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了事,總是賴別人,父母該如何教導?
怕傷到孩子自尊心,又怕孩子知錯不改?
不如聽聽美國專家的育兒經驗之談,希望會給同樣困惑的你提供一些可行建議~
當推卸責任成為習慣
「都是姐姐的錯」
有一天,我問8歲的女兒Drew一個問題:「你下車後為什麼不關車門?」
「因為我跟姐姐說,讓她下來的時候關門。」她氣呼呼地回答。
然而,她沒有意識到,她的解釋里有一個漏洞:她 的姐姐Blair那天根本沒坐過車。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每次面對別人的指責,Drew都會這樣推掉自己的責任,把事情怪在別人頭上。
衣服掉地板上,拼錯單詞,弄丟一隻運動鞋……這些明明是她自己的事情,她都能夠解釋成是別人的錯。
下一次她會把錯推給誰?推給遠在沃思堡市的表妹?還是魚缸里的那隻小金魚?
拒聽說教,是時候跟她談談了
「親愛的,」我蹲到跟她一邊高的高度,輕輕地碰了碰她的胳膊,「你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她盯著我的眼睛,好似聽懂了我的話。但其實,我知道,我說的話已經從她的另一隻耳朵里跑出去了。
我再次嘗試跟她對話,但依然是以失敗告終。
加州市兒童發展和行為專家,《You're Notthe Bossof Me》一書的作者Betsy · Brown Braun說:「孩子們對任何對自己不利的情況都很警惕,最重要的是,他們想要不跟自己發脾氣的家長。」
推卸責任有傳染性
孩子養成推卸責任這個習慣,長大後可能會變成一個缺乏自信、不願冒險、不值得信任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會影響到別人。史丹福大學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把錯推給他人這個行為具有傳染性。現在,4歲的妹妹Camille也開始這麼乾了,估計就是被姐姐Drew傳染的。顯然,是時候改變Drew的行為方式了,更不用說她對妹妹的影響了。
專家支招:解決問題4步走
根據專家的建議和對一些資料的查詢,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反覆實踐, 我逐漸摸索出5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事實上,孩子每時每刻都會被父母、老師、教練等人叮囑他們應該怎麼做。舊金山社會學家,《Raising Happiness》一書的作者Christine · Carter認為,這也是孩子推卸責任的原因之一,因為其他人都在用自己的想法操控孩子,導致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所以只能憑感覺將責任甩給別人。
所以,想要讓孩子做到不推卸責任,承擔責任,首先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再者就是給他們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
1、裝作不知道,讓孩子自己發現錯誤。
有一天傍晚,我注意到女兒們把自行車推進車庫後沒有關車庫的門。我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指著車庫的門跟她們說:「那兒發生了什麼?」「啊,門沒有關上!」於是,我看見她們姐妹幾個跑回房間,從抽屜里翻出手電筒,然後又風風火火地跑到車庫,將門關上。接著Drew 跑到我面前,滿面笑容地跟我說:「媽媽,你看,我們成功地把門關上了!」
這一刻,我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 感覺孩子們一下子變得那麼懂事。姐妹幾個合作完成了一項任務,問題成功解決了。
2、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成年人每天都要做無數的選擇:我應該起床還是再賴一會兒床?我應該接電話還是發郵件?我應該現在就買那雙鞋還是等到打折時再買?
但是,因為這些都發生我們的大腦中,而沒有具體表現出來,所以孩子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是怎麼做決定的。Braun建議,應該把這些做決定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讓孩子從中學習你的思考過程。
我習慣自言自語,所以我發現我很容易按照Braun建議的那樣做。
「如果我早上只吃一片烤麵包,一個小時後,我就會餓,所以我應該吃個雞蛋。」孩子們聽到後,也跟著我說的去做,選擇了吃雞蛋。
有一天,孩子們想在4℃的天氣里穿人字拖。
我:「外面好冷啊!你覺得人字拖保暖嗎?」
Camille:「保暖啊!」
我:「還有沒有比人字拖更保暖的鞋嗎?」
Camille:「有啊,但是我已經穿上人字拖了。」
我:「好吧。」(我都不相信我自己會說出來「好吧」。)
15分鐘後,Camille哭著回到屋裡。「我的腳很冷。」她說。
我問她為什麼,她大叫:「因為天真的太冷了!」
我緊接著問她:「但是你的腳為什麼冷呢?」
「因為這雙鞋。」她邊說邊彈掉了人字拖。
任務完成了!我讓她自己做了決定,並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3、犯了錯,讓孩子自己解決
當女兒忘記做作業,我會讓她把這個「問題」帶回學校。
當她不打掃自己的臥室時,我就會把她的玩具收起來。
如果她和一個朋友爭著玩一個玩具,我會讓她們輪流來。
Carter建議說,如果家長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解決他們的問題,那麼他們就永遠學不會該怎麼做。孩子需要「搞砸」 一次,並且承擔後果。這可以讓他們明白,犯了錯後,世界末日並沒有到來,他們完全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天,我送Blair去學校。到校門口,她突然轉過來驚恐地跟我說她忘了帶書。
我看了她一眼,聳了聳肩,給了她「我不會幫你回去拿」的信號。
她把腳重重地踩在地上,大呼了一聲,跑去上課了。
那天晚上睡覺前,她跟我說:「媽媽,我打算以後每天晚上都會把書放在書包旁邊,這樣我就不會忘記了。」
4、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說實話,當我們表現得不完美時, 我們都曾試圖逃避。
最近,我開車帶姑娘們去踢足球, 路上有司機因為我沒有打轉向燈而沖我按喇叭。我沒有承認錯誤,而是沖他喊了回去:「你個只會按喇叭的笨蛋!」是的,我當時真的這樣做了。
其實,有3個簡單的字就可以將你的負面形象拉回來,讓你成為一個好榜樣——「我的錯」。
「你為什麼這麼晚才送她們去上鋼琴課?」
「我的錯。」
「你忘了咱們的約會了。」 「我的錯。」
(是的,孩子也會聽你和對象之間的談話,並且會從中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
不管你選擇用什麼詞來承擔責任, 「我的錯」或「我很抱歉」,都不要在這個意思的基礎上添加轉折的話語為自己辯護。
「這是我的錯,我失去了冷靜,對你大喊大叫,但是你也沒有把我的話聽進去啊!」
家庭治療師,《Parenting Without Power Struggles》一書的作者Susan · Stiffelman認為,包括「但是」的認錯,其實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也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認錯的「模板」。
5、不給孩子推卸責任的機會
《培養負責任的孩子》一書的作者JohnG · Miller說:「一旦孩子們開始認識到責任的存在,你就可以開始指出他們推卸責任的事實了。」
他的建議其實很簡單,就是給孩子不去推卸責任的機會。
昨天晚上,我試著用這個方法跟Drew溝通,因為她沒有洗碗。
我指著一團亂的餐桌跟她說:「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姐姐飯前沒有擺餐具,所以我沒有洗碗!」
「沒關係親愛的,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我用非常溫柔的聲音以期能夠平息她的怒火。
「這不公平!」
「我們先不說這個,你能先跟我解釋一下桌子上為什麼這麼亂嗎?」
「我沒有洗碗。但是姐姐……」她停頓了一會兒,然後說出了讓我吃驚又感動的話,「是我的錯。」
編輯/ 曉雪
視覺/ 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