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非遺的文明復興之路

2019-07-08   德安傑

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成功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德安傑正在與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的游光明團隊聯合開發和銷售鞏縣窯的全新系列唐三彩作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商品領域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一塊古韻悠悠土地,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群堅守傳統技藝的匠人,還有一家著名旅遊策劃公司,這其中有怎樣的故事,我們慢慢來看。



正文:

2013 年,在河南省鞏義市一個工作室悄然成立,游光明先生和對傳統技藝充滿熱情的團隊成員可能也並沒有想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將被載入歷史。作為鞏義市第一個唐三彩工作室,面對未來,或許比希望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對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的愛。但是就在這之後的幾年裡,游光明先生和他的團隊成員一起走上了中華傳統文明的復興之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2014年,河南省文化廳安排開展了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申報工作。2015年,省文化廳組織專家對全省各地申報的329個項目進行了審議,後經徵求各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提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114項。鞏義市的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作為傳統技藝成功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河南唐代鞏縣窯以生產造型優美、裝飾華麗、釉彩鮮艷的唐三彩和不同色釉的陶瓷製品而蜚聲中外。該窯所產製品種類繁多,主要可概括為器皿類、俑類和陶塑小品等三大類。器皿類中就包含著一些仿金銀器製品。提到鞏縣窯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就是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社會上多聽到「洛陽唐三彩」之稱,而對於唐三彩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其實唐三彩真正的發源地在鄭州的鞏義市。



鞏縣窯在今河南鞏義市,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要窯口。從已發現的窯址可知始燒於隋代,燒青瓷;唐代有較大發展,以白瓷為主。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有「開元中河南貢白瓷」記載,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有鞏縣窯白瓷,證實此窯貢白瓷。器型有碗、盤、壺、瓶等,以盤碗為最多。盤胎厚重,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唯口緣露胎,為鞏縣窯的特色。此外還燒三彩陶器,洛陽地區唐墓出土三彩陶器及雕塑不少是該窯所產;遺址出土素燒坯很多,可知三彩陶器是兩次燒成。



南鞏義市東約5公里,伊洛河的一條支流由東向西匯入伊洛河,然後又與黃河交匯。鞏縣窯址就分布在這條支流的兩岸,總長5~6公里,分為3段:上游為白河段,因主要燒制白瓷而得名;中游為鐵爐匠段,主要燒制醬瓷、黑瓷兼燒白瓷;下游為黃冶段,因主要燒制唐三彩而得名。白河段、鐵匠爐段和黃冶段之間並沒有明確分界,只是因各段主要燒制的陶瓷製品略有不同,所以學術界有人分別稱之為「白河窯」「鐵匠爐窯」「黃冶窯」。



小黃冶的古窯址是我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質量最精的三彩窯址,它的發現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鞏縣(今鞏義市)地近洛陽,常被視為京畿之地,東依虎牢關,是洛陽東部的扼關要塞,陸路、水陸交通都十分便利。兩三里外即是洛河,瓷器用船運輸,可達洛陽,溯黃河而上,轉渭河又可運入長安。



發展唐三彩,我們要先努力為唐三彩正名。三彩,常以紅、黃、綠、白等色彩出現,但並不是指只有三種色彩,而是指多種色彩。它是多種色彩流動、交融,經過窯變形成的生動藝術。古代的唐三彩藝術品,亦多用於生活用瓷,但由於在歷史的變遷中,唐三彩多以墓葬形式得以完整保存,使世人誤以為唐三彩是冥器,不吉利。洛陽的郭愛和先生將唐三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藝品擺件、壁畫、生活器皿等,出口到世界各地,為唐三彩的復活和傳承發展做出了示範,是成熟的模式,非常值得我們鞏義方面學習。



鞏義有豐富的瓷土與高嶺土資源,也有雄厚的陶瓷生產基礎和技術人才團隊。游光明團隊嚴格按照「鞏縣窯」產品的原料配方和傳統工藝流程燒造,仿古如古,精巧逼真。而研發創新組則由鞏義市非物質文化泥塑傳承人徐天佑老師及他的真傳弟子徐繼娜為骨幹,在原陶瓷的品種、造型、圖案、色彩基礎上,根據當代人的愛好和審美需求進行創新。著名文物鑑定專家,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炎黃藝術館鑑定委員會會長耿寶昌先生曾親自為游光明團隊題詞「復活的唐三彩」。



唐三彩的作品,經過歷代藝人們的研製,唐三彩工藝技術逐步完善,燒制水平不斷提高,使"洛陽唐三彩"的工藝技巧和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國際市場上,唐三彩已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品,曾在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國際旅遊會議上被評為優秀旅遊產品,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唐三彩大馬、駱駝等曾作為國禮,贈送給5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



唐三彩在1989年,一匹漂亮的唐三彩黑馬在英國倫敦以495.5萬英鎊拍賣價成交,該價格創造了當時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近年來,唐三彩拍賣行情依然十分強勢,在2013年3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唐三彩馬以1298.9萬港元拍出,在2014年3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又一件唐三彩馬更是以2029.9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文化和旅遊部強調,切實把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深入貫徹國家關於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精神,落實好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遺傳承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回首6年時間,成功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帶來了巨大改變,也為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匠人們帶來了新的方向,在文旅融合的新時代下鞏義唐三彩也正在給一個城市帶來新的改變。目前,德安傑與游光明團隊正在展開深入開發合作,德安傑已經獲得游光明團隊合作開發及銷售的授權。 游光明團隊的河南鞏縣窯陶瓷研發有限公司獲得河南省授予的「文物復仿製品研究開發基地」稱號,是鞏義市唯一 具有唐三彩文物複製授權機構,在文旅融合的新環境下德安傑與游光明團隊正在打造旅遊文創商品的新經典, 攜手共築非遺文明的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