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大鵬崩潰大哭:我們眼中的日常,卻是他們無限憧憬的夢想

2019-11-13   腔調電影

這一期可謂意義非凡,因為節目組來到了貴州大山深處的一個貧困村的一所小學,阿雅和大鵬通過節目,帶我們去關注一個常常被提起,但也常常被遺忘的群體——留守兒童。

看這期節目時,我數度幾欲落淚,因為那些孩子的生活,讓我總是能想起我的童年。

整期節目,圍繞著孩子們的足球訓練、比賽,以及大鵬和阿雅與孩子們的相處展開。而最令我感觸的,其實是與孩子們談心及家訪環節。

他們最先去家訪的一個孩子叫陳楊。訓練完吃飯時,大鵬發現這個小孩縮在角落裡,於是叫他出來,和他聊起了天,大鵬問這個孩子從家到學校要多久,小孩回答說:兩個小時。但抄近路的話,一個半小時就夠了。

那一刻我是真被震驚到了,因為我上初中時,從家裡去學校走路也需要走兩個多小時到三小時的山路,但我那時是住校,一個星期只需要走一個來回而已。可這個小男孩,卻似乎是每天都要往返家裡和學校,他說他每天五點半就要從家裡出發,七點趕到學校里訓練。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並不容易。我甚至能想到,他踏著晨曦,孤獨地行走在鄉間小路或公路上的樣子。

陳楊的家,也同樣令人感慨不已,他的家外牆斑駁,屋子也窄小而簡陋,走進他的房間,只有一張老式的木頭床,床上放著簡單而陳舊的被褥,門口放著一個烤爐一樣的東西,那是陳楊寫作業的地方,在房間的另外一角,有一個磚頭砌起來的水缸。這幾乎就是屋裡的全部設施了。

小男孩的生活環境,讓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生活環境幾乎和他一樣,家裡的被褥是經過縫補的,常常有一個花色不同的補丁。而家裡的水缸一開始是傳統的瓦缸,後來村裡又興起了用磚砌水缸,就跟陳楊家裡的水缸相差無幾。

但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眼前這個孩子,卻是00後,甚至05後,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日漸強大,然而在祖國的某個角落,時空仿佛凝固了,還有人過著我們十多年前的生活。也許,我們離真正的盛世,還有一段路要走吧。

更讓人感到悲涼的是阿雅和男孩奶奶的聊天,男孩奶奶說,小男孩的媽媽從他四個月大的時候就走了,去了廣州嫁人,男孩說長大了要去找她,但是事實上他根本沒見過媽媽,「連她什麼樣都不曉得「。而後,阿雅和老奶奶陷入了長久的沉默。沉默讓哀傷氤氳,無限擴大!

然而,在元寶小學的足球隊里,很多小孩的生活都一如陳楊,他們要在幼小的年紀里,獨自面對生活。

夢潔是一個略顯內向的小女孩,阿雅和大鵬去拜訪她家時,她很少主動講話,都是大鵬和阿雅問一句,她答一句。她家的小屋看起來很凌亂,疏於打理的樣子。大鵬問她當天是不是獨自睡在這兒時,她點了點頭「嗯」。

她真的很懂事,我最感動的一個瞬間是,在她家的牆上,看到一張她寫的便利貼,上面稚嫩地寫著幾個字:媽媽,您辛苦了!她太懂事了,過早地懂事。

接著大鵬和阿雅去了佳佳和佳琪家,女孩一開始擋著門,不好意思讓他們進,她覺得家裡太亂了。大鵬說:「我們可以進嗎?我們尊重你的意見「。小女孩說:」不嫌棄就進,嫌棄就算了。「

那個瞬間,心也被輕輕戳了一下,真是個自卑的小女孩啊。她似乎已經預設了會被嫌棄。

其實這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家庭了,狹小,一樣的簡陋。而姐妹倆的生活似乎也是無人照料,她們的家裡已然沒有了食材,大鵬端起她們的鍋,裡面的食物也已經壞了。

另一個小女孩叫謝婧瑜,她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她自己和爺爺相依為命。家還是老式的房子,堂屋裡堆滿了剛挖回來的土豆。阿雅和大鵬就坐在門口的台階上和她聊天,小姑娘在幾個女孩中年齡稍大,也健談一些。阿雅問「你想要走出這個大山嗎?」女孩說:「想過,就是我還想過上大學,因為我在電視里見到人家上大學都是自由的,我也想上大學。上大學,自己找一份有時間陪家人的工作。下班了就有時間做飯啊,陪陪家人啊!「

她的一番話,把大鵬直接說哭了。我一開始並不理解大鵬為什麼哭,但後來懂了,因為女孩的夢想太美了也太簡單了,可是對小女孩來說,實現這個夢想,似乎並不容易。

和女孩聊天時,阿雅都一直微笑著的,可是和女孩告別後,她卻坐在路邊的一方石頭上哭得涕淚縱橫。

這就是人生,很多人在這個年齡還無憂無慮,但有些人,卻不得不開始承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思考自己的未來。而這,就是這個世界,人生而並不平等的世界。

那個周五,孩子們就要參加足球比賽了,比賽的成績如果足夠好,他們就能順利地作為特長生被縣重點中學錄取,這對他們的人生來說意義非凡。因此,阿雅就給那些留守兒童的家長們挨個兒打電話,希望他們的父母能夠抽空來看孩子們比賽。

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剛剛找到工作,阿雅還是勸說她請假回來,但足球教練說:「算了吧,她找一份兩三千塊錢的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她的生活真的,很艱難。「

其實對於阿雅和大鵬,以及大多數城市裡生活的白領、中產階級而言,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別說有關孩子人生的重要時刻,就算是平常的友誼賽,恐怕去學校「觀戰」,為孩子加油助威也是很平常的。

可是對於農村的孩子而言,這並不容易,農村的父母平常都忙於生計,他們也並沒有在孩子重要時刻去陪伴的時間和意識。更重要的是,活著對他們而言,已經要拼盡全力了,為了孩子的一場比賽從打工的地方回去,更基本上是天方夜譚。可是這個道理,阿雅和大鵬不明白,或許他們明白,但他們堅持要去做。

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半年沒回過家的謝婧瑜的媽媽從廣州趕了回來。對於有過在農村生活經驗的人而言,也許都會明白,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不說其他的,光是從廣州回來一趟的路費,對他們來說就不少了,旅途奔波就更不用提了,更別說回家只是看一場比賽。然而,她還真的這樣做了。不得不說,阿雅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這些孩子,其實只是中國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而已,在我們國家的很多角落,有為數不少的孩子過著類似這期節目中孩子的生活,他們或父母離異,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父母忙於工作,疏於對他們的陪伴……很多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要在「無父母狀態下」獨自面對生活,而他們的生活環境,也簡陋而艱苦。

我不知道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踢球能否踢出個未來,但我知道,他們真的需要更多的關注!父母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可是我也懂,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並不是不想陪孩子成長,只是,活著太難了,生活沒得選!往往是,他們只有如此,只能如此。不知道,到何時,留守兒童這個詞兒才會消失,那些不被陪伴的孩子才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長。我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來吧!

最後,祝那些心懷夢想的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