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酋長養的土豪鳥,我們看看就行了

2020-06-20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杜拜酋長養的土豪鳥,我們看看就行了

4000多年前埃及法老馴隼;

之後亞述統治者、維京頭領、

俄國沙皇、蒙古大汗、

英國所有皇室成員無一不熱衷鷹隼,

似乎豢養這種鳥,

代表著不折不扣的「王者榮耀」。

如今,

杜拜酋長也瘋狂迷戀上馴隼,

這種鳥究竟有什麼魔力,

讓各個時代、各個地域的「王者」為之傾慕?

布提·本·馬克圖姆·本·朱馬·阿勒馬克圖姆酋長是杜拜王室的高輩分成員,他選了一些最喜愛的鷹隼來拍合影。

如今的杜拜王室高輩分成員,

布提·本·馬克圖姆·本·朱馬·阿勒馬克圖姆酋長,

擁有 古往今來最華麗的鷹隼陣容

並且,他和自己的養隼人為了保護鷹隼,

開始引領國民的養鳥潮流。

攝影:BRENT STIRTON

布提酋長之子拉希德在阿布達比附近一處營地中把隼拴上棲木

酋長擁有數處養隼設施,包括室外鳥場,他率領兒子們和手下在那裡照管幾百隻猛禽,包括矛隼、游隼、獵隼等鷹隼物種。每年秋天他從中選出十幾隻佼佼者,為迎接狩獵季進行馴練。

豢養勇猛雄健的鷹隼,

古往今來是王孫貴胄的愛好。

4000多年前馴隼文化已流傳於世,

埃及法老墓葬中的隼鳥墜飾、

希臘人錢幣上的宙斯與隼皆是明證。

一幅印度古畫作描繪了女蘇丹昌德·比比用猛禽獵鶴的場景。歷史各個時期都有手握重權的女性熱衷養隼,從俄羅斯女沙皇、英國女王到巴伐利亞的貴婦。

圖源:BRITISH LIBRARY BOARD/ROBANA/ART RESOURCE, NY

而到了封建時代,

亞述統治者、維京頭領、

俄國沙皇、蒙古大汗

阿佛列大帝喬治三世——

差不多每一代英格蘭皇室都豢養鷹隼,

歷史上鷹隼「鏟屎官」都非同凡響,

熱衷養隼的王者們,

活躍在世界各地、各個時代。

一幅中世紀畫作描繪了攜帶北極矛隼的女性,它是體型最大的隼鳥物種,維京人視之為珍寶。北歐商販把矛隼引入歐陸的養隼業後,它們便成了中世紀冰島最珍貴的出口貨品。

圖源:RMN-GRAND PALAIS/ART RESOURCE, NY

一張帶有鷹隼標誌的德國撲克牌顯示著:這種鳥曾流行於15世紀。

圖源:HENDRIK ZWIETASCH, BPK BILDAGENTUR/LANDESMUSEUM WÜRTTEMBERG, STUTTGART, GERMANY/ART RESOURCE, NY

一張15世紀義大利關於鷹隼的論文插圖,描繪了斯福爾扎公爵的狩獵場面。

圖源:RMN-GRAND PALAIS/ART RESOURCE, NY

而古代統治者養寵物的氣魄也非常人能及——

蒙古大汗忽必烈手下,

單單養隼者就有上萬人

還需再雇60名經管人進行監督;

在俯瞰蒙古平原的巢穴中,一隻雌性獵隼守護著自己的幼雛。據說成吉思汗曾豢養數以百計鷹隼用於狩獵。今天,獵隼因棲息地喪失和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被視為瀕危動物。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

專門花30年編纂了一本養隼巨著。

但他們這麼努力了,

還是比不過 阿拉伯「養隼大戶」

13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所著《鷹獵的藝術》一書中的插圖,描繪了隼鳥在池塘中沐浴的場面。

圖源:KNUD PETERSEN, BPK BILDAGENTUR/KUNSTBIBLIOTHEK, STAATLICHE MUSEEN, BERLIN, GERMANY/ART RESOURCE, NY

畢竟阿拉伯沙漠裡,

養隼不是愛好,

而是一項生活技能。

鷹隼能幫助人們抓翎頜鴇、草兔等,

獲取全家的口糧。

一名19世紀的貝都因人在馬背上與他的鷹隼合影。幾千年來,遊牧的貝都因人會在鷹隼穿越阿拉伯半島的遷徙途中(整條路線從亞洲通往非洲的冬季築巢地)將之捕獲,馴練它們獵取肉食,使用一季之後再放歸自然。

圖源:ADOC-PHOTOS/ART RESOURCE, NY

鷹隼在杜拜郊外的一次沙漠訓練中抓住了一隻鴨子,一些中東馴隼人使用活物訓練隼鳥捕食。

隼鳥是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動物,

堪稱天空中的王者。

在野生環境中,

矛隼向前直飛的時速可達 100公里

而俯衝的游隼時速逼近 400公里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句子,就寄望將中國少年比作鷹隼。

圖源:BRIDGEMAN IMAGES

但20世紀阿聯的急速發展,

使得養隼業幾乎銷聲匿跡,

只有富人花得起錢養鳥作樂。

一幅19世紀的日本捲軸描繪了一隻鷹隼喂養其幼崽的畫面。

圖源:V&A IMAGES, LONDON/ART RESOURCE, NY

到21世紀初,

王儲 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

引入了馴隼競賽,

在「總統杯」的高潮賽事中,

超過2000隻鷹隼競爭700萬美元獎金,

手筆不可謂不大。

杜拜王室成員 拉希德·本·馬克圖姆·本·巴蒂·阿勒·馬克圖姆,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迦郊外的沙漠中,抓著被鷹隼抓住的三隻獵物喜出望外。

布提酋長多年來帶著自家鷹隼出獵屢獲成功,也促使其他王室養隼人尋求人工繁育的鳥兒。

大賽迅速影響了杜拜全境,

國民養隼數量猛增,

城內甚至隨處設置棲木——

想像一下在酒店大堂、寫字樓,

杜拜像安裝垃圾桶一樣,

給杜拜人民的愛鳥們安裝了棲木。

在沙漠中完成馴練後,鷹隼被拴在棲木上開車載回杜拜。隼類視力極為敏銳,光線輕微晃動或改變就能驚擾它們。戴頭罩是古代阿拉伯人發明的技巧,能讓隼鳥保持鎮定。

杜拜還有專門的鷹隼醫院,

和鷹隼綜合市場——

從飼料到隼用維生素應有盡有,

此外還有追蹤鳥兒的微型信號發射器、

產於西班牙、摩洛哥的手工染色皮頭套、

訓練鷹隼學習追逐的模型飛機等等。

阿布達比獵鷹醫院的獸醫每年能治療大約11000隻禽鳥,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醫院。

獸醫將內窺鏡插入隼鳥的嘴中檢查它的身體內部,這是獵鷹醫院定期體檢的一部分,該醫院是一家私人機構,專門治療王室成員馴養的鳥。

「人不如鳥」著實聽著有點酸,

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

杜拜政府為了打垮走私團伙,

鷹隼進出杜拜都要有專門的護照,

官方蓋章,非常正式。

但這也不是誇張,鷹隼走私貿易在世界許多地區仍使人憂慮。據保育界人士報告,不法分子在穿過巴基斯坦的飛鳥遷徙路線設套捕捉獵隼和游隼,然後走私賣給中東的富人。

養隼人約翰·普魯奇克在美國西雅圖附近參與一次商業拍攝,把猛禽擺放在模特身上。

來自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矛隼也遭到偷獵,還有報告顯示某些野生地區的矛隼種群數量似乎在下降。

一個裝滿遊客的氣球準備在杜拜郊外起飛,等待觀看鷹隼。

複雜的電網也是猛禽的潛在威脅。

蒙古每年因觸電損失約4000隻猛禽。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承諾,

撥款2000萬美元保護猛禽,

舉措中就包括 改造輸電網

蒙古的政府工作人員收集了在無絕緣皮電纜上觸電身亡的獵隼屍體。

非法貿易和棲息地的縮小,

將會威脅鷹隼的長期生存。

這是布提酋長專注繁育鷹隼的主要原因。

布提酋長正在訓練隼鳥,他拿的竹竿繩尾拴的是一個鵪鶉翅膀,他揮動繩杆,引誘、訓練隼鳥捕食。

布提酋長和他的養隼人霍華德,

還完成了 沙漠繁育隼鳥的「不可能」。

兩人合作的第一個繁育季,

他們孵化了二十多個獵隼蛋,

並成功把15隻幼鳥養到了成年,

次年的繁育量增加了一倍。

霍華德還繁育了一些雜交種,

游隼和矛隼的混血,

它們是體型大而強健的獵手,

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更強。

還有一群特殊的小傢伙,

霍華德稱它們為 「印隨鳥」

這是從人工受精的鳥蛋里孵化出來,

再由他親手養大的。

霍華德·沃勒頭戴配種帽,模仿雌性矛隼的鳴叫聲來騙取一隻雄隼的精液, 稍後他會用注射器把雄鳥的精液輸給一隻雌性印隨鳥,完成人工授精

(※上圖這隻矛隼是沃勒親手從幼鳥養大,其間會發生「認知印隨」過程。霍華德說: 「剛開始它視我為父母,一旦成年就會把我當配偶」

霍華德小心地剝去蛋殼,幾秒鐘後手心已捧著一隻隼寶寶。他抹去黏稠的蛋清,這時的小鳥身上基本只有濕潤的粉色皮肉和打結的銀色羽絨。

豢養是保護的手段,

但不是最終目的——

「最終,

我們想把自己養大的多數鳥兒,

放歸自然。」

點擊下圖購買

《華夏地理》2018/2019年典藏版

父親節限時特惠中!

進入《國家地理》官方微店盡情選購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ALW0XIBnkjnB-0zgL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