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許綱,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帶狀皰疹診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同濟大學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提到「帶狀皰疹神經痛」,相信不少人有親身體會。先是皮膚隱隱灼痛,隨後稍有觸碰就疼痛難當。緊接著,紅疹、丘疹、簇狀水皰輪番出現,在軀幹呈現帶狀分布,最終融合成俗稱「蛇纏腰」的大片皰疹——這就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發作時,患者常見的皮膚症狀。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那種火燙刀割一樣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讓人寢食難安,痛不欲生。而最難捱的是,即使皰疹已經痊癒後,疼痛仍綿延不絕,飽受痛苦折磨。
帶狀皰疹的罪魁禍首和兒童好發的水痘其實是同一個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這是僅侵犯人類的病毒,所以說帶狀皰疹神經痛是我們人類獨享的苦果。被帶狀皰疹困擾的患者在童年很可能感染過水痘病毒。兒童時期首次感染後,這個病毒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中,一般不會發病。但是,當機體勞累、營養不良等情況下,免疫力降低時,潛伏的病毒再次活躍,復甦繁殖,沿著某條神經跑出來,分布到皮膚上形成皰疹,產生神經疼痛。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胸背、腹腰部)、頸神經、三叉神經(面部)和腰骶神經(腰腿部)支配區域。
所有年齡的人群都有可能會得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容易在老年人、女性、50歲以上、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近期過度疲勞的人身上「作威作福」。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病情會越嚴重,恢復得越慢;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容易發生播散性帶狀皰疹。最近的研究發現95%以上的人體內都可檢測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抗體,5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遲早會有一次發作,所以帶狀皰疹是常見病。
帶狀皰疹典型表現為病損區域的疼痛,之後出現紅斑、丘庖疹,繼而出現成群分布的水皰。臨床表現有如下幾點:
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症狀。
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持續1-3天。亦可無前驅症狀即發疹。
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
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
神經痛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
病程一般2-3周,水皰乾涸、結痂脫落後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得了帶狀皰疹一定要爭取早發現,早治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和控制神經痛的關鍵在於早期積極治療。通常來說,要在早期足量地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從而有效抑制病毒複製、阻止病毒播散,減少對於神經的損傷。但是,對於帶狀皰疹發作3天後,再用抗病毒藥物作用就不大了,錯過了阻止病毒複製的最佳時機。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一旦形成,往往提示神經被病毒破壞了,這時僅僅鎮痛治療效果有限。
目前常規的抗病毒治療,往往需要2-3周的時間。而帶狀皰疹的發作,從局部皮膚疼痛開始到皰疹消退,也要經過2-3周的時間,其實這就是病毒肆虐,侵害神經的一個完整過程,所以有些患者在早期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疼痛發作時讓人有生不如死的感嘆。這也表明目前的治療手段可能並沒有真正有效地控制住病程的發展,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治療不能有效地阻斷病毒對神經的侵害,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疼痛,拖延下去常常會遺留下神經痛的後遺症。
一般認為帶狀皰疹的皮疹消退以後,局部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者稱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其典型症狀是原皰疹部位的皮膚劇烈疼痛。有的人局部陣發性或持續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有的人不能觸摸,甚至衣服磨擦都能引起「火燒火燎」樣的灼痛,疼痛區域內夾雜有麻木,或者難以忍受的瘙癢,那個奇癢無比的滋味,伴隨著各種疼痛,嚴重影響休息、睡眠、精神狀態等。長期慢性疼痛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治療,可導致精神抑鬱、焦慮,生活質量下降,甚至自理能力喪失。疼痛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俗稱「不死的頑症」。疼痛和瘙癢僅僅是患者的自身體驗,實際上這是帶狀皰疹病毒對神經破壞的結果,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帶狀皰疹相關神經痛是神經損傷性疾病。
所以我們不僅要關心自己皮膚上看得見的「皰疹」,更要關注皮下正在被病毒蠶食、破壞的神經纖維。帶狀皰疹相關的神經痛對許多藥物不敏感,治療上非常棘手,目前的種種治療方案,效果並不理想。特別是早期如果僅僅著重於能夠控制住病毒的發作,或者單純依賴止痛藥物治療,不能有效地保護神經,避免病毒對神經的進一步侵害,效用十分有限。針對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治療,早期積極控制病毒發作,保護受損神經;中後期注重營養神經,促進受損神經修復,持久消除疼痛。此外,還需注意勞逸結合,戒煙戒酒,加強營養,來幫助神經恢復。
帶狀皰疹神經痛診療中心
專家介紹:
許綱,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帶狀皰疹診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同濟大學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擔任職務
中國針灸學會痛症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委員,上海市康復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
長期從事周圍神經損傷的康復治療。臨床上衷中參西,西為中用。揚中醫之長,避西醫之短,中中而西西。以中醫思維指導西醫治療,西醫診斷輔助中醫辨證,中西醫結合診治神經損傷性疾病。對帶狀皰疹神經痛,動眼神經麻痹、喉返神經損傷、三叉神經痛、偏頭痛,視神經炎等疾患的康復治療有獨到的經驗,吸引了海內外大批患者,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尤其關注帶狀皰疹神經痛患者的神經修復,倡導治痛之源,保護神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治療體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學術科研
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市科委臨床引導項目;發表SCI論文多篇,曾獲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科技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