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出台系列惠企政策獲贊 專家建議探索建立社會化補償制度

2020-02-13     法制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維

連日來壓在郭先生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來。  

他是四川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在近日四川省政府新出台惠企政策後,他粗略估算了一下,發現其中僅社保政策這一項,就可以在6個月內為他們公司緩解上千萬元的資金壓力。  

據了解,這家主營工程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的公司,受疫情影響很大。工程項目可復工的不多,而施工原材料的價格及人工成本的上漲,更給後續的生產建設帶來壓力。  

如今,四川省政府出台新政,允許申請延期緩繳,對於這家公司而言如同「雪中送炭」。「目前公司繳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保費用,每月為170萬元左右,以政策針對緩繳允許的最長6個月計算,總共可以緩解上千萬元的資金壓力,這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來說是濟困解危。」郭先生說。  

記者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近期,各地人社部門通過實施援企穩崗、延繳緩繳社會保險費、重點扶持疫情防控企業等舉措,出台系列惠企惠民政策,穩定企業發展。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李雄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對這些舉措予以認可。此前,他就向重慶市政府、人社部等提出過建議,認為應植入社會連帶責任與政府責任理念,探索建立健全社會化補償制度和機制。目前他很高興地看到其中很多建議已然落地。

企業可緩繳社保費  

四川近日出台緩繳社會保險費規定,對在繳費期間難以足額繳納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的,可按規定申請緩繳,緩繳期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  

不僅是四川,延期緩繳社保費用,在全國各地均有新政落地。據了解,在社保政策方面,各地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未能按時辦理社會保險繳費業務的,普遍延長至疫情解除後補辦。  

人社部明確,各地在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方面,通過延、緩、降等措施,要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確保職工個人權益不受影響。各地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未能按時辦理社會保險繳費業務的,延長至疫情解除後補辦。參保單位逾期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不影響參保職工個人權益記錄,相關補繳手續在疫情解除後3個月內完成  

有地方不僅宣布可延緩繳社保費用繳納,還宣布階段性延長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例如,山東對受疫情影響堅持不裁員且正常發放工資的企業,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2月4日後到期的,階段性延長至2020年6月30日。  

可以緩繳,可以補貼,還可以獲得返還。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5部門近日印發的通知中,要求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適當放寬標準。人社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標準確定。  

2020年,上海繼續對不裁員、少減員、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返還單位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政策實施後,預計全年將有約14萬家用人單位受益,減負約26億元。  

天津則階段性降低本市失業保險繳費費率,單位費率及職工個人費率均為0.5%,執行至2021年7月31日。  

業內專家認為,從目前看,失業保險基金總體運行平穩,有能力利用結餘基金返還的方式來為企業減負。  

「考慮到企業穩崗返還涉及資金數額較大,需要對企業用工、參保等情況進行重點核查,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資金投向精準。」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說。

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截至2月10日,口罩企業復工率已超過76%,防護服企業復工率為77%,全國重點監測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為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運輸網絡正常運營。  

各地都在拿出實際舉措讓企業復工復產少些後顧之憂。例如,在合理分擔企業穩崗成本上,上海實施培訓費補貼政策。對受疫情影響的本市各類企業,在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含勞務派遣人員)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納入各區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補貼企業職工培訓範圍,按實際培訓費用享受95%的補貼。平台企業(電商企業)以及新業態企業可參照執行。  

為幫助企業減少招聘成本,加大力度推進網絡招聘。例如,廣東從2月1日到3月31日,在做好常規網絡招聘活動的同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安排專場網絡招聘活動360多場次。為緩解緩解勞動力供給緊張,還主動發函商請湖南、四川、江西、廣西、河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共同做好指導返鄉人員合理安排返粵返崗時間等工作。  

疫情防控企業更是人社系統支持的重點。山西、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東、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建立專門工作組,幫助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協調解決用工、原材料、運輸等實際困難。

對新問題謹慎包容  

人社部門的許多舉措,讓一直關注疫情對勞動關係影響的李雄感到欣慰。他所設計的制度框架為:減免稅收,延期繳納稅款,降低用人單位社會保險繳費率,繳納社會保險費,強化援企穩崗返還政策,建立因地制宜的梯度復工政策,加強靈活用工政策,支持勞企協商與集體協商,組織停工停產期間職工各類線上培訓,建立健全大數據支撐的線上招聘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等。  

目前來看,其中許多建議都已落地。他特別提及,對於疫情產生的用工問題,需要以「一盤棋」思想,著眼大局和長遠,統籌兼顧,依法治理。他建議在市級層面建立疫情中小企業(但不限於)靈活用工法律服務機制,以引導並有效預防矛盾糾紛。主要成員涵蓋勞動法專家、專業律師和實務部門人員等,工作機制可考慮線上(目前)和線下(疫情結束後),進而通過本次疫情中靈活用工轉向活動,探索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靈活用工法律服務長效機制。  

李雄同時認為,面對疫情在勞動用工領域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勞動監察、仲裁和司法等實務部門要積極、謹慎、包容。具體而言,要在依法治理和穩就業的統領下,積極作為,加強銜接,合理兼顧,把握好頂層設計有關規定的精神實質與實踐尺度,處理好國家層面與本地規定的關係,發揮好調解與司法能動作用,運用好個案的教育、引導、示範和預防等功能,切實解決好疫情提出的勞動用工問題。  

人社部已然注意受疫情影響,勞動關係領域面臨新情況新問題。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坦言,部分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勞動者面臨待崗、失業、收入減少等風險,勞動關係不穩定性增加,勞動關係矛盾逐步凸顯。  

近日,為支持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穩定勞動關係,人社部近日聯合中華全國總工會等發文,明確規定要靈活處理疫情防控期間的勞動用工問題,鼓勵協商解決復工前的用工問題,鼓勵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支持協商處理疫情防控期間的工資待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oxuPnABjYh_GJGVEEnp.html

法庭上說謊?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