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中秋》

2019-09-12     澤光書院

【詩詞學習】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調以蘇軾《念奴嬌·中秋》為正體,雙調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韻,後片十句四仄韻等十一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等。

念奴嬌 · 中秋

【宋】蘇軾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注釋】

元豐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黃州作。念奴嬌:南北曲均有。屬大石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於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調有《百字令》,別名《念奴嬌》,與詞牌全闋同,用為小令。

桂魄:月亮的別稱。古人稱月體為魄,又傳月中有桂樹,故稱月亮為「桂魄」。

「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著清冷的月光。

玉宇瓊樓:傳說中月宮裡神仙居住的樓宇。形容月中宮殿的精美。

乘鸞:《異聞錄》:「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游月中,見素娥十餘人,皓衣乘白鸞, 笑舞於廣庭大桂樹下。」

清涼國:唐陸龜蒙詩殘句:「溪山自是清涼國。」

煙樹:煙霧籠罩的樹木。歷歷:清楚可數。

翻然:回飛的樣子。

鵬翼:大鵬之翅。

【譯文】

置身高樓,憑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長空萬里無雲,顯得更為遼闊無邊。月亮的光輝從天上照射下來,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宮的瓊樓玉宇上,仙女們乘鸞鳳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我嚮往月宮中的清凈自由,秀麗的江山像圖畫般的美麗,看過去在朦朧的月色里,樹影婆娑。

現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邊自己的影子當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過如此良宵,邀月賞心,用酒澆愁,但悲愁還在。不要辜負了這良辰美景,此時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風歸去,在明凈的月宮裡,把橫笛吹得響徹雲霄,喚起人們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嚮往。

【賞析】

《念奴嬌·中秋》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景,既有實景,又有想像,熱情贊詠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宮的迷人。下片著重抒情,流露出詞人對美好自由境界的嚮往與追求。詞中詞人展開想像的翅膀,描繪月宮世界,真切動人,似實似虛,惹人遐思。

【作者】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4];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學寫詩詞】

《念奴嬌 · 中秋前日》/己亥年八月十四

臨窗凝望,見長空如洗,閒雲微跡。

夜雨初收添冷意,浸透庭前秋碧。

鳥躍枝頭,蟬藏遠夢,榴卻嬌羞溢。

中秋臨近,惹人些許追憶。

前歲賞月團圓,舉杯同慶,畫面尤清晰。

千里因公成遠客,落寞明霄何夕。

不慕青雲,莫憐鴻雁,休嘆鯤鵬翼。

闔家相聚,弄兒塗畫如蜜。

歡迎關注,讓思想充實生活。謝謝您的閱讀!衷心感謝來自網絡的被採信息源!我們注重於分享,如有侵權必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qZPJ20BJleJMoPM0k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