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開放銀行政策觀察,發展重點不同但問題相似

2019-08-20     移動支付網

要說近年來銀行的發展重點,開放銀行肯定是繞不開的話題,自從在Bank 4.0中開放銀行概念被提出,向來保守的銀行開始改變態度,積極謀變,不論國際上還是國內的銀行都在發力布局開放銀行,而在發展了一段時間後,國內外開放銀行都發展如何,又存在著哪些區別?

一、開放銀行的起因、目的

隨著Bank 4.0被提出後,開放銀行的概念逐漸開始被人們熟知,對於銀行而言,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業務也在不斷變化。

雖然目前對於開放銀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普遍認為開放銀行的特點是銀行將自身金融服務通過接口開放給其他市場參與者。此類通過開放自身金融服務API,通過開放銀行,使用戶的個人信息透明化,可以讓用戶更加便捷合理的訪問使用自身銀行數據。

目前,銀行與銀行間存著客戶信息壁壘,客戶如果需要在新的銀行辦理貸款等業務,為了審核資質,就需要從日常使用銀行獲取流水等資料,之後,用戶還需要不斷在兩家甚至多家銀行來回的處理業務,十分不便。而開放銀行發展的目的便是為了實現渠道無界、銀行無處不在的願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達到嵌入式銀行模式來打破此類信息壁壘,更加方便服務用戶。

因此開放銀行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金融科技上的競爭,為了能夠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先機,不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的銀行都在積極推動,開放銀行的快速發展也帶動全球金融科技競爭進入新的階段。

二、國內外開放銀行政策對比

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開放銀行發展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從公開資料來看,推行方式與方法都有所不同。

1、國際上開放銀行政策發展

英國:最早開始提出開放銀行計劃的國家,根據相關公開資料,為了促進金融創新,加強競爭活力,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CMA)在2016年9月,要求9家銀行共同出資,成立了開放銀行實施組織(Open Banking Implementation Entity,OBIE),要來執行開放銀行相關措施。

歐盟:發布PSD2政策,自2018年1月13日起,正式實施PSD2規定,要求歐洲銀行的支付服務和客戶帳戶數據要對客戶授權的第三方開放。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於2016年11月就金融數據共享廣泛徵求社會意見。經過1年研究後,於2017年10月18日發布金融數據共享9條指導意見。

澳大利亞:2017年8月發布《Review into Open Banking in Australia》規劃,近期報道,預計2020年2月全澳洲銀行將進行開放銀行改革。

日本:修改了銀行法,根據新銀行法要求80家銀行在2020年前開放API。

韓國:由韓國金融監管組織金融服務委員會(FSC)計劃2019年12月推出開放銀行系統。

新加坡:不頒布強制政策,訂立合作框架文件後由銀行進行開放銀行發展探索。

2、國內開放銀行政策發展

國內開放銀行的標誌性事件則是在2018年7月,浦發銀行推出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正式開啟中國開放銀行發展元年,之後包括建行、工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始打造建設API平台發展開放銀行,而在各大銀行2019年的財報中,更多國內銀行也開始提及開放銀行。雖然數據開放與基礎設施的條件較為落後,但未來中國開放銀行的發展必將更進一步深入。

整體發展上來看,國際上發展開放銀行已經達到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已經陸續開始服務客戶或是制定了開放銀行發展時間表,多數國家地區都有專門的政策發布,即使不發布針對開放銀行的政策文件,也專門成立相關推進部門進行監督指導。而其中有意思的是,作為世界經濟巨頭的中國與美國都沒有明確的政策規範來推動開放銀行發展,也沒有專門成立機構進行推進,僅中國香港訂立合作框架文件,預計2020年推行API標準,兩國的開放銀行發展都處於銀行各自為戰的探索發展階段。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在積極發展開放銀行,但國內外銀行發展開放銀行的根本原因卻大不相同,近期,在微眾銀行舉行的首屆FinTech Day(金融科技開放日)上贊同科技集團首席創新官沈敏提到從國內外對開放銀行發展來看,國內開放銀行更注重銀行利益與業務發展,主要發展是基於合作場景,海量獲取資源等,並且目前主要應用在個人消費業務,API以產品SDK居多。國際上則由於法律等原因更傾向於保護客戶權益,打破銀行壟斷,推動銀行良性競爭,促進金融科技發展,降低支付服務門檻與成本,促進銀行轉型。

而不論是國際上的開放銀行發展還是國內,開放銀行目前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這也是開放銀行發展需要面對的,如何避免這些問題是銀行業者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開放銀行存在的普遍問題

首先要認識到,開放銀行的數據信息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在消除信息壁壘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信息安全隱患,一旦出現數據泄露勢必造成連鎖反應,特別是國內在數據共享、開放上起步較晚,目前仍處於較為落後的階段,同時缺少監管政策,使得開放銀行對銀行的信息安全保護和風控有更高的要求。

同時,長久以來缺乏競爭,一些大銀行對用戶的傲慢態度也使得一些開放銀行發展流於形式,根據外媒Finextra發布由API性能監測專家APImetrics撰寫的報告中提到,三家主要英國銀行未能向英國CMA9開放銀行API的消費者提供足夠的服務水平。究其原因便是因為一些大銀行在面對用戶時長期處於優勢地位,知道即使不積極主動服務,用戶也不會更換銀行,從而對服務用戶並不上心,同樣,國內一些大銀行也存在「店大欺客」的問題。

而開放銀行發展將帶來基礎設施和相關應用程式方面的改進,勢必帶來一場金融技術革新,為此必然會淘汰許多過去不適用的應用產品、設施甚至大多數商業銀行網點,對於銀行而言這將帶來龐大的時間壓力和額外的成本開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XvfrWwBvvf6VcSZNIBf.html