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海波
近日,大美眉山·非遺之旅——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眉山市分會場活動正在火熱舉行。青神捻條畫、劉氏匾聯木刻、仁壽石刻等非遺項目集中亮相,全面展現了眉山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彰顯了眉山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和優秀成果。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迄今為止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1項、省級名錄17項、市級名錄49項。新時代,為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需匯聚社會力量、依靠產業發展等手段,讓非遺文化在傳承中綻放,煥發新活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形成合力。如今,部分人對於非遺的理解仍有偏差,認為非遺要麼是不可企及的高超工藝,要麼各種「高大上」的文化產品。所以,非遺的保護傳承,首先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發現身邊的非遺。明白非遺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文化遺產,而不是「文化人的事」,才能讓更多的人熱愛非遺,加入到保護、傳承非遺的隊伍中來,形成全社會參與非遺保護熱潮,使傳承非遺轉化為大眾的文化自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依靠產業。文化是推動旅遊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和產業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非遺」最好的保護是傳承和發展,而發展是在傳統元素基礎上,依靠產業進行創新,讓民俗文化的傳承可與其他產業進行結合,打造新的增長點,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
非遺文化是民族的根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只要我們加大對它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相信未來眉山非物質文化發展大有作為,相關的旅遊文化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騰飛機遇。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黃海波
編輯:劉寅
審核: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