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第一防線,有我們

2020-02-24   民眼看天下

作者:今日民族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全省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村、社區)在防疫第一線,團結帶領各族幹部群眾共同抗「疫」,積極響應各級黨委、政府號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防疫工作作為檢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成效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廣泛動員各族群眾、組織各族群眾、凝聚各族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起嚴密防線。

根據已公布的雲南省129個縣(市、區)疫情風險等級,昆明市主城四區最先被列為高風險區域,防疫工作任務重大。(2月22日,雲南衛健委公布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已降為中風險區域,盤龍區降為低風險區域。)昆明市各社區迅速拉響防疫號角,其中金星社區等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更是迅速做出響應,建立防控網、健全流程、組織宣傳、走訪排查、保障供應、做好疫情監測與防控等方面工作,防止疫情傳播擴散,各社區幹部發動黨員群眾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堅持、堅強,堅決守住第一道防線。

順城社區:築好關鍵區域防控網

擁有近六百年歷史的順城清真寺是昆明市影響力較大的清真寺之一,不少信教群眾居住在緊鄰的新月花園等小區,同時,周邊大小商戶眾多。

在開展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戰鬥中,作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五華區大觀街道順城社區確定了「不留一個死角、不留一片空白」的目標。對於順城清真寺周邊這片集中了宗教場所、居民小區和商鋪的重點區域,社區通過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動員商戶配合三方面工作,來進一步加強轄區宗教場所疫情防控工作。

順城社區書記阮玉華介紹,社區將「黨建引領、黨員帶頭」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核心,第一時間與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順城清真寺管委會進行對接,共同落實中央、省、市等各級政府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精神。2020年1月25日順城清真寺閉寺,並每天安排人員進行消毒滅菌。同時,社區還落實好網格責任,組織動員周邊物業公司積極參與,共同打好疫情防控戰。

社區工作要落深落細,築牢抗疫防線,離不開居民的主動配合。為了讓周邊居民群眾及時了解防疫信息,順城社區通過粘貼、發放溫馨提示,樓宇電子屏循環播放,微信和簡訊推送以及工作人員入戶宣傳等方式,提醒居民做到不外出、不集聚,如有湖北、武漢旅居史需主動報備並自行居家隔離14天,如有發熱症狀到昆明市30家定點醫院就診等提示信息。此外,社區還貼心地在周邊新月花園等小區設置了6個廢棄口罩收集點。

為防止周邊商戶大規模開門影響防控效果,同時也為了保障轄區群眾日常生活,順城社區用發放倡議書、張貼公告、上門宣傳做工作等方式,向轄區經營戶進行疫情防控宣傳,積極爭取商戶的理解和支持。經工作,清真寺及新月花園周邊共65家商戶,除2家清真糕點店、1家便利店提供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正常營業外,其餘商戶全部閉店配合防疫工作。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開年裡,順城社區書記帶頭與社區5名黨員簽署防疫請戰書,組成防疫衝鋒隊,積極發動轄區12個企事業單位的黨支部共同打好疫情防控戰,團結帶領轄區16個民族的居民積極開展自我防護。社區工作者用夜以繼日、任勞任怨、辛勤工作,換來了社區居民的暖心、安心,更換來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積極成效。

金星社區:眾志成城 共渡難關

盤龍區聯盟街道金星社區是典型的多民族混居社區。雖然語言和風俗不同,但各民族群眾和睦相處,彼此間形同家人,曾一度傳為佳話。

自疫情爆發以來,金星社區發揮社區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凝聚社區各方力量,引導全社區各族幹部群眾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同抗「疫」,共同守護家園,發揮了示範單位的示範帶頭作用。

1月22日,金星社區全面啟動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由社區黨委書記擔任金星社區疫情防控組組長,副書記、副站長、派出所民警任副組長,社區工作人員、各物業公司主任為組員,依託社區「區-街道-社區-庭院-樓棟」這一「五級治理」體系,全面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按照4個大網格責任區劃分,再細化到40個小網格,切實把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做好宣傳引導,才能為防控工作打好基礎。金星社區所有工作人員按網格劃分,到轄區8家物業公司、43個小區庭院、4個商務樓宇等人員密集場所張貼防控疫情的各類通知及告知書1500餘張,進入轄區的各居民庭院和樓宇企業開展入戶宣傳工作,發放入戶宣傳資料8000餘份。同時,通過社區黨員微信群、公共單位微信群、居民小組長、樓棟長微信群來宣傳預防疫情知識,發動大家參與宣傳,儘量減少走親訪友、大型聚會等,並實時通報疫情。

清潔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自1月22日起,金星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背上噴霧器,行走在大街小巷,穿梭在民族團結廣場、農貿市場、超市、藥店、餐飲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逐一進行清潔消毒。做到「全面、徹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重點人員排查是社區疫情防控中最為艱巨的工作。金星社區黨員幹部帶頭作表率,深入每家每戶,全面摸清所有湖北籍特別是武漢來昆人員的底數,全面了解外出務工人員、訪親歸來人員情況,及時準確掌握人員流動情況,切實做到心中有數,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社區還在每個庭院設立兩個點,分別是返昆人員登記點和社區疫情防控檢查點,並在各庭院門口張貼返昆人員情況動態監測群二維碼,讓返昆人員及時加群及時反饋身體狀況,做到動態監測。

自疫情發生以來,金星社區第一時間把飽含黨和政府溫暖的860個愛心口罩送到轄區內弱勢群體家中。由於小區封閉式管理,給弱勢群體的生活帶來不便。通過協調,愛心企業無償向金星社區捐贈了4噸時鮮蔬菜。社區將這些菜送到了轄區孤寡老人、貧困家庭、殘障人士、環衛工人、軍烈屬家庭、患病家庭等困難群體家中。同時,社區對小區內生活困難的部分弱勢群體進行需求登記,特別指定社區巾幗志願者開展一幫一送溫暖活動,不定時地送生活用品上門,使弱勢群體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金星社區,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主動請纓,自願加入「戰場」,默默無聞地守護著居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防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退役軍人」。這支隊伍由回族、彝族等多個民族組成。他們和社區工作人員並肩戰鬥,上門排查、運送物資、送病人到醫院……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關上中心區社區:築牢基層防線

官渡區關上街道關上中心區社區轄區面積3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萬餘人,轄區內居住有回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布依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等20餘個少數民族。面對疫情,關上中心區社區上下一心、不分你我,大家眾志成城,一起攜手渡難關。

1月23日大年三十開始,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張慧就投身一線工作,與同事們一起加班加點,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面對轄區面積大,小區、樓宇、商鋪多,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的實際情況,社區積極安排部署工作,對轄區內69個小區織密防控網,健全篩查流程,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社區採用「大片區·小網絡」四級網格聯動模式,由書記、主任牽頭並交叉檢查三個片區,分管領導抓落實,責任細分至四個工作組,網格員包保到人,對社區三個網格的各個點進行細緻排查。把個人信息採集表、體溫檢測表、巡查記錄表等分發到每家每戶,逐一查詢社區人員情況,嚴格落實包保責任,逐戶全面排查,對重點人員親自調查了解,做到網格不漏小區、小區不漏棟、棟不漏單元、單元不漏戶。

社區按照「四個一」「三關懷」「三防範」「三聯動」「全面動員,群防群控;精細管理,不留死角」的模式,發揮聯動互動優勢,為防疫、抗疫打下堅實基礎:先後印制2套「四個一」(即:一份倡議書、一份致市民的一封信、一份溫馨提示、一份重要通知)和「防控疫情宣傳手冊」25000餘份,對轄區所有小區、各公共單位、沿街商鋪進行粘貼和發送;引導湖北籍旅遊人員到定點酒店入住;為未戴口罩的居民發放口罩;對轄區內所有小區只設立一個進出口,有專人負責對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在轄區內設置了30個廢棄口罩、手套專業垃圾桶並由專人負責;對轄區沿街商鋪、酒店、小餐飲公共單位、住宅小區發放疫情注意事項通知200餘份,並勸導沿街商鋪關閉暫停營業60家,形成群防群控合理,築牢抵禦疫情的基層防線。

此外,社區還在69個小區門口設置消毒隔離毯並成立消殺小組,對社區進行分片分組消毒工作,每天2次消殺,每天消殺面積達6萬平方米。

「守土有責」,是關上中心區社區每一個工作人員都牢記在心的一句話。社區工作者弘揚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讓群眾及時了解疫情,提高預防意識,為社區各族群眾堅定信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防控阻擊戰,共享幸福和諧家園做出了重要貢獻。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這場戰疫中,全省各社區一方面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戰鬥在抗疫一線,一方面積極動員各民族群眾參與,齊心共築基層防線,充分體現出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