這些短線資金。

在這個下跌途中,我將逐步用單托底,因為我要形成自己的底倉。經過幾天的連續下跌,有些割肉的籌碼就會回補自己的倉位,這時候我不能讓他們回補,我必須迅速的吃上去讓他們追風,當形成追風盤時,我將在底部的部分籌碼高拋,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二是騰出資金,然後再迅速的砸下去。

同樣的,我會邊托邊砸,這樣一來我就會得到更多價格更低的籌碼。

當跌到很低位時,基本上就沒人和我搶籌碼了,因為在這個下跌途中,我通過不斷的高拋低吸,不斷的大幅度振蕩,將大部分抄底的,搶反彈的都套在下跌途中,或者將他們虧損怠盡,使其不敢在來涉足這個股票,這時候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而公司的配合在這時就非常關鍵,長時間的業績沒有任何起色,使大部分散戶因懷疑其會不會ST,到恐懼驚慌,高位籌碼就會不斷的掉落,我就可以在底部橫盤當中不斷的高拋低吸來收集籌碼,這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關鍵看頂部籌碼掉落程度而定,如果高位籌碼長時間的不鬆動,那我就不會去拉這隻股票(底部充分換手)。


順勢而為——趨勢的課件:












教你技術分析

形態分析

形態分析是技術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對市場橫向運動時形成的各種價格形態進行分析,推斷出市場現存的趨勢將會反轉或持續整理。形態分析大致可分為反轉突破形態持續整理形態兩種。

反轉突破形態是指價格改變原有趨勢所形成的運動軌跡。反轉突破形態存在的前提是市場原先確有趨勢出現,而經過橫向運動後改變了原有的方向。形態的規模越大,新趨勢出現的可能就越大。

反轉突破形態包括:雙重頂形態和雙重底形態三重頂形態和三重底形態頭肩頂形態和頭肩底形態圓弧頂形態和圓弧底形態V形頂形態和V形底形態。

(1)雙重頂形態和雙重底形態

雙重頂形態(M頭形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頂部反轉形態。在上升趨勢的末期,價格急速上升到第一個高點A建立了高值後受阻回落,在B點附近價格獲得支撐後,繼續上升至前一峰頂值附近,在C點價格再度受阻回調向下,這樣就形成了A和C兩個頂的形狀(M頭)。M頭形成以後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未突破頸線(頸線是指以B 點為基準畫平行於A、C連線的平行線),這樣價格就會在A、B、C三點形成的狹窄範圍內上下波動,今後可能會演變成矩形。第二是突破B頸線繼續向下,這才是雙重頂反轉突破形態的真正出現。通常價格突破頸線後,其下降幅度最少相當於從最高的一個頂點到頸線的距離。

雙重底形態(W底形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底部反轉形態。在下降趨勢的末期,價格急速下降到第一個低點A建立了低值後回調向上,價格在B點附近受阻後,繼續下降至前一谷底附近,在C點價格獲得支撐後價格再度上升,這樣就形成了A和C兩個底的形狀。第二是突破頸線繼續向下,這才是雙重底反轉突破形態的真正出現。通常價格突破頸線後,其下降幅度最少相當於從最低的一個谷底到頸線的距離。

實例:0

(2)三重頂形態和三重底形態

三重頂和三重底是雙重頂和雙重底的延伸狀態,並不太常見,多空雙方都沒有足夠實力主導市場方向時,三重頂形態和三重底形態就能體現出這種不確定性和相互僵持的含義。

三重頂形態屬於頂部反轉形態,有三個波峰(三個高值)和兩個波谷(兩個低值)所組成,兩個谷底的連線稱為頸線,頸線位一旦被有效跌破,價格將開始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下跌過程。其下降幅度最少相當於從最高的一個頂點到頸線的距離。

實例:0

三重底形態屬於底部反轉形態,和三重頂形態相反,由有三個波谷(三個低值)和兩個波峰(兩個高值)所組成,兩個波峰的連線稱為頸線,頸線位一旦被有效突破,價格將開始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上升過程。其上漲幅度最少相當於從最低的一個谷點到頸線的距離。實例:0

(3)頭肩頂形態和頭肩底形態

頭肩頂形態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頂部反轉形態。由左肩(左峰)、頭部、右肩(右峰)三部分所組成。通常在最強烈的上漲趨勢中形成左肩A點,小幅回落至B點後價格再度上升,形成頭部(C點)後再次回落至前一段的低值附近,在(D點)獲得支撐形後價格再度上升,但並沒有突破頭部的高值,在E點形成右肩後價格回落向下突破頸線(B點與D點的連線),此時便形成了頭肩頂形態。當價格完全突破頸線後,價格至少跌到頭部到頸線的距離。

實例:0

頭肩底形態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底部反轉形態。由左肩(左谷)、頭部、右肩(右谷)三部分所組成。通常在最強烈的下漲趨勢中形成左肩A點,價格小幅回升至B點後再度下降,形成頭部(C點)後再次回升至前一段的高值附近,在(D點)受到阻力後價格再度下降,但並沒有突破頭部的高值,在E點形成右肩後價格回調向上突破頸線(B點與D點的連線),此時便形成了頭肩底形態。當價格完全突破頸線後,價格至少上升頭部到頸線的距離。

實例:0


交易的本質早已穩定,關鍵在於認知執行

馬雲說:任何一波機會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股票股票等投資交易實際上也是如此。在一波趨勢由開始到終結,任何放言自己做到了完美預判的言論都是在耍流氓。投資市場是混沌的,市場的走勢充滿了不確定,而交易,就是在這種不確定中生成一套自己的理論假設,觀察角度,做出一個關於勝率和盈虧比的取捨。

這個假設來源於股票股票等投資人對交易的根本認知。而認知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體,來源於每個投資人的經歷和思考程度。也就是說,不同的投資人,帶著不同的理論假設,創建了不同的操作體系,甚至擁有著不同的世界觀。但是這些都是表象,能否成功的根本,還是要看其是否滿足了投資的根本邏輯。

當一個人對交易的本質洞見的足夠深,他可以從不同的觀察視角和理論假設來建立操作體系,這些外在的表象只不過是一個單純的模式選擇而已。

曾經跟有位朋友向我諮詢。他的方法是一套基於小周期大均線的趨勢跟蹤,但是他發現另一套更大級別的趨勢跟蹤在某些時刻表現的更加優秀。於是,他開始糾結,到底是堅持自己的操作體系,還是把兩者融為其一生成一套新的體系?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簡單,無論是他的小周期,還是更大級別的周期,還是把兩者融合的多周期,其實基於市場不確定走勢的三種假設而已。這三種假設,有著完全不同的觀察角度。小周期追尋是可能是類似於日線級別的「波段行情」,日線周期追尋的是「大的趨勢行情」,而多周期組合,追尋的看起來是包含了「波段」和「趨勢」兩種行情,但是實際上,在某些看不見的地方,追尋「波段」和追尋「趨勢」的代價,這套體系也一併承擔了。

實際上,之所以會困惑於哪種選擇,來源於一個認知環節的不穩定。這個環節就是,多系統的融合究竟是否增加了優勢,還是僅是改變了理論假設的角度而已。

方法A滿足交易的本質邏輯,方法B也滿足了交易的本質邏輯。那麼,A和B的融合,會讓結果更好麼?

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需要他對「主觀判斷是否可以讓系統更具有優勢」這個問題擁有一個絕對確定,並且堅信的認知。而他目前的交易模式是一套客觀跟隨的交易體系,所以想徹底的根除這個困惑,想要能夠在未來不確定的走勢中,堅定的執行他的體系,需要他的答案是不能。

只有真正的認知,才能導致行動。缺少行動的認知都是偽認知。

投資交易的本質實際上是認知變現。確實沒錯,投資交易認知中存在的偏差,一定會在系統體系的運作中出現,並產生重大影響。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運行交易體系所遇到的問題,還是需要從認知層面入手。要知道,交易的核心原理早已穩定,我們要做的不是創新,而是理解並執行。


面對虧損,如何塑造成熟的交易心理!

有一種心理考驗叫做虧損,經過長期的市場沉浮,隨著悟性和技術的日益成熟,但凡是交易高手,幾乎都會習慣於一種贏多虧少的自然節奏,再也不會對一時的盈虧而喜怒。即使是交易高手,也同樣會在交易中出現虧損,這是市場價格運動隨機性的必然結果,高手也不可能完全逃脫隨機擾動的自然法則。因此,對於虧損的交易, 高手與新手的差異,在表現形式上只是少與多、小與大、偶然與必然的差別而已。

虧損對於奮鬥進取的人來講,應該是一頁頁時間與經驗的記錄,對懶惰頹廢者來講,則是一次次引向消沉的打擊。虧損使市場成為奮進者的修道院,虧損使市場成為頹廢者歇斯底里的激發器。同樣是虧損,對不同的人來講,其意義和感受是不相同的。

​當你面對虧損的考驗,如何在交易中把握心理衝動與理性思維的轉換,從而在人性的鬥爭中勝出。你是否能成為思想深邃、洞察人生、平和博愛的出類拔萃的交易高手?那麼你是否具備以下成熟的交易心理?

1.勝不驕,敗不餒,平常心必須是市場交易的一個長期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勝利和失敗總是同時存在,相伴而生。市場上機會很多,每天都可以經歷多次的成功和失敗。在不斷的成功和失敗的時候,保持平常心,勝利了不驕傲,失敗了不氣餒,是成功的交易心理非常重要的一面。

說來容易做來難,多數開始賺錢、後來虧損的交易者,往往是因為失去了平常心。而做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投資者,則往往練就了一顆平常心。尤其是面對虧損的時候,平常心顯得更為重要。保持平常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外匯交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一個短時間內保持平常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長久保持。

2、不怕錯,就怕不認錯。及時認錯很關鍵,普通人的自尊心不允許自己認錯,錯了,也要死扛到底,是大多數新手的本能反應。而對於一個擁有成功交易心理的高手來講,認錯就和呼吸一樣自然。李佛摩爾曾說:"一個人如果不犯錯,就可以在一個月內擁有整個世界。"然後擁有整個世界的人還沒出現過,因此不犯錯的人並不存在。在市場上,敢於認錯、及時認錯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在虧錢的大多數人中,實際是賺錢的次數要多於虧錢的次數,但是由於賺錢往往是賺小錢,虧錢往往是虧大錢,一次虧損就抵消了很多次賺錢的交易,也就是說,最後的虧損往往是由於一兩次大虧損造成的,這是大多數人虧損的主要原因。而大虧損的主要原因,則以虧損之後不及時認錯,死扛到底,甚至不斷加碼攤平成本,最後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3、既敢輸,更敢贏,盈虧相抵才賺錢。在金融市場交易,盈虧取決於每個交易者的操作水平,而操作水平取決於你是否擁有成熟的交易心理。成功的交易者要做到:既敢輸,更敢贏,既不能因為虧損就縮手縮腳不敢操作,也不能賺點小錢就落袋為安,只有這樣,才能擁有成功的交易心理。

其實,交易很簡單,複雜的是人性。當你經過長期的練習,擁有了成功的交易心理後,在金融市場中賺錢就會成為輕鬆的旅程。 當然,你的交易技巧上的升華固然可鑑,而你獲得的人性升華更將使你受益一生。

筆者贈言:

順勢而為,逆勢而不為!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學會市場風險防範!如果你想打破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困惑,提升操盤技巧,我願意將一系列的投資思維分享,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投資人筆記(K600313),解決你選股、買賣點被和套問題,讓你快速找到自己的交易方式、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