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量子實驗證實: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2019-10-22   用戶108155098481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一項新的量子物理實驗為過去僅限於理論領域的想法提供了證據:在適當的條件下,兩個人觀察同一對象,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事件發生,而兩種現實發展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

赫瑞瓦特大學的物理學家首次展示了如何通過重建經典的量子物理思想實驗來讓兩個人體驗不同的現實。

實驗道具包括兩名人類和單個光子(可以在不同條件下充當粒子或波的最小可量化光單位)

光子可以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形態,直到有人實際測量它,才會坍縮成單一的形態。按照當前理論,波粒二象性是光子的疊加態——兩種狀態同時為真。(註:光的粒子性和波動性都只能通過實驗現象間接反映,而光的本質狀態無法通過實驗發現。)

實驗過程中,一位科學家按部就班地測量光子,引發坍縮。他觀測到的光表現為粒子狀態。

另一位科學家不知道已經有科學家測量過了光子。然而,光子在第一位科學家的測量下已經具有確定的形態(粒子狀態)。另一位科學家仍以為光子存在於波粒二象性的量子疊加態中。他觀測到的光子是波粒二象性的疊加狀態。

實驗過程,兩位科學家經歷了不同的現實(第一位觀測到了光粒子,另一位觀測到光仍處于波粒二象性疊加中)。兩者在技術上都是正確的,即使他們彼此的結果相互衝突。

這個實驗把過去的思想實驗帶到現實,實驗裝置包括雷射、分束器以及6個一組的若干組光子。

之前,其他的研究人員也設計出了實驗流程,但這是第一場被成功進行到底的實驗。

雖然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學術期刊的審查和發表,但其結果進一步燒壞了物理學本科生的大腦。思想實驗變成了真實的證據——當談到量子物理領域時,可能沒有所謂的共同客觀現實。

深層思考

1、光的狀態與人的意識(觀測行為)之間的關係。

實驗中,第一位科學家通過觀測導致光坍縮為粒子,另一位科學家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發現同一光處於疊加態中。

結論:人的意識可以影響並決定微觀量子(光)的存在狀態。

2、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不被測量(觀測)之前,光同時處于波粒二象性的疊加態,當被觀測時會坍縮為一種狀態。

結論:微觀世界並不真實存在,是類似於「信息」的無形非物質狀態。波動性是微觀世界的本質狀態(目前科學家並不了解所謂「波動性」的本質),粒子性是宏觀世界的表象。客觀現實只是微觀世界在宏觀世界的投影,意識可以決定投影的存在形式。不同的意識狀態可以創造不同的現實世界。

3、疊加態的現實意義。

1)多樣性。宇宙是多樣的並非單一的。如,宇宙歷史、宇宙規律、宇宙元素。

2)凝聚性。宇宙是可以融合、共存的而非絕對的排斥。如,宇宙狀態、宇宙物質、宇宙存在。

3)選擇性。宇宙存在是可以選擇的並非確定不變的。如,宇宙坍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