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丨我穿了一件假奢侈品,被笑了半年

2020-01-16   江蘇莫愁雜誌社

來源:末那大叔

ID:monadashu77

我的衣櫥里有件大學的衣服。很舊了,一直沒捨得扔。

印的奢侈品logo,是我爸在夜市幾十塊錢買的。

那段時間媽媽身體很差,掏空了家裡絕大部分積蓄,吃食住行,能省就省。

我穿到學校一段時間,有同學暗戳戳地告訴我:「你的衣服是假貨。

那天之後,我把衣服藏在了衣櫥里,卻被我爸發現了。他說:「沒什麼好遮掩的,你並不是愛慕虛榮的人。沒錢不可怕,但你不能心窮,你得學會接受它。」

這句話我記了很久,也給了我「接納」的力量。

後台經常有讀者傾訴:生活難熬,很討厭現在的自己。我的回答是:接受它、喜歡它、享受它。

在消費主義浪潮下,年輕人越來越不敢說「買不起」了。包包太貴,信用卡刷刷就有了;旅遊太貴,先出發玩一趟再說。

以前很多人是月光族,現在都升級成月欠族了。

2017年《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中顯示:中國近1.7億90後中,有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相當於每四個里,就有一個在用花唄。

而到了2019年,數據顯示:90後的債務與收入比例極高,人均債務超過了17433。

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沒錢,而是虛榮和物質慾望。

在公司聊起怎麼看待超前消費,有個姑娘說從來不會。「買東西量力而行,看著餘額比較安心。」

電影《活著》里的富貴,原來是地主少爺,家底殷實。他顧著賭博,沒錢就賒帳,就拿家裡的產業抵押。一夜之間,他把家裡的房子輸得精光。

花錢的時候別光顧著開心,多對餘額掂量。厲害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不會貪圖短暫的舒服。

通過「買買買」釋放壓力,性價比太低。通透一點,別在意別人的臉色,多在意自己好不好過。

領導最怕什麼?不是下屬做不好一件事,而是做不好藏著掖著,不懂得求助。

公司有個員工,他沒有特別出眾的能力。每次挑選的任務都不是最難的,獎金也偏少。

但是他一定就能將這項任務完成到最好,所有細節做到完美。

但有些能力出眾的員工,總把目標定得太高。問他有沒有什麼情況,回答是:「沒問題。」結果卻是事情沒做好,還給其他人留下個爛攤子。

自我認知明確是通透的表現。與其搞砸一件事情,不如將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做到最好。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有個著名的理論叫「刻意放棄」。意思是,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有意放棄一些看似有利的機會,才能排除干擾,保持專注,實現收益最大化。

我從開餐廳到寫書,有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問我願不願意再進行跨界。他的項目很好,在業內也做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考慮了幾天,還是拒絕了:「感謝信任,但我不太懂,還是不麻煩您了。」

坦然接受達不到,不僅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負責。能做的事情有了橫向的界限,才能將擅長的事情做得更好。

前幾天北海爺爺發了一條抖音,火了。下面很多留言問我是不是富二代,家裡有什麼大產業。

其實一直以來,我從未隱瞞過:我的家庭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沒有出生就自帶光環。我爸在直播的時候也告訴大家,自己是退休工人。

因為這些年我們始終相信:無論是怎麼樣的職業,都有其價值所在。

網上有一個10歲的女孩,因為媽媽是環衛工人而被同學嘲笑。

女兒沒有覺得難堪,而是回懟:「沒有我媽媽,哪來這麼乾淨的路。」

這一幕,大概讓每一個母親都能感到欣慰。同樣都是工作,從來沒有哪一樣工作是丟人的。

每個人都有被生活碾壓的狼狽的時刻,誰又比誰高貴呢?

通透的人,能夠正視每一份工作。尊重自己的勞動,也尊重他人的。

有期《十三邀》,陳沖對話許知遠:「中國最好賣的一個軟體是修圖的,美圖秀秀。現在一切都可以P圖,失去了生活的質感。」

太多人都缺乏直面的勇氣了,卻忘了只有真實永不坍塌。

真正通透的人生是——拎得清,看得明,想得透。不會刻意去忽視自己的弱點,把自己硬撐得很完美。

更多的時候,是接納包容自己的一切。還是怎麼舒服怎麼活吧,自在、真實一點。

最動人的戲,不是那些最完美的人生劇本。而是那些認真演繹自己人生的人。

原文作者:末那大叔,勵志暢銷書作家,抖音時尚父子,《我喜歡你,像風走了八千里》噹噹新書榜第一,私人微信:moshushu8

1

編輯:巴恬恬

校對:張秀格

審核:黃妍虹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