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演的《女兒》刷屏朋友圈,但我們拍過的真實故事比電影更虐心

2020-01-13   藝行



前天,蘋果iPhone 11 Pro新春大片《女兒》正式上映,刷爆朋友圈。


背後陣容頗為強大,周迅領銜主演;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影片導演西奧多·梅爾菲執導;金球獎提名影片攝影指導勞倫斯·謝爾指導攝影,他也是今年風靡全網的電影《小丑》的首席攝影指導。


短片以真實故事為靈感,講述了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孩子開計程車,一家人除夕夜重聚的感人故事,成功賺走網友「2020年的第一滴眼淚」。


周迅這位母親克制而樂觀,後來雨夜出現的外婆提著韭菜餃子找人,催人淚下。結尾部分一家三口的重聚,兩位母親的和解,則道出了中國式團圓的真諦。



短片還有一大亮點則是小女孩手裡的萬花筒。


這個神奇的萬花筒,童趣滿滿,也給原本破碎沉重的生活,帶來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周迅扮演的媽媽讓人動容,回到現實中來,其實《女兒》只拍出了生活真相的萬分之一。


二更故事的主角李少雲,就是一位在武漢開夜車的單親媽媽。



早在2017年11月,我們拍攝了這對母女的故事——《依依的移動城堡》,並且榮獲德國蒙特斯內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短片,入圍比利時根特視角紀錄片節。


計程車對很多人來說是謀生的工具,但對45歲的李少雲來說,卻曾是個流動的家。


當年,在女兒5個月的時候她決定和丈夫分開,獨自撫養女兒長大。為了掙奶粉錢攢學費,她開始跑夜班計程車,副駕駛成了女兒的專屬搖籃。



她隱約記得,2015年3月8日,那是依依第一次上計程車的日子。尚在襁褓中的依依並不知道周遭正在發生什麼,但只要媽媽在身邊,臉上就帶著笑。「很多時候覺得對不起孩子,但是生活總會好的,一定會好的。」


時間回到我們拍攝的那一年,當時依依是個3歲的小女孩,或許她尚不能明白「爸爸」兩字意味著什麼,只會在媽媽說起「爸爸去世了」的時候,固執地糾正說,「爸爸是去打怪獸了」。



依依大約80%時間都跟大人接觸在一起,說話做事就像個大人一樣。


很多時候,這個「小不點」懂事得讓人心疼。給乘客遞發票,跟乘客說再見,900多個夜晚,她陪媽媽披星戴月,一同奔波在外。



但骨子裡,依依終究還是個小孩子,會撒嬌會生氣,對捉迷藏樂此不疲。


午夜時分,依依透過車窗凝望月亮,大喊「嗨,月亮姐姐」,這是屬於母女兩人的美好記憶。



3歲小孩可能沒有什麼審美取向,但依依最喜歡的顏色是綠色。因為那輛薄荷綠色的計程車,是她的流動搖籃,也是媽媽為她守候的愛的城堡。


李少雲之所以選擇夜班,是因為夜班路況好,更重要的是租金只有白班的1/3,這對生活拮据的她來說,或許就是當時最好的選擇。畢竟為了省錢,她曾3年沒在外面理過頭髮。



經過報道後,很多好心人提出捐款、義務替她照顧孩子,她都婉拒了,不想讓依依覺得媽媽不夠愛她。雖說生活難一點,但她還撐得下去,她想自食其力,給女兒做個榜樣。



最終在一位好心計程車總經理的幫助下,母女有了自己安穩的窩,李少雲也有了屬於自己的計程車。依依白天上學,她白天出車,生活漸漸步入了正軌。


李少雲和女兒近照


你看,生活真的一點點好了起來。唯一不變的是,這個努力生活的單親媽媽,永遠在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生活是最偉大的編劇,用我的鏡頭,記錄你的生活,共同反思我們的人生,給世界帶來些許啟迪,或許這就是紀錄片的力量吧。



這幾年,蘋果一直在花心思講述中國團圓:2018 年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2019年賈樟柯導演的《一個桶》,再到今年西奧多·梅爾菲導演的《女兒》,可見其用心。

而對我們來說,用心講一個好故事,把一個故事講好,是不變的追求。分享平凡人的閃光時刻,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2020我們一起加油。

作者: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