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病句修改一分不丟?這10種常考題要掌握

2019-09-20     戰江語文

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常見的病句類型有六種,即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

這十種類型的病句都會考到,在實際考試中,有幾種常見的病句出錯方式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值得大家特別注意。而這些錯誤,我們可以通過找標識來識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01

發現介賓短語開頭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語。

介詞結構在句首易導致句子無主語。如:

【例1】:通過讀了徐遲的《黃山記》,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經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業經濟的發展,為隋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解析:在一個句子中,當介詞或介詞結構位於句首時,我們就應該仔細去分析這個句子的主謂賓等成分,如果沒有主語,那就屬於介詞結構在句首導致無主語的錯誤類型。這種類型的病句往往通過去掉句首介詞來達到改正的目的。如例1去掉「通過」,例2去掉「由於」。

02

發現句中有並列結構,看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語序錯位、是否搭配得當。

這裡所說的並列結構,主要是指動詞並列、名詞並列以及形容詞的並列等。出現了並列結構,我們可以從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語序錯位、是否搭配得當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例3】:我們的報刊、雜誌、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作出表率。

【例4】:我們要認真討論並聽取王校長的發言。

【例5】:要辦好一個企業,仍舊需要充分發揮個人的才智,集體的力量和集思廣益的效果。

【例6】:這位高能機械工程師的出色工作和獨特設計,已被國內有關單位採用,並受到國外專家的讚賞。

解析:在一個句子當中,含有包含與被包含關係的詞語不能並列地放在一起,例3中報刊、雜誌就屬於出版物,因此他們不好放在一起;例4中的並列短語「討論並聽取」中的「討論」和「聽取」有先後順序,應該先聽取後討論;例5中,謂語「發揮」與賓語「集思廣益的效果」之間不能搭配;例6中,主語部分是一個並列結構,謂語部分也是一個並列結構,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句中的「出色工作」與謂語「被採用」不能搭配。

03

發現具有兩面意思的詞語,如「是否」「能否」「優劣」「好壞」「成敗」等,看前後是否對應。

【例7】:一個關係到能否順利擇業的實際問題擺在他們的面前:必須會使用電腦,必須會駕車,外語必須達到四級以上。

【例8】:我市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中能否抓住機會,迅速發展,關鍵在於加速培養一批各行各業的人才。

解析:這兩個例句中,前半句都提到兩個方面的事情,例7中,前半句包含了能順利結業和不能順利結業兩個方面,例8中,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機會和不能抓住機會兩個方面,但是這兩個句子的後半部分都只說到肯定的方面。修改這種類型的病句有兩種方法,要麼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詞語,要麼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詞語。

04

發現句中有否定詞,看它們是否因多次否定將意思說反了。

【例9】:由於管理混亂,監督無力,全國各大酒廠不止一家沒丟過上萬份商標。

【例10】:誰也不能否認家長的這種做法不是對孩子的關愛,但結果也許適得其反。

解析:這兩個句子是典型的因多重否定導致否定不當的句子,根據句意,例9應當去掉句中的「沒」字,例10是反問句與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細心判斷,該句應當去掉句中的第二個「不」字。

另外,有一些動詞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後面往往不帶否定詞語,如果帶了,意思就會截然相反,例如下面兩個句子:

【例11】:為了避免不再發生考試作弊的現象,這個學期學校對學生加強了組織紀律教育。

【例12】: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根據句子的意思,例11例12中的「不」應該去掉,因為「學校對學生加強組織紀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考試作弊現象」,而「加強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的發生。」

05

發現句中有「對」「對於」「關於」,看它們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顛倒。

【例13】:關於這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中消協將分別給予點評,及時曝光。

【例14】:克隆技術、非典和禽流感這類概念對尚屬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解析:例13就是將「對於」和「關於」混用了,應將「關於」改為「對於」;例14是將主客顛倒了,應改為「尚屬幼稚的小朋友對克隆技術、非典和禽流感這類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術、非典和禽流感這類概念對於尚屬幼稚的小朋友來說是陌生的。」

06

發現代詞,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15】:歐陽俊逸推開房門,看見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談心。

解析:該句中,「他的女朋友」的指誰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錯誤。

07

發現數詞和表約數的詞語連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6】:日本滋懸浮列車每公里成本達9億元人民幣以上,德國磁懸、浮列車超過4億元,國內現有磁懸浮列車也在2億元左右。

解析:該句中,「達9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達」和「以上」矛盾,可以將「達」改為「在」,或將「以上」去掉。

08

發現「是」 表判斷的句子,看主賓搭配是否恰當。

【例17】:他的籍貫是江蘇海安人。

解析:該句是判斷句,主語是「籍貫」,賓語是「人」,搭配不當。可以改為「他的籍貫是江蘇海安」或「他是江蘇海安人」。

09

發現縮小、減少、降低等詞語同倍數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邏輯的毛病。

【例18】:、由於高新技術的運用,電視機的價格比三年前降低了兩倍。

【例19】:這種模型的賽車是按國際一級方程賽車式樣仿真縮小32倍而成,從外觀看,並不比玩具汽車大多少。

解析:縮小、減少、降低等詞語同倍數相搭配,是不符合邏輯的,這類詞語往往同百分數或分數相搭配。如減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縮小了三個百分點等。

10

發現「不管」或「儘管」,看是否將兩詞誤用。

【例20】: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困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解析:「不管」後面的詞語是不確定的,或選擇性的,常帶有「怎樣」「多麼」「或者」「還是」等詞語;「儘管」後面的詞語是確定的,不能有選擇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ORmUm0BJleJMoPM-V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