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一代名園佛山樑園

2019-11-25   樂途旅遊網

世人皆知蘇州園林美,而作為中國三大園林之一的嶺南園林,也很有特色風情,廣東嶺南四大名園,分別是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東莞可園與佛山樑園。

梁園是佛山樑氏宅園的總稱,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是佛山當地詩書畫名家梁藹如、梁九華、梁九章及梁九圖叔侄4人,歷時40餘年建成的私家園林。鼎盛時期的梁園規模宏大,占地200多畝,集住宅,家廟,園林為一體,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

名鎮出名園

明清時期的佛山,憑藉著便利的水陸交通和雄厚的工商基礎,與江西景德鎮、湖北漢口鎮和河南朱仙鎮一道,成為天下四大名鎮之一。佛山名門望族梁氏家族,經商致富、書香盈門、學以致仕而遠近聞名。清代嘉慶初年,梁園首任主人梁藹如的父親梁國雄,離開家鄉順德麥村,來到佛山經商,開啟了梁氏家族興家立業的道路。憑藉精明的經商頭腦不斷積攢財富,家業逐漸興旺,到梁藹如時開始興建梁園,他辭官歸家後,把松桂里的宅邸進行改造,建築了「無怠懈齋」,這是梁園的雛形,其後又經過梁藹如的三個侄子不斷修築錦上添花,終成一代名園,其美名當時就引得全國各地官宦巨賈、文人墨客紛至沓來。

明清時期,各部、司官通稱部曹,到了梁藹如侄子梁九華時,因其任朝廷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主事,又稱部曹,所以他的府第梁園當時舊稱部曹第,上世紀80年代重建時才更名為梁園。有一句話說: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說的是西漢時期梁孝王在河南商丘的一個大花園,此梁園非彼梁園也。百年滄桑名園蒙塵,時至民初,梁園破敗瀕於湮沒。現僅餘20多畝,還是從1982年開始搶救保護、1994年開始大規模全面修復的,依照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現在已修復的宅第、祠堂和部分園林精髓,初現昔日名園的優雅風采,羅哲文、關山月、盧瑞華等許多名家為梁園題字,《孫中山》《鴉片戰爭》等許多影視作品也來取景,梁園1990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群之一

整個梁園布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既自成體系,又聚散得宜,與蘇州園林相比各有特色。從正門東門進入,首先是宅第,梁園的宅邸是目前佛山市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群之一,為三路四進式布局,占地1500平方米,住宅區有兩條青磚小巷分隔三排房屋,前排分別設有佛堂、客堂,後面為住宅區,各排的房屋正廳與朝廳以天井相隔,左右兩廊,形成「回字形」小院落。房屋採用南國特色的青磚牆、麻石牆角、矮腳吊扇門及趟櫳硬木二重門。屋內家具多為酸枝、坤甸等比較名貴的紅木,還擺設了不少黃蠟石、太湖石、靈璧石和英石等價值不菲的奇石,據說梁氏一家幾代都有喜歡收集奇石、賞玩奇石的雅興,梁園奇石達四百多塊,有積石比書多的美譽。

作為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的梁園,建築品種齊全,亭台樓閣、軒榭堂館一應俱全,而且更注重細節的雕琢,不但有嶺南特色的石雕、木雕、磚雕與灰雕,還引用了西洋泊來的玻璃蝕花窗,組合在一起也十分和諧美麗。

梁園內主要建築之一刺史家廟,建於咸豐二年,典型的嶺南祠堂式建築,面寬12米,進深25.6米,為兩進三開間,是當年朝廷為表彰梁氏先人而賜建的,是梁氏家族用來祭祖和聚集活動的主要場所。「刺史家廟」內有一幅對聯:「積陰德遺子孫憲章司馬,敦孝友和兄弟祖述君陳」。此聯既是告誡後人要造福子孫,同時也是勸誡後人和睦親族,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相處。

進入二道門就是群星草堂,群星草堂由梁九華於清道光年所建,占地2000餘平方米。群星草堂是一座半敞開型的廳堂建築,與秋爽軒、船廳、日盛書屋、石庭組成的一個園林庭園。建築組合緊湊,園林布局精巧,步移景換,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之一。群星草堂的入口,有三個按風水「藏風聚氣」規則設計的朝東圓如滿月的「月亮門」,把門設計成圓形,可減緩空氣流動的速度,不會破壞園內幽靜的氣氛,圓門比方門使人感覺更有典雅別致的古韻。群星草堂分前廳、後廳,中間以棚廊連接。前廳、後廳均為屏風門,開敞通透。屋內的楹聯字畫,更增添幾分儒雅的書卷之氣。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

嶺南式庭園空間變化迭出,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富有廣東珠江三角洲水鄉特色,而梁園就是突出的代表之一。梁園的園林環境幽雅,樓台亭閣石山小徑、小橋流水湖光雲影、奇花異草一步一景,得到著名文物保護和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題字「嶺南第一園」的好評。

刺史家廟對面臨水台上有一個雅致的荷香水榭,木構建築四面是開敞通透的窗戶,可見四周美景,水榭前面屋檐和通花木門檐上塗金粉,更顯富麗堂皇。水榭裡面擺放的荔枝根屏,是少有的天然根屏,春季湖邊垂柳依依,夏天湖中荷花飄香,夏日時節,梁家人經常在這個水榭里賞荷花。

走過群星草堂裡面就是園林的主要部分,梁園裡面的亭台樓閣、石山小徑、小橋流水、奇花異草不落俗套、布局巧妙,如一樓為六角形呈半邊,二樓為四方卷棚歇山頂的半邊亭、竹石月亮門襯托的個軒等等。園子裡的建築玲瓏典雅,綠樹成蔭,更有形態各異的奇石點綴裝飾,千姿百態的奇石,是梁園的一大勝景。庭園裡茂盛的芒果樹、茶花樹,都是由梁九華當年親手栽種,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以湖景為主的汾江草廬,湖心有一塊3米多高10數噸重的英石,湖邊上建有一個石舫,石舫原建築建於清道光29年(1849年),是為觀賞湖中英石而建的,有蓋和廊的韻橋,則是汾江草廬最優美的建築,當年梁九華經常與親朋好友在此欣賞風景,沐浴微風或吟詩作對繪畫,優哉游哉不亦樂乎。

英才輩出的梁氏家族

梁氏家族是佛山燦爛歷史文化的繼承者、建設者與傳播者,其子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清朝考取功名的大約有30多人,200多年來,梁氏家族出過革命志士、書畫家、文學家、商業巨子數十人,如在清光緒21年(1895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馬關條約》的公車上書事件,梁氏家族參加簽名的就有梁冠澄、梁禹甸、參與刺殺慈禧太后的戊戌志士梁爾煦、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銀大廈籌建人之一的梁燊、知名記者梁厚甫、先後創辦梁新記兄弟牙刷廠、星光實業公司的香港著名實業家梁日盛、梁知行父子等等,體現了中國文人自強不息、達身濟世的情懷。雖然現在梁氏家族的後人大都散居在外,但是其良好的家風繼續代代相傳,而梁園及其主人的故事,成為佛山一道靚麗的歷史文化名片。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 廣東佛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夢在遠方的晨依 發布: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