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人提出來說,賞石不該有標準。其給出的理由是標準就是套路化,是外在的東西。有了標準就俗了,就不自由了,就程式化了,就少了樂趣了!這話看似沒毛病,尤其人家還直接與幾乎所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的"自由"相關聯,不僅應該正確而且顯得高貴極了!
賞石該不該有標準?這根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們日常所參與的任何事都已建立或逐漸建立了標準,人們看待世間萬物也都有或約定俗成或逐漸形成的標準,這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賞石這事兒也一樣,不管喜不喜歡、參不參與其中,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發展,早已形成了或口口相傳或約定成文的標準。而由於學識、素養等的個體差異,每個人對相關的標準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是爭議,從而內化為客觀存在的各自的標準。只不過,各自標準的邊界和高低不同罷了。
賞石雖然可列為個人的興趣愛好,但作為一種流傳千年之久、已傳至全球的東方審美文化,其早已不是個人的事情了。一種優秀的文化,之所以能夠輸出出去,它既要有深邃的內核也要有一定標準的外在。而不管是中國人也好,老外也罷,學習賞石、理解賞石都是由表而及里的。如果沒有外在的標準,何來的東方賞石在歐美等國遍地開花?難不成那些老外只靠著所謂的"自由"而一下就能觸及到東方賞石美學的靈魂?
如果賞石沒有標準,你要大家如何去賞石?看心情嗎?碰運氣嗎?隨意隨性嗎?跟著感覺走嗎?回歸原始的信馬由韁嗎?即便如此,這不也同樣是一種標準嗎?沒有標準何嘗不是一種標準呢?一種邊界無限大、沒有聚焦、雲里霧裡、不學無術、極不靠譜的標準!
每一位賞石人都有自己的標準,而賞石人之間的標準也都有交集。只不過由於個體差異,交集有多有少。水平差不多的石友間,標準交集就多一些;水平差別大的石友間,標準交集就少一些。同樣是因為個體差異,每個人對標準的理解不同,其對標準的聚焦也各異。水平高的石友,標準聚焦就精準一些;水平低的石友,標準聚焦就寬泛一些。想成為眾多公認的高手就要努力學習標準和踐行標準,甚至不斷地修正和完善標準,從而逐漸提升自己、精進自己,讓自己聚焦更精準。且不可因為標準精準聚焦不容易,而因噎廢食!
自由是個好東西,但天底下沒有絕對的自由。換言之,即便是這麼好的東西都要有束縛(不加以約束所帶來的惡果,當下的歐美正在承受),何況是賞石呢?日本的水石、韓國的壽石、台灣的雅石以及國內眾多高手的賞石都有相關的標準,俗嗎?一點也不!不自由嗎?一點也不!樂趣少嗎?一點也不!所有的知識和標準都是要活學活用的,程式化的從來都不是標準本身,而是運用標準的人!
圖片:三一老師,僅供欣賞
作者:標哥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