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早期的大學問家,因與宮女私通差點兒身敗名裂

2020-07-20     我說今史

原標題:他是清早期的大學問家,因與宮女私通差點兒身敗名裂

【清史系列-24】

上一篇文章中曾經介紹過清早期的文館,它主要要兩大功能,一是翻譯漢文經典書籍,二是記錄本朝政事。其中負責翻譯漢文經典書籍的大臣名叫達海,他是滿洲正藍旗人,也是當時後金國最有學問的人。

達海出身於滿洲上層社會的家庭,從小就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由於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故年紀輕輕就成了學貫古今、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

由於女真人普遍重武輕文,國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達海很快就憑藉著自身的學識進入官場,並且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用,

「九歲即通滿漢文義,弱冠太祖召到左右」。(清史稿 •列傳十五)

達海精通滿漢文字,兼通蒙古、朝鮮語言,所以他在努爾哈赤身邊主要負責文秘和外交工作。與明朝、蒙古、朝鮮等國的往來通使,相關文書信件的起草,大多由他負責;後金國內布告、命令的簽發,有需要用到漢文的,也由他來負責擬定。

後來,他還依照努爾哈赤的指派,翻譯了《明會典》、《素書》、《三略》等書籍,受到普遍好評。皇太極創設文館後,達海到文館專職從事翻譯工作,有時也隨皇太極出征,協助與明朝官員的談判溝通和勸降事宜。

除此之外,達海最大的貢獻是他改進了滿文。滿文最初是藉助於蒙古文創製的,剛開始很不規範,文字結構和語法均存在較多問題。

為了傳授方便,達海為滿文編制了「十二字頭」,同時在舊滿文的旁邊加圈或者加點,解決了一字多義的問題。他的改進使滿文更加準確和完善,易於識別和書寫,成為了在後金通行的規範性文字。

不過,也許是自古才子多風流,達海也沒能免俗,並且在生活作風問題上栽了個大跟頭。他曾與一個叫納扎的宮女私通,後來被努爾哈赤的側妃德因澤發現並揭發,按例當判死罪。

努爾哈赤盛怒之下處死了宮女納扎,將達海逮捕下獄,並用鐵鏈把他鎖在了柱子上。因為惜才,努爾哈赤最終並沒有殺達海,網開一面把他給放了。雖然被折騰得夠嗆,但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也是萬幸了。

在皇太極時期,達海依然受重用。他在滿文改善完成後,全身心投入到《資治通鑑》、《三國志》、《孟子》等書籍的翻譯工作中。天聰六年(1632年)六月,他因長期勞累,積勞成疾而病重,不久後去世,年僅三十八歲。

達海死後,皇太極非常哀痛,下詔厚葬,並授予其一等備御之職,子孫可世襲。文臣被授予世職,他在清朝是第一個。天聰十年,賜諡號文成。達海的後人也受到優待,其子孫中,男子系紫帶,女子不用參加秀女選秀,地位僅次於皇族。

這裡順便再介紹一下舉報達海的人,努爾哈赤的側妃德因澤。作為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她其實並不太受寵。因為曾舉報大貝勒代善和阿巴亥大妃的私情有功,才被賞了個側妃的封號。這麼說來,德因澤似乎挺熱衷於舉報男女之間的越軌之事的。

努爾哈赤駕崩時,德因澤和阿巴亥大妃一樣,都被逼殉葬。她一生都沒有生育子女,所以在當時母以子貴的社會,存在感很低,甚至《清史稿 •后妃傳》中都無法查到她的名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XUeanMBiuFnsJQV-k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