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心理諮詢師忠告所有人:「禁足」在家,務必做好四件事

2020-02-06   藝行


疫情下,我們的焦慮與緊張


作為一名疫情心理志願者,這幾天,我接了許多求助電話。不過,來諮詢的,沒有一例是確診病人,絕大多數的電話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焦慮。


  • 老師,我們小區有一例確診的,我已經好多天都不敢出門了。昨天又看到一個樓下確診,樓上沒幾天也確診的新聞,我現在好慌。
  • 老師,我每天都在到處刷口罩、酒精,可是一直沒搶到,現在買菜都不敢出門,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熬多久。


確實,在這場疫情中,生活節奏被打破,可又不能實實在在的做些什麼,這種失控感,會讓人焦慮。



我身邊,焦慮的人也不少。


表姐所在的小區最近出現了一個確診的,每次出門買菜回來,洗手、消毒不說,強迫症到衣服都要洗掉,就擔心無意中接觸了潛伏期的人。


平時,她化身「消毒大使」,家裡每天要徹底消毒一遍,老公、孩子、家裡的狗都是她的重點監督對象。


表姐夫在家族群里吐槽,表姐直接甩了一堆新聞連結:「沒戴口罩,買菜近距離接觸15秒被感染」、「門把手上發現病毒痕跡」、「男子隱瞞武漢歸來史,多處吃酒席,眾多親友被坑」。


她說:「你們看看,病毒哪哪都是,隨時都可能接觸到,我能不怕麼?」


看錶姐發完,大家都沉默了,估計也開始焦慮了。


不過,我覺得,這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緊張和焦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我們的生命能量。



02.

你在用哪種方法應對危機?


在我系統受訓於情緒流派時,有一個重要的認知,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啟動的,不是幸福快樂系統,而是恐懼系統。


為什麼?


這是為了應對危機,保命!


簡單地說:當恐懼系統啟動時,我們有三種反應,戰鬥、逃跑或者僵住了。


在疫情、地震之類的重大的災害面前,所有動物的自然反應是就是啟動恐懼系統,緊張是動物的本能,因為動物面對危機時,肌肉收縮的狀態,很容易讓動物快速行動,這是幾百萬年的進化。


人也一樣,緊張、手腳肌肉發緊,心跳加快,大腦也變得警惕,這些,其實都是很重要的自然反應:我們在積聚能量,隨時準備為自己戰鬥


雖然我們不在一線,沒有24小時無休的辛苦,但我們無形中也會有一個很辛苦的地方:因為我們不在現場,我們能做的戰鬥,就是閒在家裡,不出門。



於是,肌肉緊張就沒辦法釋放。這時候,我們內在會有一種誤會——我是不是什麼也沒為做?我什麼也做不了?


這時候緊張、焦慮就來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抗壓力弱,而是我們都有一顆隨時準備戰鬥的心。


在加上網上的各種信息:「萬家宴」社區,33棟樓都有發熱病人、男子武漢返鄉參加宴席,4000多人被隔離、老人不帶口罩,勸阻無效......


你身邊如果有這些人,你是不是不怕疫情,反而更怕他們的這些行為。


所以,我們的恐慌並不出在焦慮上,而是因為,我們持續處於一個威脅之下時,積壓了太多焦慮,卻沒有出口,時間一長,就很容易開始」亂抓「。


就像不會游泳的你,被放進了一個泳池,水位逐漸增高,你就會感到威脅,開始掙扎。這和被關在家裡,刷新聞、搶口罩,是一個性質的,都會增加你的恐慌。



03.


所以,一旦你開始恐慌了,從源頭來說,其實是你的焦慮累積太多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放光焦慮池裡的水:


第一,降低大腦緊張積累。


緊張是肯定的,只要疫情還在,緊張是我們的本能,所以,不要再說——別緊張了。


理解自己的緊張其實是生物本能,這是我們大腦應對危機狀態的自動調整,因為動物面對危機時,肌肉收縮的狀態,很容易讓動物快速行動,這是幾百萬年的進化,所以,不要和大腦做鬥爭。


關鍵是要學會和緊張好好相處:告訴自己,我收到了肌肉想要隨時幫助自己的力量感。


第二,降低肌肉緊張積累。


可以做一些肌肉放鬆練習。先全身緊縮,然後再突然全身放鬆,這樣有利於感覺到放鬆。


另外,敢緊把平時想做又沒空做的事兒做完,比如魚缸吊魚,數瓜子,滾床單(純粹在床單上滾而已,你沒有想多了?)、把床鋪當跳床使用等等。


第三,屏蔽小道消息,降低內在的無力感,提升效能感和內在秩序感。


很多小道消息,缺乏真實性,卻很能激起人的恐慌情緒,對生活沒有一點實際意義,所以,不妨屏蔽它們,看新聞以官方渠道為主,感恩那些在一線奮戰的人,同時,也為自己當前的「無所適事」正名。


特別是要清楚地告訴自己,目前,每個宅在家中的人,都在做的是切斷傳播途徑,所以,我們在做「很有力、很重要」的事。


這個時間,你也可以打掃一下衛生,整理家裡的雜物,建立一個臨時的生活規律。


比如大致幾點起床,上午大致做什麼,下午安排什麼事,晚上再做什麼。建立一個臨時的生活規律,也有利於我們恢復生活的掌控感。


也可以整理舊物,增加我們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感,看看舊照片,很能帶來新的希望。



第四,提升連接感。


家裡可以開吐槽大會,越是能表達自己的心情,就越能增加連接。


給各地親友打拜年電話,報平安。


全家人的擁抱,特別是夫妻之間與親子關係之間的擁抱,能有效的提升皮膚感,帶來連接感。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內在的躁動無法安撫,可以及時打援助電話,找專業的諮詢師疏導。


最後,疫情期,希望所有人都有一個好的身心狀態。要知道,冬天總會過去,春天即將來臨。


——end——

作者:羅文娟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EFT情緒取向伴侶及個人治療長程受訓,專精情緒與關係的秘密,陪伴生命的至暗時刻,見證生命本身向內生長、向外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